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阮氏锦[越南]:一行禅师的入世佛教观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6年7月15日

[内容摘要]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禅修大师,越南临济禅(Dhyana)法脉第42代传人。越美战争爆发后,他作为越南佛教和平代表团主席,放弃了与世无争的寺院清修生活,积极地投身到救助战争受害者的活动中去。他会晤了包括教皇保罗六世、美国国务部长麦克纳马拉、小马丁·路德·金博士等在内的众多著名人士,后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他创立了青年社会服务学校、万行佛教大学(Van Hanh Buddhist University)以及“正念禅”禅派(The Order of Interbeing)。他最早提出“Engaged Buddhism(入世佛教)英文术语和概念,并极力呼应“入世佛教”精神。他的著作在欧美畅销,他对教制革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关键词]一行禅师;入世佛教;教制革命

 

一行禅师生在烽火连天的越南,经历了三次战争和宗教政治迫害,以及流亡生活,使得他的“入世佛教”的思想鲜明深刻。战争中,禅师已见证无数散乱与临死之人。因此,愿意栖身法国求和平。此后在这里建立“梅村”,引导禅修。他的教法简单明了,提倡“正念分明”,在当下保持觉知。即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对境转化烦恼,当下自在。因其修行法门的特色,他的著作也不落俗套,将佛陀开示禅修“正念分明、现法乐住”的要旨,不断流露。

 

一、一行禅师的生平和著作

 

19261011日出生于越南中部的顺化省,俗名阮春宝。在越战时期长大。他曾经自述:“我目睹了自己的国家陷于战祸、暴力、贫困和社会上的不平之中。”[1](P.1)在战火与贫困中度过了寂寞的童年,遭遇了很多痛苦。

 

1942年在顺化省慈孝寺出家,拜青贵真实禅师为师,法名澄光。这座寺院属于大乘佛教临济宗法脉。

 

1945年毕业于越南中部的报国佛学院。他早岁即视野宏大,见解不凡,当学僧时曾要求在传统佛教训练之外增设外国语言、文学、哲学等课程。“在一行禅师的指导下,一个新的培养学僧的体系得以形成,出家人可以学习佛法,也可以学习文化知识。”[2](P.176)

 

1949年受具足戒,法字①逢春,法号一行,为越南临济禅法脉第42代传人,也是了观法派的慈孝寺第八代祖师,由他的本师青贵真实禅师在196651日传授印证。②一行禅师学习过很多不同禅派——包括上座部禅定法和大乘佛教的禅学,后来将它们结合,融入当代西方心理学,创造了契理契机的当代“正念禅”。

 

1956年,担任《越南佛教统一教会》杂志的总编辑。

 

1960年,他在越南胡志明市成立“青年奉事社会学校”(School of Youth for Social Services-SYSS)。这是一个慈善组织。他还设立了一些村庄、学校、医院,安置救济战争所造成难民。他也是建立万行③大学和贝叶出版社的人之一。万行大学当时成为著名的私塾大学院,专门研究佛教、越南文学与文化。一行禅师担任佛教教理课教师,讲授《般若波罗蜜多经》。

 

1961年至1963年,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比较宗教学,积极带领佛教徒投身和平运动,对越南年轻僧众有重大启发。

 

19654月,万行大学的生员团掀起“和平运动”的请愿,号召“南北越坐在一起以寻找办法结束战争,给越南人民带来和平与尊严”④。他曾多次到美国Princeton大学和Cornell大学院进行研究与演说,后来在Columbia大学教书,不过,这段时间他出外到美国和欧洲各国的主要目的还是号召支持“和平运动”。他号召Martin Luther KingJr.公开反抗越南战争,给很多党派听众讲说和平。

 

1966年,他应和平联谊会(the Fellowship of Reconciliation)的邀请访问欧美,鼓吹和平,讲述了沉默的越南下层人民在战争中所受的痛苦以及他们的愿望。在此期间,他曾与数百个团体组织和个人进行了会晤,其中包括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McNamara)、美国黑人民权领袖小马丁·路德金(Dr. Martin Luther KingJr)。他们深为他的和平精神所感动。在这个时间,他创立了“正念禅”,并建立了14项正念修习的规则,在欧洲和北美组建了许多“正念禅修中心”和禅院,为艺术家、心理医生及各界社会名流进行禅修指导,宣传入世佛教,成绩斐然,影响巨大。

 

1967年,美国黑人民权领袖小马丁·路德·金提名一行禅师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他说:“我不知道还有谁比这位来自越南的温和僧侣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3](P.401)在这期间,他带领佛教使团到巴黎谈判。他是在西方国家的佛教领袖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教诲与修行方法吸引了宗教界、灵修界与政界的关注和敬佩。他提出正念实习方法(mindfulness),契理契机地调整西方人的理念、知觉。托马斯·默顿(Thomas Merton)是这样描述一行禅师的:“比起很多在种族和国籍上更接近我的人来说,他更像我的兄弟,因为他和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是完全一样的。”[4](P.7)

 

1968年加入法国籍,从此主要在法居住,也经常周游各国传法和组织禅修。

 

1975430日,战争结束后,一行禅师和他的巴黎越南佛教和平代表团的同仁们,想方设法通过合法途径,把救济金送到越南儿童手中,但是没有成功。第二年,代表团又到达马来西来和新加坡,试图为骚乱的暹罗海湾的船民们寻求安全保护,但是遭到各国政府的反对。因此之故,一行禅师开始静修,在长达五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呆在梅村——他法国的隐居地,从事坐禅、写作、园艺工作,偶尔见见来访者。

 

1982年,他在法国西南方的Dordogne建立了一个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梅村禅社”,每年对禅修行者开放两次⑤。夏季静修从每年的七月十五日开始,八月中旬结束,主要以家庭静修为其特色。这段时间,梅村禅社接待了上百家庭,他们来自日本、泰国、苏联、马来西亚等17个国家。也在这年,他应邀参加了在纽约召开的“尊重生命联合会”(the Reverence for Life Conference)。会议期间,他发现美国人对于禅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便着手在美国组建禅修活动中心,并指导美国的禅修学生。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一行禅师在欧洲和北美组建了许多“正念静修中心”,为佛教界人士、艺术家、心理医生、环保主义者和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卓有成效。由于教法平易、切实可用,吸引了不同文化、宗教、社会背景的人士,所到之处普受欢迎。很多“正念禅”中心陆续建立在世界各国。他使佛教在西方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一行禅师也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他是当今国际社会最具宗教影响力的僧侣之一,以禅师、诗人、人道主义者的身份闻名于世界。

 

2002年,禅师继续推进“和平运动”。他给IsraelPalestine人组织禅修,劝导他们互相倾听,互相学习。号召参加战争的国家停战并一起宁静地坐下来,寻找非暴力的途径以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2005年,他在Los Angeles组织“和平绕行”,有上千人参加。

 

2005112日至411日,他第一次回到祖国弘扬“正念禅”,出版了一些越南语著作。越南政府也允许他和100位梅村国际僧尼以及90位“正念禅”成员周游全国说讲。在此期间,他也回到他出家的寺庙顺化省慈孝寺。在这年,禅师在越南林同省宝鹿市建立了一座般若修院,接度400名禅生长期居住、修学“正念禅”法门。虽然修院才成立不久,但是每次禅期都有上千人参加。可惜的是,由于很多因素,“正念禅”法门在越南般若修院于20086月被禁止。

 

2007220日至59日,他第二次回归祖国并领导属于梅村的国际佛教僧团,在越南各地传播“正念禅”,与僧尼和信徒们相会、交流、讲法。与此同时,他得到越南政府和佛教中央教会允许,在北--南越三部地域设立“解冤拔度大斋坛”,给一切不分别宗教、政治、种族的在世者和战争中的亡者祈祷,解除他们的冤孽和痛苦,使其超生乐国。

 

2008912日,欧洲应用佛学院(European Institute of Applied Buddhism-EIAB)在德国Schaumburgweg 3-51545WaldbrolGermany成立。这个佛学院的面积有50000平方米,其中16000平方米是有100个房间的4层楼。这个佛学院接受来自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参加禅修,并受到德国Waldbrol市的市长Peter Koester直接护持。一行禅师曾说:“在欧洲佛教应用学院开张的时刻,这里就成为一个让一切人士想要学佛、实行禅修以能够更好地彼此互相倾听、传通、私会之处。和平就会从这里超越时空、城市、领土,传播并覆盖欧洲共同遍处。”⑥

 

20101113日,在香港建立“亚洲应用佛学院”(Asian Institute of Applied Buddhism[AIAB]),推广佛教的教义及其应用,帮助大家接触内心的和平和喜悦,活在当下,治疗和转化痛苦。通过修习正念、专注呼吸、正念走路,去接触生命的奇妙。AIAB训练僧众及佛学老师去照顾香港、亚洲以至全世界需求日增的正念修习者。针对青年、教育界、社会福利工作者、医护人员及工商界举办禅修,协助放开身心,面对生活上的压力,调解个人生活、家庭及工作中出现的冲突。

 

禅师在2011428日在AIAB进行了第一次佛法开示。51日主持第一次正念日活动。当日,杨钊博士正式宣布他支持禅师及在港之梅村国际僧团,并作了具体安排。第二次正念日于58日举行,正值佛诞节,当天超过300人出席,并参加浴佛仪式。⑦

 

201196日星期二,美国加拿大Oakland-Fox Square Park庆祝“仁道纪念台(‘Remember ThemChampions for Humanity’)”竣工,尊奉25位为世界的人权而斗争的仁者,其中有一行禅师的铜像,铭记了定位终身为越南战争而争取和平解法,并于2001911日之后向美国请求用外交替代武器来对待AfghanistanIraq⑧的行者的事迹。在他的铜像上有如下铭文:

 

 

 

20141111日,禅师发出血脑病,在法国治疗后逐渐恢复。⑨迄今为止,据梅村统计,一行禅师有了上百部著作。他不辞疲劳,一直赴各国弘法,其出家弟子在世界各地有700位,来自30个国家。受他的佛教思想影响的人恐怕要用十数万来计了。“正念禅修中心”已经遍布欧美的30多个国家。

 

一行禅师用越南语、英语和法语写的书中,英文著作有40本。此外,他的一切语录和演说都在正念禅共修团出版社的Mindfulness Bell杂志登载。一行禅师著作的英文编辑阿诺德·卡特勒(Arnold Kotler)这样评价一行禅师的作品:“他的教导,对于我们的繁忙的生活以及人类本位主义的理解方式来说,是一剂至关重要的解毒药。”[4](P.8)

 

由于关注人类的生存状况,关注人类心灵的苦难和疗救,加上他对佛法的深刻体验和深入浅出的诗意表述,他的书在欧美世界受到普遍的欢迎。《活得安详》《体味和平》(Touching Peace)、《正念的奇迹》《生命的转化与疗救》《步步安乐行》(Peace is Every Step)等等,已经被译成三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在欧美畅销书排行榜中,曾两度进入前10名,而且是唯一的非小说类畅销书,这在出版史上是很少见的。

 

在西方世界里,一行禅师的图书成为人们了解佛教,掌握净化身心艺术的最受欢迎的入门书之一。一些曾经对东方文化,尤其是对佛教有误解的西方政治家、科学家、学者们读了这些书之后,对佛陀的人格、智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敬仰。

 

二、一行禅师的入世佛教观

 

“入世佛教”一词是英文“Engaged Buddhism”⑩的中译。最早提出这个英文名词的人是一行禅师。一行禅师早期受到十三世达赖喇嘛“人生佛教”(Buddhism in life)理念的影响,因此用Engaged Buddhism这个名词来呼应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

 

随着一行禅师在全球各地弘法脚步的展开,“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一词已经成为中西方人士比较熟悉的词语。从规模逐渐壮大的“国际入世佛教协会”到美国的“佛教和平友谊会”(Buddhist Peace Fellowship),都是公推一行禅师为精神导师,并且在文字上以“入世佛教”相标榜。

 

当佛教的重心过度向山林佛教或寺院佛教倾斜,甚至于因此而忽略了佛教的入世面向,那就可能伤害到佛教本身。因此提倡“入世佛教”,只是提醒人们有关佛教中的“入世”性质罢了,并不意味着它与传统佛教或出世佛教是相对立的。

 

禅师认为,传统的佛教文化就像泉水一样,深深地埋藏在地下,现在的人应该知道怎么样去挖掘这个宝藏,然后送给那些精神上饥渴的人们,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他认为,在东方,人们弘扬传统佛教的方法、思路是比较守旧的。佛教界往往有一种被动的价值观,就是“愿者上钩”,慢慢地等。这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保护好佛教的根基,催生一种有生命力的社会理论和道德。基于这种理念,他提出,佛教的教理教义必须直接面对当代的社会问题,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一行禅师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批专注修持的人,这些人可以出家也可以在家,他们首先要静下心来,了解和研究当代人类的痛苦,找到解决痛苦的方法。痛苦解决了,当下就是快乐的,这就是佛教里边讲的“涅槃”或者“永恒的快乐”。所以,修持佛教不是来世的事,将来的事,或者老了的事,而是当下的事。

 

一行禅师根据自己的体验,对于“入世佛教”提出了应该注意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1)首先要弄清楚我们的时代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解决?

(2)我们能够提供何种解决人们痛苦的有效方法?

(3)更新和改造传播佛教的方式,一定要采用人们易于接受的方法,摒弃玄谈,亲身实践,真正地把佛教的精髓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禅师认为,与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文化相比,实践人间佛教更宽容,更注重思想上的自由,而不是强加于人。佛教强调的是“悟”。达到了悟,就解脱了,就平静了。同样,佛教与现代科学理论其实也非常融洽。“佛教既是一种宗教,又不完全是宗教,它是生活的艺术和方法。佛陀不是神,而是智慧的人,我常把佛陀看成是老师。他解决困难的方法不是神奇之术,而是智慧。”[5](P.23)一行禅师如是说。

 

20世纪以来,佛教的发展很明显地已经受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影响,佛教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消费主义化。所谓“精神的唯物主义”,正笼罩着全球佛教。由于广告专业化与资讯科技的发达,一部份的佛教道场正在大力进行商业化的包装,其与教徒的互动,也越来越像市场消费行为。佛教的纯净性与神圣性,已经受到空前的挑战。甚至随着资本主义的影响,佛教世界也出现了贫富两极化的现象。禅师所关切的核心问题是,“入世佛教”的领导群,是否能够坚持佛教入世而不可为世俗所化的自觉?“入世”本来就只是佛教的一边翅膀而已,如果因为“入世”而忽略了另外一边的翅膀——“出世”,那就是佛教面临的危机。相对于西方政教关系的历史而言,佛教在它传播的过程中,一直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的民主社会中,佛教处理政治性问题时,一方面对于与公众利益有关的政治性议题,应该勇于表达其立场与意见,但另一方面则必须谨守政教分际,避免介入政党之间的冲突,以免伤害到自己。

 

从上面对一行禅师的大略介绍,可看出其禅学思想特色。此禅学有浓厚的“入世佛教”思想,强调心净即国土净的同时,也重视佛教不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应该切入社会的需求。也就是说,坐禅修行不可脱离社会与人群,佛教必须面对社会问题,勇于承担社会改革的责任,尤其是对于追求社会正义,更要勇于投入。

 

三、一行禅师的教制革命思想

 

长期以来,越南高僧硕德对戒律未曾有“革新”的意见。但一行禅师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他根据前辈的《毗尼日用切要》大胆地“革新”,编辑《步入解脱》(Stepping into Freedom),变传统戒本为《乞士新修戒本》(The Revised Pratimoksha),应用在他领导的僧团中。此外还打开方便法门,编著了《14接现戒》(14 Interbeing Orders),使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青少年有机会进入佛法,并成为弘扬佛法的栋梁。就其内容而言,上述的作品都以传统戒律为本,按照当代行者在实践生活中的修行经验和必要性而更改、删补,其目的和精神是能护持戒法,更有效地修习正念。佛教戒律是随犯随制,佛陀也曾明言:“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6](P.153a)所以,一行禅师所作所为都是很合理,但是仍有一些保守传统的法师不是很赞同他的做法。因此,这套革新戒律只应用在他的一些道场。

 

()《步入解脱》

 

这一作品是古传小律的新修,其内容以及意义都与古传小律完全一致,但是它的格式、毗尼数目、注解与古传有别。这部著作本以韵文诗偈编成,很流畅、很现代,容易应用。这是它的突出优点。

 

1.修习正念生活之诗偈(Gatbas for the Practice of Mindful Living)

 

三百余年前,读体律师(1505-1679)编辑《毗尼日用切要》让沙弥、沙弥尼学习初级戒律,无论是刚出家还是已经受具足戒者都把它当做日常生活的修习标准。这是修行人的基本规范,把正念分明的工夫用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即讲究行、住、坐、卧四威仪。但《毗尼日用切要》仅有45条,未涵盖所有问题,也不适合现代社会,如:僧人打电话、使用电脑、开电视、驾车等时间如何修,没有提到。一行禅师因此编辑了《步入解脱》。例如:每次接电话要省识正念:

爱语越关山,架起理解桥。芬芳如花朵,美丽胜珍宝。[7](P.22)

 

或者,开车的时候要启发如下正念:

启动车之前,我知去何处。车我乃一体,车快我亦快。[7](P.20)

 

“实习正念诗偈”共有68首,比《毗尼日用切要》多了24首。他把传统经典的精华运用在现代文明生活中,继往开来,弘扬佛法,真正满足当今修学的需求。且与《毗尼日用切要》相比,《步入解脱》更具有可操作性。

 

2.沙弥十戒(The Ten Novice Precepts)

 

这是佛祖为沙弥和沙弥尼制定的戒法,不可删补。一行禅师模仿祩宏律师(1531-1612),只是根据每条戒律上的意义而编辑另一种文辞。与之相比则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差别。祩宏律师的《沙弥律仪要略》已有380余年,已经不能涵盖所有现代欧美人士生活的内容。一行禅师的《沙弥十戒》不仅仅追求契理、契机,还注重菩萨行的内涵,含有积极利他的意义。如一行禅师指出:“这本书里的十戒讲解很简明,诸尊长老和行者们会觉得在《步入解脱》中的沙弥十戒之戒相很清晰、平易近人,适合于今日行者的要求,满足新出家者的菩提心之渴望与大愿。”(11)

 

为了适应实际环境而新修戒律,是律师们很畏惧的事情。但一行禅师以勇敢的态度,以慈悲之心和敏锐的智慧作了此事。就在沙弥十戒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其革新之精神。例如沙弥第十戒:“不手捉金银宝物”[8](P.2396),他改为:“不积聚钱财,为个人所用:认识到出家人的快乐在于不动与自在,我发誓不让钱财成为我生活的中心。我决心不积聚钱财为个人所用,不在积聚这些东西中寻求快乐,也不认为钱财和贵重物品能够增加我的安全感。”[7](P.33)

 

沙弥第九戒是“不非时食”。“非时者,过日午非僧食之时分也”[8](P.239b),不管是与大众一起受食还是个人都不可过午进食。但是,在一行禅师的第九戒的内容中并不以为然,他以入世精神修整如下:“素食,不脱离僧团而独食:认识到要保持良好的健康,与僧团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滋养悲心,我发誓一生素食。除非生病,不脱离僧团而独食。”[7](P.32)

 

读念每条戒,行者都有感觉发自心底的愿望,自愿受持戒法,而不是被强加或者裹胁。并且,在《步入解脱》中,每条戒律都很现实,能说到做到,就好比上述第九、十戒,现在出家人或多或少都要持钱。北宗出家人吃素,但是过午还用药石,这是在传统戒律中不允许的。但是这些习俗虽然存在在寺庙里,每个半月诵戒都口头上念诵,但是实际上做不到。不如念诵一些可施行、实践、适合当代出家人生活的戒律。

 

总之,“毗尼藏住,佛法亦住”,沙弥十戒是不可移易的戒法,其意义简单明了,但因为实际运用而有差异,若想保留原始古印度的传统并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发挥其效用是难以两全其美之事。一行禅师勇敢地革新佛教戒律并运用在自己的僧团。这对佛教而言乃是超越常规的突破,是对越南佛教律学的重大贡献。

 

3.威仪(Mindful Manners)

 

威仪是使人敬畏的庄严容貌和庄重举止,是德行之美。在人与人交往的礼仪上,行、住、坐、卧四威仪与言行举止都表现着出家人的精神面貌。大部分沙弥、沙弥尼的威仪都来自戒本、律藏的规定。这些威仪学法有很多,如:比丘戒本和比丘尼戒本的100种学法都属于威仪。关于沙弥的威仪部份,在一行禅师的著作里有39章,而在祩宏律师的著作中沙弥有24条、沙弥尼有22条。

 

一行禅师根据祩宏律师的《沙弥律仪要略》、读体律师的《沙弥尼律仪要略》和智旭律师的《沙弥十戒威仪录要》而衍生出新的威仪戒条。在《步入解脱》中,沙弥威仪的数量和内容要多了一些。因此,这个新版本有继承性、发挥性、契合现代文明的时效性。例如:第23律仪“去市场”、第25律仪“在电话中交谈”、第36律仪“使用电脑”等,尤其是第26律仪“对治嗔恚”、第39律仪“净化身心”,都含有内在修行而不只是外表的威仪。特别是第2律仪“照顾师父”,相当完备。它教导刚出家的弟子们在亲近本师的阶段应体现哪些本分、如何照顾师父:“作师父的侍者是一个亲近师父、直接向他学习的宝贵机会。当你的师父越来越了解你的时候,他就能够为你提供适合你需要的指导。向师父学习,不仅仅是听他对你说了什么,还要观察他行、住、坐、卧、说话、待人接物和帮助别人的方式。在你当侍者期间,你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只有通过你们两个人呆在一起,你才能够学到东西……”[7](P.36)

 

总之,威仪是四部小律(12)中的第三部小律,每位沙弥必须学习并行持。其内容可以随着时代而伸缩,威仪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其终极的目的是让行者认识到在行、住、坐、卧时都要摄心于正念醒觉之中,渐渐步入解脱境界。

 

4.沩山禅师警策文(Master Guishan of Encouraging Words)

 

这是中国唐代沩山灵佑禅师鼓励、策进修行的著名警策文。和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一样,至今仍然极受重视。该文提醒行者要时时反省自我、不可放纵,要对治妄念,要心怀惭愧,发菩提心、振作精神、努力修行。由于该文对修行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越南佛教的祖师将其与《遗教经》《四十二章经》相提并论,总称《佛祖三经》。在《步入解脱》里,一行禅师只翻译原文而不注解,但其译笔平实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如他所说:“在这篇译文中,我把沩山禅师的文章用家常话译出来了,而同时表达出了所有沩山禅师想说的话——他想激起每个出家人心中的觉心,或曰初发心。”[7](P.143)

 

()14接现戒》(Fourteen Mindfulness Training)(13)

 

为了实现佛教的现代化,一行禅师把佛教的共修团体分为两派:“体入”与“接现”。

 

在“体入”共修团寺院,行者只专心一意修学、研究、体验、参禅,以便早日开悟而不必为教会的佛事、指导居士等杂事分心。其所需四事供养由教会来负担,免得因为此事而恭维及依赖信徒。这样,僧人的生活就简单多了,戒律也可以调整和简单化。从250戒只保留为30根本戒和一些需要的戒律。另外,建立“接现”共修团以作为“体入”精神与人间生活的桥梁,有助于深入修心养性的根源、增长道行、端正品行,以佛教的出世精神映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光同尘、随缘不变,体会入世佛教的真实意义。

 

《十四接现戒》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提供了新的戒条,而且是一面新的镜子,有助于心灵的内省与开拓。通常,戒律是从身戒开始的,但是“接现戒”的次序则是相反的,它是从心戒开始的,因为在佛教中,心是万物之本。此戒体现的是菩萨戒的精神,是佛教的慈悲和智慧精神,表现出佛教的行动哲学的内涵。[9](P.117)

 

()《乞士新修戒本》(The Revised Pratimoksha)

 

《乞士新修戒本》于2003331日在韩国汉城中央僧伽大学院公布。[10](P.8)与《四分律》相比,戒条数量相同,但内容则有很大差别,因为时代间隔太过久远(2500余年)。一行禅师在《佛教现代化》一书中说:“修整戒律应该被视为极其迫切的任务并符合于佛教的契理契机精神。难道生活在离佛陀时代几千年的社会而仍然依照旧的戒律?很多具足戒条已经不合时宜了,每位僧人都意识到此事。因此,没有理由守旧而必须革新戒律。”[9](P.38)佛陀制定戒律是按照历史背景和当时僧团的生活,从僧团的实际出发而不是假设或想象出来的。在形成《乞士新修戒本》的过程中,一行禅师也依据这个原则,不仅研究、参考、摘录古传戒本的内容,而且针对僧伽实行的背景。在修行生活中有人发生过僧仪出轨之事才加上戒条。因为时间、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因素导致古传戒本与新修戒本有所差异是不可避免之事,此乃是理所当然。

 

1.男乞士戒

 

男乞士戒即比丘戒本,共有250(与《昙无德部》相同),但《四分律》的戒本有8学法,而《乞士新修戒本》只有6学法,没有“两不定法”和“四悔过法”。“四波罗夷法”与“七灭诤法”与之相似,其余4学法的戒条数量与古传戒本并不一致。

 

2.女乞士戒

 

女乞士戒即比丘尼戒,共有348(与《四分律比丘尼》相同),其中“七灭诤法”和“八波罗夷法”相同,“八悔过法”在新修戒本中没有。这些戒律关乎原始佛教时期的日常生活用来治病的营养吃食。如今,这些食物较丰富、广泛,也许一行禅师觉得不必像以前一样严格管理,所以新修戒本里面没有八悔过法。至于“众学法”有115条,与古传戒本相比多了15条,这是根据当代的道德观念、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等而设立的。此外,“七灭诤法”在新修戒本也被演绎很详细,以便触事易处。

 

总之,《步入解脱》《14接现戒》《乞士新修戒本》是一行禅师会同梅村道场的教授进行戒律革新的成果,不仅满足了他指导下的门徒之需求,而且是对宗教文化革命非常勇敢的尝试,对佛教界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影响了整个宗教界。

 

结语

 

一行禅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宗教实践家和活动家,同时他还是一位诗人、作家。他的著作以及修行法门都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类心灵的苦难和疗救。在他的著作中,人们不仅体会到佛法慈悲利他的精神,也能分享到佛教充满禅机的智慧。他充分运用各种浅显易懂、清晰优美的文字来传扬“入世佛教”的思想和理念。

 

一行禅师的教制革命思想和《步入解脱》《14接现戒》与《乞士新修戒本》等著作的出版,使研究戒律的学者们聚讼纷纭。尤其律师们不太赞同,认为这样会对传统戒律造成损害,引起不好的影响。无论如何,一行禅师进行的戒律革新是适合当前时代的趋势、满足行者学戒与持戒的追求的,是契合时、地、机、理的有益尝试,使古代的戒律在现代社会中变得可实践、可操作。

 

一行禅师的“教制革命”是非常勇敢的尝试,而且影响了整个宗教界。

 

注释:

 

①越南僧人受沙弥戒时,由剃度师所起的名字。其意是此徒弟遵从师父的宗旨并能继承法脉。见网址:http//chuadinhquang2.blogtiengviet.net/2014/07/02/y_ngh_a_phap_danh_ phap_t_phap_hi_u_va_o_

②④见网址: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 C3% ADch_Nh%E1%BA%A5t_H%E1%BA%A1nh

③很多关于一行禅师的书籍汉译版都翻译成“梵行大学”。本人认为这种翻译有错误的。因为越南语中文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万行”而不是“梵行”。请参照[]邵繇:《汉越字典》[M].河内:文化通信出版社,19991月,第501页。

⑤见网址:http//langmai.org/cong-tam-quan/gioi-thieu-lang-mai/lich-su-lang-mai

⑥见网址:http//thuvienhoasen.org/a4278/vien-phat-hoc-ung-dung-au-chau

⑦见网址:http//www.pvfhk.org/index.php/zh/about-us/72-about-asian-insitute-of- applied-buddhism

⑧见网址http//www.daophatngaynay.com/vn/tin-tuc/quoc-te/8848-thien-su-thich- nhat-hanh-duoc-tac-tuong-tai-oakland.html

⑨见网址http//vn.eiab.eu/thien-su-thich-nhat-hanh-2/

Thich Nhat Hanh History of Engaged Buddhism[R]Dharma TalkVietnamHanoi2008-May 6-7

(11)Thich Nhat HanhStepping into Freedom[M]Parallax Press P.OBox 7355 BerkeleyCalifornia 947071997p.150(笔者认为明晓等译的《步入解脱》汉译本对此这部分翻译不相符于原著,所以笔者直接用原文翻译)

(12)越南佛教将《毗尼日用切要》《沙弥十戒》《威仪》《沩山禅师警策文》合称为四部小律。

(13)英语“The Fourteen Mindfulness Trainings”。根据一行禅师在《接现戒注解》一书中解释:“戒:即是戒律。接:即是接触,承接。现:即是体现,现在”,因此笔者将之汉译为《14接现戒》(参见Thich Nhat HanhGioi Tiep Hien Chu GiaiThuan HoaNxb La Boi1964p.4{[]释一行:《接现戒注解》,顺化:贝叶出版社,1964年,第4})。明洁、明晓等对此汉译为“正念修习十四要诀”(参见:《步入解脱》[M].明洁、明晓等译,第217-218)

 

参考文献:

 

[1][]释一行:《故道白云》[M].何惠仪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

[2]Thich Minh ThanhSu phat trien cua Phat giao tai mien Namtu nam 1951 tro di[M]Nxb THPG TPHCM2002.[]释明诚:《1951年以后南越佛教的发展》[M].胡志明市:佛教城会出版社,2002

[3][]释一行:《生命的转化与疗救》[M].明洁、明晓等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4][]释一行:《一行禅师释佛》[M].古陀编,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

[5]良舍:《实践人间佛教——法国一行禅师访谈录》[J].《中国宗教》,1999(9)

[6]《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二十二)[A].刘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大正藏》(22)[Z]

[7][]释一行:《步入解脱》[M].明洁、明晓等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8]()弘赞:《沙弥律仪要略增注》(卷一)[M].《续藏经》(60)[Z]

[9]Thich Nhat HanhDao Phat Hien Dai Hoa[M]Nxb La Boi1965.[]释一行:《佛道现代化》[M].顺化:贝叶出版社,1965年。

[10]Thich Nhat HanhGioi Ban Khat Si Tan Tu[M]Nxb Hong Duc2013.[]释一行:《乞士新修戒本》[M].胡志明市:洪德出版社,2013年。

[11]()法礪:《四分律疏》(卷十)[A].《续藏经》(41)[Z]

 

(作者系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博士研究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