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德吉卓玛:藏文史籍中的敦煌观音修行院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7年3月3日

8世纪中后期,敦煌石窟成为吐蕃佛教在河西走廊的一个传播中心,在吐蕃佛教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敦煌研究已过百年,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尚无从吐蕃佛教的立场,完整地研究吐蕃时期的敦煌石窟。

 

敦煌观音修行院之冠名

 

在藏文史籍中,敦煌石窟被称作“北方阿雅巴罗修行院”,即北方圣观世音修行院,是吐蕃时期东、南、西、北四方隅之四大石窟修行院之一。敦煌石窟所在地之河陇一带包括河湟地区,在藏文史籍中,统称“多康”或多麦,根据现存的文字记载,吐蕃开始在这一带活动不晚于7世纪。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记年”记载,吐蕃大相噶尔·禄东赞于公元659年开始,长期住在吐谷浑地区。8世纪初期,吐蕃赞普赤德祖丹(704-755)在多麦地区,建立了多麦岗寺、凉州万顶寺、甘州东门寺、瓜州小僧寺等多座佛寺,这些寺院分布在今河西走廊的甘肃武威、敦煌,以及临洮、临夏等地。

 

以羁縻的策略保护当地佛教,并在新扩展的地域建寺作为吐蕃佛教地标,供当地的僧伽从事佛事活动,乃吐蕃赞普松赞干布(569-650)及其后历代赞普护持佛教的一贯传统。在几代吐蕃赞普建立的护法传统基础上,8世纪中期,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42-797)执政时期,为敦煌佛教的保护和发展倾注了心血,基于敦煌莫高窟建立了北方阿雅巴罗石窟修行院,以此作据点在弘扬敦煌佛教的同时传播吐蕃佛教,并建构了吐蕃特色的圣观世音菩萨之信仰。借此,敦煌石窟以“北方阿雅巴罗修行院”之名,成为吐蕃佛教四大修行院之一,而载入吐蕃史籍。

 

如果我们从吐蕃佛教视域来分析,吐蕃以敦煌石窟作据点,建北方阿雅巴罗石窟修行院,有一定的意蕴。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北方雪域藏地,乃圣观世音菩萨的刹土。圣观世音菩萨与吐蕃有着深厚的亲缘关系。4世纪,佛教在吐蕃初传之时,即以圣观世音菩萨的真言心咒和相关佛经、法物在吐蕃肇始。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以圣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及所具有的亦人亦神之特性而出现于史书,将赞普的权力圣神化。有关圣观世音菩萨的经典也是在松赞干布时期被译成藏文在吐蕃流传,进而确立了吐蕃佛教的观音信仰主题。自吐蕃王朝治理沙州起,在地处吐蕃以北的敦煌基于当地佛教名胜,开窟建圣大悲观世音修行道场,冠名北方阿雅巴罗(圣大悲观世音)修行院,从北方观音道场的文化地理意义上,凸显了吐蕃佛教观世音信仰的主题,并将吐蕃佛教之观音信仰传播到了敦煌。

 

敦煌观音修行院之建立

 

8世纪中后期,赞普赤松德赞执政时期,吐蕃疆域扩展至河西走廊,大量的吐蕃人包括僧尼移居河西走廊,故此,赞普赤松德赞指派安兰·嘉瓦曲央以敦煌莫高窟为据点,创建并住持吐蕃北方阿雅巴罗石窟修行院。依据藏文古籍中记载的北方阿雅巴罗石窟的名称,以及开凿年代和地理位置来分析,安兰·嘉瓦曲央创建北方圣观音菩萨石窟修行院的时间,约在776年,或更早。安兰·嘉瓦曲央是吐蕃最早剃度出家的“七觉士”或“七试人”之一,生于前藏伍如彭域(今西藏拉萨林周县境内)孔隆安兰家族中,是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吐蕃著名高僧和佛教修行大成就者,为吐蕃“二十五君臣”之一。据记载,安兰·嘉瓦曲央从莲花生大师授受密法灌顶时,安兰·嘉瓦曲央供奉之金花落于坛城中马头明王像上,由此从莲花生大师受得《马头明王极密嬉戏修持法》《三根本瑜伽修持法》《二十五支诀窍》《十二续等密法》。安兰·嘉瓦曲央观修的马头明王本尊,即圣观世音的忿怒相。也就是说,安兰·嘉瓦曲央是修持圣观世音法门的大成就者。他以自己的佛学影响力和密法成就,在依靠和保护当地的佛教文化资源基础上,创建并住持北方阿雅巴罗(圣大悲观世音)石窟修行院。从唐到西夏,不空绢索观音经变连同如意轮观音经变,成为敦煌壁画中最受欢迎的两种题材,数量占各题材经变之首。显然,莫高窟中观世音尊像和经变的流行开来,与安兰·嘉瓦曲央有密切的关系。借此,敦煌莫高窟有“观音圣地”之称。

 

北方阿雅巴罗石窟修行院作为吐蕃“四修行禅定院”之一,有自己完整的名称和定位,在吐蕃佛教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一百多年的敦煌研究中,或受制于语言文字的障碍,或由于匿藏于藏文史籍的字里行间不为人知,尚无研究者依据以上这一重要的藏文史料,所以,至今没有人从北方阿雅巴罗石窟修行院的整体视角,对吐蕃时期的敦煌石窟进行研究。如果我们把吐蕃时期的敦煌石窟,放在吐蕃佛教的整体视野中进行研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推测”,许多疑惑和问题也许会迎刃而解。

 

(作者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201712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