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著作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研究》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2年4月5日

 

 

作者:  龚学增等

出版者: 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2

 

附:目录、前言、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本课题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涵义的界定

三、本项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预期目标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在俄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源头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创立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创立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一、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

二、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

第二章 列宁主义宗教观—俄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兼论前苏联对马列主义宗教观的运用

第一节 列宁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列宁主义宗教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列宁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列宁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一、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理论的继承

二、对工人阶级政党处理宗教问题基本原则的系统化

第三节 前苏联对马列主义宗教观的运用

一、苏联的宗教政策与法规

二、苏联处理政教关系的实践

三、苏联的无神论宣传教育

四、苏联运用马列主义宗教观处理宗教问题的历史功过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初始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三章 与欧洲、俄国不同的中国宗教国情

第一节 多元宗教并存的中国宗教国情

一、长期延续下来的封建宗法性宗教

二、道教

三、佛教

四、伊斯兰教

五、天主教

六、基督教

第二节 中国宗教的历史特点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文化不是宗教

二、各宗教大体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

三、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宗教状况差异性较大

四、世俗皇权高于教权,对宗教较为宽容

五、近代天主教基督教在华传播与帝国主义的侵略密切相关

第四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宗教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概况

三、李大钊、陈独秀对传播马列主义的贡献

四、中国共产党早期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陈独秀、李大钊、恽代英等人的宗教观

一、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关于无神论和有神论论战

二、陈独秀的宗教观

三、李大钊的宗教观                

四、恽代英的宗教观

第五章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逐步形成    

第一节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第二节 毛泽东宗教观的演变

一、早期毛泽东的宗教观

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逐步形成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共宗教政策中的反映

第一节 大革命、土地革命和长征时期

一、大革命时期,党的宗教政策的提出

二、土地革命时期党的施政纲领明确规定民众有宗教信仰自由

三、红军长征特别尊重少数民族宗教和风俗习惯

第二节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一、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与宗教界的统一战线

二、根据不同情况对宗教人士采取不同政策 

三、为建立新中国制定的具体宗教政策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发展和曲折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进展

第一节 毛泽东宗教观的进一步发展

一、尊重保护人民宗教信仰自由是党的基本政策

二、谨慎对待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宗教

三、继续保持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                   

四、不能采取行政命令办法对待宗教

五、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宗教

第二节  周恩来的宗教观

一、对中国宗教国情特点的分析

二、社会主义时期宗教还会长期存在

三、宗教在一定条件下有积极作用

四、尊重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信教不信教的人要互相尊重团结

五、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利用了基督教,但中国基督教也有进步分子

六、天主教基督教要割断和帝国主义联系,中国宗教要由中国人来办

七、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宗教制度改革必须十分慎重

八、发展对宗教界的统一战线

九、宗教在新中国应研究怎样辅助社会进步,有益于社会

第三节 李维汉的宗教观

一、研究宗教和宗教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二、关于宗教基本理论的若干问题

三、关于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

第四节 这期间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的宗教观

一、《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

二、积极慎重的宗教工作方针的提出

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四、中共中央关于少数民族宗教工作的经验总结

第五节 建国初期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

一、该阶段研究的特点

二、基本情况及评估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发展的曲折

第一节  1957年至1966

一、在汉族宗教界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失误

二、少数民族地区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制度的民主改革

三、“左”倾错误一定程度的纠正

四、宗教方面“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

五、这期间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

 

第四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30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恢复和推进

第一节 邓小平关于宗教问题的思想

一、邓小平理论宗教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邓小平关于宗教问题的有关论述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系统提出宗教问题的理论方针政策

一、关于对宗教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

二、全面概括了我国宗教国情的特点

三、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的曲折历程。

四、系统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宗教观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反映

一、1982年《宪法》关于宗教的条文的修改

二、坚持宗教与国民教育分离的原则

三、重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四、清除精神污染不能和宗教混为一谈

五、引导宗教界办社会公益事业

六、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七、首次提出对香港的宗教政策

第四节 学术界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反思

一、清除左倾错误,恢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二、对马克思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进行了再认识

三、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关于宗教本质认识的多元化

第十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形成

第一节 江泽民的宗教观

一、江泽民宗教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江泽民宗教观的形成和发展

三、江泽民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李瑞环的宗教观

一、新中国各种宗教都为国家繁荣作出了贡献                            

二、各宗教要在中国找准位置,发挥特有作用        

三、宗教优秀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四、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权宜之计

五、正确处理宗教问题要坚持“四个维护”原则

六、对党的宗教观的体系进行了简明概括

第三节 这期间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宗教观

一、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正式提出

二、高度重视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的渗透

三、继续巩固扩大党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

四、妥善处理宗教矛盾

五、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要开展科学世界观的宣传教育

第四节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创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大命题

一、“相适应论”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宗教与社会主义

相互关系经验教训的理论升华

二、江泽民、李瑞环论“相适应”     

三、全面把握“相适应”的论断             

四、“相适应”是不断解决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五、“相适应”需要党、政府与宗教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五节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

一、逐步注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的学术性系统性

二、深化对马列主义宗教观的认识

第十一章 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深入

第一节 党的十六大以后宗教工作理论方针的新发展

一、宗教关系是涉及国家全局的重大社会关系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对宗教的认识

三、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宗教的群众性

四、充分认识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的危害性

五、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建设,培养高素质宗教人士队伍。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七、全面推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和谐             

八、《宗教事务条例》的颁布——宗教法制建设的新体现            

第二节 十七大以来党的宗教理论方针的进一步深化                      

一、党的十七大关于宗教工作的新精神                          

二、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研究宗教问题                    

三、宗教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宗教关系和谐                   

四、对宗教界提出新希望                                      

五、宗教工作部门提出宗教和谐是宗教工作的新境界

第三节 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研究的新进展

一、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出现新的繁荣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综合性研究进一步拓展

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还存在不平衡的状况

四、对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再认识

五、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研究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同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宗教观的关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同马克思主义

宗教观的基本原理一致

二、毛泽东思想宗教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宗教理论的来源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的宗教观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宗教理论

三、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党的宗教理论的新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体系建构

一、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简明概括

二、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有益探索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内在逻辑

结束语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附录:

一、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研究述评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建党以后在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时就提出了这个问题。1938年,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他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就是要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中国共产党明确表明自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同时强调在思想文化领域,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将近90年的时间里,在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逐步完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任务积累的十分宝贵的思想财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这些宝贵财富,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它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马克思、恩格斯还有列宁在创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领导欧洲和俄国社会主义运动与革命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结晶,并成为以后的共产党人在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解决宗教问题的指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也包含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宗教问题的实际,使二者正确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宗教问题的道路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宗教问题的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是在宗教理论基本政策上逐步系统化的过程,是坚持和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条思想红线。它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命运。

宗教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思想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问题是古今中外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必须面对并需要妥善处理好的重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处的欧洲,列宁所处的沙皇俄国,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深深影响着整个社会。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俄国的沙皇都毫无例外的利用宗教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护旧的社会制度,宗教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也必然依附于旧的社会并为之服务。普通的群众几乎都是宗教徒。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在领导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推翻旧的社会制度,求得翻身解放的斗争中,就必须面对宗教问题,研究宗教问题,妥善处理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宗教问题。我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尽管我国的宗教国情与欧洲和俄国的宗教国情差异很大,但是历史上宗教问题的长期存在也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史进程中,也包含着解决宗教问题的内容,而解决好宗教问题同样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指南。马克思主义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遇到了复杂的中国国情。同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传入中国,也遇到了中国独特的宗教国情。在中国,无论是解决革命和建设问题,还是解决宗教问题,教条主义地照搬马克思主义,必然会丧失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会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损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开拓出它的新境界,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成功。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也是这样。中国共产党在光辉曲折的发展过程中,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探索实践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思想理论上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正确地处理好了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宗教问题,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解决好宗教问题的进程更为久远。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解决好宗教问题的指南,必须要进一步与时俱进,同时也必须对之加以深入的研究。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出现了比较繁荣的局面,相比较而言,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全面系统地以学术专著的形式问世的著作很少。今天,我们回溯过去,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就是要从揭示事物规律的层面,展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历程,提炼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体系,总结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从而确定它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史上的地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领域和中国宗教学研究领域贡献一份力量,这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工作。与此同时,这一研究成果又会为党和国家的宗教工作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本课题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涵义的界定                

我们提出本课题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涵义的界定,是为了作为贯通整个课题研究的主旨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涵义。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第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对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认识,以及在这种认识基础上表明的对宗教的态度和提出的解决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方针的总和。第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个人行为主要体现在对于宗教的认识层面,而作为共产党的宗教观,就不是仅仅限于对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认识,还包含着处理宗教问题的原则方针。第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不断创新的理论方针原则的体系。从与时俱进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加以理解。狭义的理解,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宗教的思想,列宁主义宗教观主要是列宁关于宗教的思想,还有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观等等。广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则泛指作为一个不断发展过程的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如中共中央对全党强调要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从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广义上的理解使用的。第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无论是从狭义上,还是从广义上理解,主要都是研究成熟意义上的正确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还有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观的。因此,对于他们尚未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前的宗教观,或者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进行学术性研究时,可以在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如“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研究”中加以研究,但不宜笼统地使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一概念。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涵义。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宗教问题的实际,使二者正确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宗教问题的道路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宗教问题的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是在宗教理论政策上逐步系统化的过程,是坚持和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过程。

三、本项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预期目标

搞清楚目前国内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已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通过撰写有关研究状况的述评(详见附录),找出本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内容,找出研究的切入点。

(一)重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宗教观,立足总结前苏联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教训,立足当代的新视角,立足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对之加以再认识和科学评价。挖掘新的文献材料,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进行重新的梳理,以求全面准确把握其基本观点。明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至今仍然是科学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意义,但是他们对共产党执政后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问题的认识又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我们既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绝对化、教条化,又反对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加以否定的倾向。

(二)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历程。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期,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宗教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程。

(三)提出并阐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体系建构。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总结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经验,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明确提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首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合在一起强调“三化”的整体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认识。这一认识也完全适合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组成部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共命运。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运用于中国,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问题,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宗教问题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仅要继续中国化,还要时代化。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时俱进地不断回答实践提出的最新课题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奥妙所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样是如此。这就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地研究和解决宗教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成为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具有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仅要继续中国化、时代化,还要大众化。因为马克思主义只有为人民所掌握,才能变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掌握的群众越多,就越能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样是如此。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科学认识宗教和宗教问题的科学理论,需要普及和推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使之逐步成为得到社会普遍认同、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当前,就要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此,我们应继续不断努力。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