摘要:佛教和耆那教是发源于同一时期、同一地域的两个古代印度宗教。就伦理观和拯救观而言,尽管印度佛教徒和耆那教徒都倡导“非暴力”原则,但他们对于业( karma) 的运作、业与解脱的关系、实现解脱的条件等核心问题的看法存在重要差异。考察该差异的必要手段是对佛教和耆那教的传世文献进行比较解读。印度佛教和耆那教的现存文献中都含有关于阿阇世( 亦名库尼卡) 囚禁父王、篡夺王位和发露忏悔的故事, 但是两个宗教在是否拯救阿阇世这一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印度佛教对该人物的拯救和耆那教对该人物的不救,这个差别并非偶然, 究其原因是由两个宗教的不同业报观念以及对实现解脱所需条件的不同理解所决定的。
关键词:印度佛教;耆那教;阿阇世;弑父罪;拯救观
作者:吴娟,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期刊:《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基金项目:2018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印度佛教根本说一切有部《律事》的梵语写本和藏语译本研究”( 项目批准号: 2018VJX071)。
附件:印度佛教和耆那教的拯救观之比较———以阿阇世王故事为例.pdf
(编辑:许津然)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