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杨曾文:新世纪佛教如何从事社会教化    2011年8月12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在新世纪,虽然仍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然而从总体来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虽然也对人类社会带来若干负面的影响,然而毕竟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社会财富,改善民生和克服来自社会的各种弊病、自然灾害,提供新的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科技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佛教的社会教化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通过正面宣传引导,即以讲经、说法、发表文章、编印书刊等方式,发挥佛教经典中的相关教理,宣传佛教中净化人心,教人为善的思想,带动信众并引导普通民众提高道德修养,积极参加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事业,关爱并援助各国贫困或遭遇灾害的民众,开展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活动,并且通过各种渠道说服敌对国家或民族的领袖和民众实现彼此和解,消弥仇恨,维护世界和平和社会安定。

 

二是通过教团自身的示范和行动,直接为利益人群,福利社会,开展国际主义人道主义救灾扶贫活动,做出贡献。僧众严于律己,遵守戒规,是僧尼道德品质的示范;寺院僧团上下和睦,修行与生活井然有序,进退坐卧皆有礼仪,使人感到“天下礼仪尽在此矣”,是僧团精神和纪律仪规的示范;在民众遭遇天灾人祸时热情地给予援助,开办社会福利事业济贫扶困,救济伤残,资助教育和文化事业,参与自然环保等等,是佛教四众在行动上的示范。这种示范属于“身教”,所给予社会各界的良好影响是很大的,与以“说教”方式进行的社会教化是互为补充的。

 

(引自中国佛学网)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