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云江:少林寺的禅武合一    2015年5月5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日前,继第三届(欧洲)少林文化节在英国伦敦成功举办之后,第十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在河南登封市少林寺景区举行。本届武术节规模空前,共有63个国家的运动员报名参加武术竞赛与段位赛等。

 

少林功夫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和其独有的“禅武合一”不无关系。禅武合一看似简单,其中却蕴含有卓绝的中国智慧。

 

禅武合一背后的哲学理念是中国人独具的道器不分思想。《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五千年来,中国人就是这么思考、处理人生基本问题的。于是,传自印度的“禅”,在达摩祖师时还主要是在少林寺面壁修行,到了二祖慧可已“晦迹混俗,或过屠门,或入酒肆”;百丈禅师则是农禅并重,即禅僧出坡劳作并不妨碍修禅,唐代中期著名居士庞蕴甚至有“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的妙句。于是,至高无上的禅道与日常行为、事物无缝对接在一起。

 

至于达摩祖师被附会为少林武术的创始祖师,其实更多是中国人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少林功夫的“行意禅”,认为站桩、演武等可依心法行气、入定,从而心气相依,进入禅境。再如“心意把”,这是少林寺僧千百年来在田间劳动中受锄地、镢土、摇辘轳等动作启发而悟出的功法,“心”即心法,要修“三心”——慈心、空心、戒心;“意”即意气合一,以意养气、理气、行气,洗筋伐髓;“把”即善于把握功力,如何出招、出手分寸等皆在从容把握之中。从少林武术具体套路上看,几十、上百个动作组合,其所追求的动静结合、阴阳平衡、刚柔相济、神形兼备等,蕴含着中国人道器不二、阴阳和合的卓绝智慧。

 

道器不分,于是可以由“器”显“道”,即通过武术、饮茶甚至田间劳作等皆可禅修;再接下来,包括习武、饮茶在内的日常生活,成为可品可乐、可鉴可赏乃至可以澄净心灵、升华精神的艺术。显然,这种艺术生活是具有魅力的。

 

从这层意义上说,少林寺的“禅武合一”也是为“禅”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找到了适应现代社会人群的一种传播载体——“武术”。

 

(作者系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

(来源:20141125日《中国民族报》)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