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华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4月
简介
本书从市场经济的大视野考察小乡村的基督教,从社会现代转型的高度研究最基层民间基督教的演变,以及基督教对农村民众生活中的儒教伦理的影响。作者按照“己/自我-五伦-五伦之外”的顺序,通过李村教会的典型事例,深刻揭示了由于社会结构性的变动和失衡,基督教在落后农村发展的社会根源。农村社会中宗族的弱化形成了道德失范的局面,而乡村基督教在这种情况下充当了激活儒家伦理的工具。不仅如此,乡村基督徒培养出了新的公共参与伦理,建立了五伦之外的新型人际关系。乡村基督徒创造性地发掘并践行改造过的儒家伦理,某种意义上是中国文化创造性自我转化的一种尝试。
目录
序一|牟钟鉴
序二|孙尚扬
绪论
第一章 导论
一 关注的问题与选题意义
二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本书架构
第二章 李村与镶嵌于地方社会中的李村教会
第一节 李村周边社会经济概况及其生活心态
第二节 李村所在县宗教历史与现状概览
第三章 豫西宗族的弱化与基督教在李村教堂区域的发展
引言
第一节 宗族:清末民初第一代信徒入基督教的障碍
第二节 “宗族弱化”:李村之实例与学者之佐证
第三节 宗族弱化与信仰个体化
第四节 宗族弱化与基督教的发展策略:历史考察与李村基督徒的祭祖个案
小结 乡村基督教是宗族的功能替代项吗?
第四章 苦难与改教:李村民众改信基督教的社会根源探析
引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第一节 社会风险、社会结构转型与信仰复兴
第二节 苦难与改信基督教的可能性:宗教市场与李村基督教的发展
小结与讨论
第一部分 “己”/自我
第五章 李村民众之自我与道德变迁
第一节 传统时期继嗣续谱内的自我
第二节 日益“虚空”的李村、异化的自我与道德危机(1979至今)
第三节 无公德的个人
第六章 规训的自我:李村基督徒自我观的形成及其“治理术”
第一节 人神关系的建立:基督徒新自我观的维系、例行化
第二节 圣经还原主义与基督徒自我观的建构
第三节 “罪”与悔改:基督徒新自我的塑造机制
小结
第二部分 五伦之内:李村基督徒激活并改变儒家孝道伦理
第七章 儒家伦理之式微:以保障机制为中心的讨论
第一节 作为教育制度构成部分的儒学教育之式微
第二节 传统国家法律对儒家伦理的保障之缺失
第三节 作为基层组织制度的宗族之式微
第四节 豫西地区儒释道以及民间信仰的衰微
第五节 推进儒家伦理潜移默化之民间曲艺的衰落
第八章 李村孝道伦理之现状:以养老、敬老为中心
引言
第一节 不孝的事例——不仅仅因养老起争端
第二节 谁在孝顺?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下的不孝
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群际比较与神圣维度下的基督徒孝行
第一节 “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基督徒孝顺之道的来源与动力
第二节 孝道伦理的再造:以灵诗“孝双亲”为中心的讨论
第三节 道德保障机制的重新考量
第十章 孝道的延伸——传统葬礼与基督教礼仪的冲突与交织:理念与符号视野下的考察
引言 理念与符号观点简说
第一节 基督教内对中国信徒葬俗的意见之变迁
第二节 李村葬礼的一般模式
第三节 交织的葬礼:历时视角
第四节 “假孝”与“真孝”——葬礼背后的灵魂观与孝道观之冲突
小结 理念与符号:从葬礼看基督徒的文化认同与乡土文化变迁的模式
第十一章 孝道伦理的交融与限度
第一节 对孝的积极表述与实践缺位
第二节 顺从父母还是顺从子女?——信徒在子女婚姻上的无力
第三节 婚前性关系与计划生育
小结与讨论 道德话语与道德实践的界限
第三部分 五伦之外:交往规范建构中的李村基督徒
第十二章 领袖的治理术与基督徒群体身份的建构
第一节 传道人:基督徒群体的强有力塑造者
第二节 领袖的治理术
第三节 普通信徒:超世的生活与在世上斗争
小结 基督徒群体身份的塑造
第十三章 社会交往规范变迁中的李村基督徒
第一节 社会交往规范的变迁:差序格局的式微
第二节 社会交往规范建构中的李村基督徒
小结
第十四章 宗族、庙会、基督教与李村公共空间之变迁
第一节 李村社区公共生活空间的变迁及其原因
第二节 李村民众与型塑社区公共空间的基督教的最初相遇
第三节 “咱们这一教”与基督教——型塑公共空间的两种力量之对垒
第四节 基督徒意义系统的内化与再生产
第五节 意义系统模塑的基督徒与社区公共生活空间
结语 风险社会与农民的公共生活空间
第十五章 公共参与精神之变迁与重塑中的李村基督徒
第一节 李村公共空间与公共参与之变迁
第二节 “积功德”与做盐做光:儒教和基督教的社会参与伦理
第三节 李村基督徒社会公益活动及其生存的制度空间
第四节 基督教与公共参与精神及公民社会的关联
结语与讨论
一、儒家伦理困境与道德危机
二、已/自我
三、五伦之内:李村基督徒激活并改变乡土儒家孝道伦理
四、五伦之外
五、李村基督徒伦理与“自我实现的预言”
附录一 李村教会释经举例——2008年8月24日讲道
附录二 灵诗及灵诗存目
附录三 天主教和儒家孝论的冲突与对话——以《天主实义》为中心的考察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