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周炜: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30年科研历程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7年3月8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它的前身隶属于历史宗教研究所。包括藏传佛教、民间宗教及苯教研究、梵文文献研究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宗教研究所有12位科研人员,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4人,博士后2人,博士6人,硕士5人。多年来藏研中心宗教研究所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旨,这就是以西藏及其他藏区的宗教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作为己任,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积极吸收和借鉴有关的学术成果,对宗教学基础理论和藏区各种宗教的教义、经典、历史、现状以及宗教与藏族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多视角、多方位的研究,同时结合当前我国宗教研究的实际需要,走基础研究和现实应用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密切关注西藏及其他藏区社会发展中与宗教密切相关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预测性、前瞻性、对策性和应用性的研究,积极发挥国家涉藏问题尤其是关于藏传佛教研究的智库作用。

 

多年来,宗教研究所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升科研能力,现已形成了汉藏专家合璧、国内外专家联手、具有梯队层次和学科专业研究特长的专家队伍,各自发挥语言和专业优势,在藏传佛教基础、现实重大问题研究、梵文文献研究、苯教和民间宗教研究等领域,为中国藏学研究事业,奉献了诸多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分量的科研成果和研究专著,在国内甚至国际藏传佛教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一、30年来承担了一系列重大研究项目

 

1994年藏研中心宗教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承担并完成近20项重要研究项目,其中包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委委托的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在藏传佛教的基础研究、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应急问题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一)藏研中心重点项目方面

 

1藏传佛教历史与现状研究本课题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课题,1994年正式启动,由豆格才让担任课题组组长,带课题组对四川阿坝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甘肃省等藏传佛教寺院进行实地调查,组织和撰写完成了《四川甘孜州寺院志》《四川阿坝州寺院志》《甘肃甘南州寺院志》,期间完成的关于《阿坝州达扎寺加强内部管理情况调研》由中央统战部情况简报上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各同志和中央有关部门。

 

2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究该课题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项目,2003年启动。由陈虹研究员和格勒研究员任课题指导,郑堆研究员任课题组组长、豆格才让副研究员和多尔吉副研究员为课题组副组长。在课题实施5年里,有30多位来自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统战宗教部门和宗教界的研究人员组成专家队伍,下设藏传佛教积极因素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研究、藏传佛教寺院管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究、苯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究、藏传佛教学经制度与新时期佛学人才培养研究、活佛转世制度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究、藏传佛教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究、藏传佛教世俗化研究,以及50年来党对西藏宗教政策的实践等8个子课题,其中后2个为招标课题。课题组成员不仅吸收了国内研究藏传佛教的大部分专家,还有藏传佛教僧人和具体管理者参加,使得课题的最终成果能更为客观反应出各方面的意见。该课题最终形成了一份总报告和八份子课题研究成果,以及诸多相关的资料性成果。

 

3藏传佛教史研究本课题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重点项目,由郑堆研究员主持,2008年正式启动实施。藏传佛教史课题采用历史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藏传佛教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下设五个分组分别就下面几个分卷进行研究,包括:吐蕃卷、宋代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国卷、当代卷,目前《藏传佛教史研究·当代卷》由李德成研究员完成并出版。豆格才让负责的《藏传佛教史研究·清代卷》等已经通过初审正在修改,其他卷将在今年8月通过初审并在10月全部完成,年终正式结题。

 

(二)上级部门委托的重大项目方面

 

1藏传佛教僧人学经和晋升学位问题专题研究。该课题是2001年中央统战部下达的重要研究项目。项目由陈虹研究员作为学术指导,郑堆研究员为课题组长。以宗教研究所的精干力量,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的专家、宗教工作人员组成课题组,就藏传佛教学经和僧人学经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考察了新时期藏传佛教学经和学位晋升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解决主要问题的基本思路,完成了综合报告《藏传佛教僧人学经和学位晋升问题专题研究报告》。课题相关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藏传佛教僧人学位晋升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此后陆续出台了《西藏自治区藏传佛教僧人学经晋升格西拉让巴学位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办法。该课题成果荣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2002年度科研成果特等奖

 

2、受中央统战部的委托,研究制定《藏传佛教高级佛学院学位授予办法》,2002年宗教研究所顺利完成了这一重要项目。该项目由陈虹研究员为学术指导,郑堆研究员为课题组长。此课题在《藏传佛教僧人学经和学位晋升问题专题研究》课题基础上实施,是一项学术性、政治性、政策性融于一体的研究课题。该课题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规律为依据,对传统的藏传佛教学僧学位晋升提供了创新和改革探索。最终形成了研究报告《藏传佛教高级佛学院学位授予办法》,该成果为藏传佛教新型学衔拓然巴格西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和操作办法。至2010年已有66名学僧获得拓然巴格西殊荣。

 

32007年,针对藏区寺庙急需一本通俗易懂的爱国主义教材的需要,受中央统战部的委托,宗教研究所成立了《寺庙爱国主义教育读本》撰写组,由时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书记朱晓明担任组长,抽调宗教研究所的精干力量,分别从坚持爱国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等章节入手,撰写完成了该读本,并受到了广大僧尼的喜爱。

 

42007年,周炜研究员和豆格才让研究员参与了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宗教局有关《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的研究起草工作。2007718日,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布了这个办法,20079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政府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我国藏传佛教界一件大事。《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作为我国第一部管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行政法规,是要以法律的形式来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保护信教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达到尊重藏传佛教信仰特点、传承方式和宗教仪轨、规范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事务,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以保障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该办法的颁布,是加快西藏和四省藏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维护藏区稳定和反分裂斗争的需要,也是藏传佛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强烈愿望。

 

5建立健全藏传佛教寺庙管理长效机制研究20083.14事件之后,在全面部署平息事态的一系列应急工作中,根据中央领导指示,在中央统战部领导下,由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宗教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组成调研组,对构建藏传佛教寺庙管理长效机制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该课题由时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书记朱晓明和拉巴平措总干事亲自挂帅,以宗教研究所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力量,先后实地考察西藏和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藏区的15地市州,35个县(市),召开各类座谈会97个,个别访谈87人次,考察47座寺庙;向僧尼发放问卷近8000份,收回问卷4975份,有效率达62%,形成座谈纪要和访谈记录约200份;积累了比较系统翔实的第一手调研资料。完成了《加强社会管理推动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和总报告《构建藏传佛教寺庙管理长效机制,促进西藏和其它藏区长治久安的调研报告》。2009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36号文件《关于建立健全全国藏传佛教寺庙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直接吸收和采纳了课题成果。

 

6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该课题是宗教研究所2011年以来实施的长期重大项目。2011年,按照中央统战部的要求,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课题组根据编好一本书的指示精神,宗教研究所成立了藏传佛教教义阐释课题组,该课题由拉巴平措总干事、朱晓明研究员任课题指导,郑堆研究员任组长,李德成研究员、王维强副主任任副组长。课题选择藏文大藏经中的精典篇章,结合藏传佛教高僧大德的论释,分别对藏传佛教中的和谐进步思想、爱国爱教和汉藏团结交流、道德和文化、清规戒律等四个方面进行阐释。阐释既立足于佛典原意,以佛教语言为主,紧扣教义;又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适应现代生活,在原基础上有所发展。最终以汉、藏语分别完成《藏传佛教教义阐释读本》。自2012年开始,藏传佛教教义阐释课题组改变了原先的研究思路,每年选择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进行教义阐释,并每年出版一本研究论文集,到目前为止,课题组已完成了平等戒律建设等为主题的四本研究论文集。

 

7藏传因明研究是宗教研究所多年来的重要研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是国内藏传佛教因明学或量论研究方面的唯一文集,对本学科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这两套研究丛书曾分别获得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二等和三等奖。不仅如此,宗教研究所还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全国因明学研讨会。

 

(三)应急问题研究方面

 

自建所以来,宗教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应急课题,完成了多篇重要的研究报告。

 

1994年,由豆格才让研究员等参加的《藏传佛教历史与现状》课题组,对四川阿坝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甘肃等藏区藏传佛教寺院进行实地调查,完成了《四川甘孜州寺院志》《四川阿坝州寺院志》《甘肃甘南州寺院志》,期间完成的关于《阿坝州达扎寺加强内部管理情况调研》由中央统战部情况简报上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和中央有关部门。

 

2011年,宗教研究所参与了西藏佛学院教学大纲意见建议征询平安寺庙和谐寺庙成果巩固研究寺庙社会化管理属地管理民主管理后续问题研究等应急性课题研究工作,参加了藏传佛教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课题。完成了《藏文大藏经藏汉翻译可行性研究》和《藏文大藏经汉译的可行性》等调研报告。

 

2012年,根据中央统战部安排,针对藏区僧人自焚事件,宗教研究所于2月份完成了藏传佛教珍爱生命专题研究,撰写了《珍爱生命  持戒爱国》宣传册,成为藏区维稳教材,获得中央统战部好评。按照中央统战部要求,3月份,郑堆副总干事和宗教研究所全体人员共同编辑了《藏传佛教关于珍爱生命反对自杀语录》,同时编辑了汉藏文《普贤上师言教》中的部分内容,并通过科研办上报中央统战部。

 

2014年,根据有关部门安排,所内有关科研人员参加了活佛转世问题研究,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了《活佛转世工作现状实地调查报告》《关于境内未经政府批准活佛问题的研究报告》。参加了甘青藏传佛教主要寺院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调研工作,共同完成了《甘青藏传佛教主要寺院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成果。参加了藏传佛教寺庙管理方式藏传佛教僧尼状况调研工作,完成了《藏传佛教寺庙管理方式调研报告》和《关于藏传佛教僧尼状况的调研报告》。同时,根据有关部门要求,有关人员完成并公开发表了《藏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真实图景》《达赖所为有悖时轮金刚法会的庄严与纯洁特质》等研究成果。由郑堆副总干事主持,由周炜研究员和李德成研究员担任副组长,由拉先加承担具体调研撰写任务,完成了《藏传佛教寺庙管理方式调研报告》。

 

2015年,宗教研究所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应急课题,完成了多篇研究报告。包括藏传佛教僧尼状况调研”“引导藏传佛教界加强活佛转世过程中宗教仪轨的规范化建设”“关于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活动研究”“加强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规范化建设研究”“关于甘肃藏传佛教爱国主义传统的调研等。其中一些重要报告等受到上级部门高度重视并予以特别奖励。

 

(四)国家社科项目方面

 

1、梵文贝叶经研究项目。1987年到1989年,主要对梵文贝叶经进行调查与拍摄等资料的收集和复制工作。藏研中心成立之初,即于19872月,设立了西藏现存梵文贝叶经的整理与研究课题,并被列入国家七五重点社科基金项目,正式把西藏梵文贝叶经纳入研究领域。宗教研究所的前身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宗教研究所负责宗教研究方面的研究人员参与了这个重大项目。当时北大季羡林先生、社科院王森教授、蒋忠新研究员和罗炤研究员等中国梵文界著名专家学者都参与了此课题。此课题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三个目标:一是收集复制西藏现存的梵文贝叶经资料;二是培养30名左右专门研究梵文经典的年轻学者;三是进行若干梵文写本专题研究。首先进行的是关于梵文经典资料的复制工作。1987年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第一任总干事多杰才旦等领导的努力下,经中央统战部批准以及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和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协商同意后,藏研中心派遣罗炤研究员前往拉萨对罗布林卡、布达拉宫和哲蚌寺所藏的梵文贝叶经进行调查和拍摄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对这三处所藏的梵文贝叶经基本情况作了记录,编出简单的目录,并拍摄有9盘缩微胶卷,大概有183函复制品,700多部经典,成功地完成了梵文贝叶经资料的收集工作,基本上实现了第一个目标。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藏研中心领导也非常重视,先后派遣科研人员前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西藏藏医学院进修梵文,甚至还派遣研究人员到海外,如奥地利科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进行梵文贝叶经手写本的实际研究和训练。第三,在梵文写本的专题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1990年到2003年,主要对从西藏收集复制来的梵文贝叶经写本进行编目、整理和研究工作。1990年,桑德研究员对所复制的梵文文献进行编目工作,在王森教授和蒋忠新研究员的指导下,经过4年努力,完成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收藏的西藏梵文贝叶经缩微胶卷目录》课题。其内容主要按缩微胶卷的顺序排列,然后列出每部经典的梵藏汉文的题目、原存放单位、贝叶的叶数以及著者的名称和文献的等级等。这部目录对我们了解和查找藏研中心所藏的梵文贝叶经文献内容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994年洛周研究员又完成了国外学者提供的梵文佛教手写本目录拉丁转写和翻译工作。1995年到1997年,桑德研究员又进一步编写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收藏的西藏梵文贝叶经细目》。此细目更加详细地对贝叶经的信息进行描述,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每部经典梵藏汉题目等外,还对贝叶的尺寸、字体、行数以及有无藏汉译本和先行研究情况等都有详细的介绍。1998年,藏研中心成立了《梵文法华经写本及藏汉译文资料研究》课题,聘请蒋忠新研究员为课题负责人,对藏研中心所藏的三个不同的《法华经》梵文手写本进行整理研究。这个课题的成果已在2005年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此外,1988年王森教授开始对法称的《定量论》进行整理研究,但遗憾的是,由于王森教授的突然仙逝而中断,成为未完之作。

 

2、其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8年以来,宗教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8年,德吉卓玛研究员参与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传佛教宗派综论》,获得西藏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三等奖。2003年,德吉卓玛研究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暨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抢救和整理西藏藏传佛教典籍可行性方案研究》,其中哲蚌寺郭芒扎仓现存典籍个案调查”2004年获得西藏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2013年宗教研究所吉美桑珠副研究员和陈立健副研究员承担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近现代因明研究》的子课题近现代藏传佛教因明研究任务,现已完成初稿撰写任务。

 

2014年,德吉卓玛研究员主持并承担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传佛教觉域派研究,受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表扬和专题报道。其最终成果《藏传佛教觉域派通论:一个藏族女性创立的宗派》和《藏传佛教觉域流派探究》已经出版。目前她正在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还有《藏区尼众研究》等。

 

(五)国内横向合作项目方面

 

藏文《总称释义》编写课题,是由宗教研究所和藏学出版社联合申报,主要承担者为诺章·乌坚研究员。《总称释义》,早期又译法数、法门等,是藏族传统文化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工具书。其编排是根据词条所含的数字顺序排列而成。这种工具书的编排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吐蕃时期大译师噶瓦·白泽所著《总称释义小册子》及其注释《总称释义备忘录》当属西藏历史上最早的这类工具书。后来各个教派都有一些各自的《总称释义》辞典,但都不太完善。西藏和平解放后,北京民族出版社和四川民族出版社分别出版了《总称释义》,但内容重复且不完善。总之,在当时藏学界,缺乏一个较为完善的《总称释义》方面的工具书。本课题填补了这一空白,最终成果形式为《藏文总称释义》工具书,并且将成为继《东噶藏学大辞典》之后的又一有影响的力作。

 

二、国际合作及其对外合作交流

 

(一)梵文贝叶经研究方面

 

2004年到2009年,宗教研究所的梵文贝叶经研究,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两个明显的标志:一是进入梵文贝叶经写本的校勘整理和研究时期,二是进入了国际合作的黄金时期。为了收复流失海外的梵文复印资料和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出版相关研究成果,20041月藏研中心首次与奥地利科学院亚洲文化和思想史研究所正式签署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奥地利科学院关于合作研究梵文文献和共同出版研究成果的协议书》,正式展开了对西藏梵文贝叶经手写本的校勘研究工作,并设立了《西藏自治区梵文文本系列丛书》。该国际合作项目的中方项目负责人为拉巴平措研究员和郑堆研究员,宗教研究所相关人员直接实施这个项目。

 

20055月,该合作项目就出版了吉年陀罗菩提《集量论注》第一品的校订本和转写本。从2006年开始,我方学者正式参与合作研究工作,取得第一个研究成果是世亲的《五蕴论》梵文校订本,已于2008年正式出版。到目前为止,该系列丛书已经陆续出版了1623册。这些成果既是研究佛教思想、印度哲学和文学最珍贵的资料,也是研究梵文文学和梵文语法等学科极为重要的参考文献。如此一大批失传已久的文献的校勘出版,正如德国著名学者、莱比锡大学艾利·弗兰克(EliFranco)教授专门撰写的书评指出的那样,对整个印度哲学研究,特别是佛教哲学,有突破性的大变革、“开创了佛教哲学研究的新纪元;同时,也为提高我国的梵文研究的学术地位,凸显藏研中心的功能作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自宗教研究所参与和奥地利科学院的合作项目以来,在双方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出版了由拉巴平措研究员、恩斯特·斯坦因凯尔勒教授共同主编的《西藏自治区梵文写本》系列丛书7套和《中国的梵文写本》等成果,并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扩大了藏研中心在国际上的影响。国外学者撰文将双方的合作誉为开创了佛教研究的新纪元。通过该项目,开拓了藏学中心的对外合作渠道和合作能力,合作领域从梵文文献拓展到了宗教、文化等藏学领域,合作范围也从奥地利扩展到其他国家。目前,藏研中心先后与德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机构和个人开展合作项目。通过合作,探索出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2010年开始,在加强国际合作研究的同时,宗教研究所还积极开展国内自主研究,设立了西藏所藏梵文手写本校勘研究项目,以藏研中心和国际学者为主,联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对一些未曾发表和出版过的重要梵文写本进行整理研究,校勘出版。这标志着藏研中心宗教研究所梵文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5年来课题组成员已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30篇论文,完成了两部梵文贝叶经写本《五百颂般若经》和《般若波罗蜜多优波提舍》的校勘工作。这些成果的发表,在国际梵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也奠定了藏研中心梵文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以下简单地介绍一下对外合作研究项目的情况。

 

20041月,在开放战略的思想指导下,藏研中心宗教研究所与奥地利科学院签署和实施双边合作项目以来,迈出了对外合作项目研究的重要一步。通过合作研究,不仅陆续出版了不少重要的学术成果,回收了曾经流失海外的梵文写本资料,而且扩大了藏研中心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同时我们的人才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训,掌握了一定的整理研究梵文写本的能力、方法和经验。因此,藏学中心以此合作项目经验为契机,不断开拓对外合作渠道,合作领域从梵文文献拓展到了宗教、文化等藏学领域,合作范围也从奥地利扩展到了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而且通过合作,还探索出了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目前,宗教研究所先后又与德国的汉堡大学和莱比锡大学、日本的龙谷大学和创价大学、法国的高等研究院、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等国的学者开展了《佛颅续》《中观花蕾》《胜义近事论》《释量论庄严疏注释》等合作项目的研究。其中,与德国汉堡大学合作研究的《佛颅续》成果已在《西藏自治区梵文文本系列丛书》中出版,其他合作项目仍在继续中,研究成果不久将陆续面世。

 

2008年,第四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上,在奥地利科学院斯坦因凯勒教授牵头召集下,在宗教研究所的协助下,一批世界上著名的梵文专家与会并成功举办了梵文小组的研讨。会后出版了斯坦因凯勒、段晴、卡桑·霍麦特主编的《中国的梵文写本——北京藏学研讨会梵文论坛论文集》。2012年,在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上,共有25位来自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参加梵文组的讨论会。与会学者都发表了各自对梵文文献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示了当代国际梵文研究的最高水平。能有如此众多的世界梵文学者来参会,应该说是藏研中心宗教研究所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研究的直接反映。

 

总的来看,藏研中心宗教研究所与海外的合作研究项目是比较成功的,不仅由此取得了科研和人才的双丰收,而且扩大了藏研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开创了合作研究双赢的新模式。通过国际合作研究,人员来往频繁,学术交流不断深入,学术成果也不断涌现。这不仅能够推动世界梵文的学术研究,而且为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其他国际合作项目方面

 

苯教寺院研究项目是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和西藏社会科学院三个单位合作进行的一个研究课题,也是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部长野泰彦教授主持的被称为苯教研究新的地平线的苯教研究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1996年开始实施,2001年结束。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和西藏社科院合作完成的部分是苯教研究项目中苯教寺院研究部分。时任宗教研究所苯教研究方向副研究员的才让太参加了这个课题,并由他负责完成对甘肃、青海、四川和云南地区的苯教寺院进行调查,走访了甘、青、川127座苯教寺院。

 

三、学科建设稳步推进

 

宗教研究所长期以藏传佛教研究、梵文贝叶经研究、苯教及民间宗教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基础研究和现实研究并举,对西藏及其他藏区各宗教教义、经典、历史进行挖掘和研究,关注藏区社会发展中对宗教问题的前瞻和对策性的研究,以梵文国际合作项目为纽带,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为藏学研究领域中的宗教研究做出了贡献。

 

(一)藏传佛教研究方向方面

 

在藏传佛教研究方面,宗教研究所研究人员近几年完成了诸多研究专著,为藏传佛教的历史研究方面提供了诸多具有学术含金量的成果,如我所内部出版的《甘孜州藏传佛教寺院志》(分为上中下三册),是一部填补甘孜州境内寺院历史资料空白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后期研究康区寺院提供了第一手历史资料。另外还有《藏传佛教史研究·当代卷》《雍和宫——中国藏传佛教著名古寺》《拉布政教史》《历辈达赖喇嘛研究》《热贡桑格雄部落史》《历辈达赖喇嘛生平》《安多热贡历史广说》《格鲁派主属寺系统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以明清时期青海境内的寺院为例》等等。

 

德吉卓玛研究员一直致力于藏传佛教出家女性及其相关佛教教义的研究,多年来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专著诸如《雪山圣域的藏族尼僧》《圣殿里的莲花——度母信仰解析》《藏传佛教出家女性研究》《藏传佛教觉域派通论:一个藏族女性创立的宗派》《藏传佛教觉域流派探究》《吐蕃佛教研究论文集》等。

 

活佛转世研究一直是宗教研究所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周炜研究员出版了《佛界:活佛转世与西藏文明》和《坲镜:影响藏传佛教的奇僧》《西藏佛教与历史问题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世界宗教研究》和《中国藏学》发表30多篇藏传佛教研究论文。达哇才仁博士在这一领域也同样取得了突出成就,出版了《当代藏传佛教活佛:信徒认同和社会影响》《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研究论文集》等专著和研究论文集,他除了上述研究专著之外,还公开发表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等级制度》等数篇学术论文。

 

在藏传佛教现实问题研究方面,宗教研究所一直以来在这方面倾注了大量科研力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出版了《建立健全藏传佛教寺庙管理长效机制专题研究》(藏文版、汉文版)《协调·适应·和谐——论藏传佛教与和谐社会构建》《藏传佛教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读本》等专著,完成了近百篇研究报告。

 

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方面,先后出版了《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文集》1-4辑,内容涉及藏传佛教教义阐释中的平等思想研究、戒律建设研究、精神文明研究等。为推动藏传佛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出了贡献。关于藏传因明研究方面,宗教研究所近几年承办或协办了几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并先后出版了多部因明学研究论文集。吉美桑珠副研究员在藏传佛教因明学领域也多有专著出版。

 

在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译介以及藏传佛教基础资料方面,宗教研究所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先后出版了《世间慧眼·洛丹喜饶传》(藏文校注本)《迦梨陀娑〈时令之环〉汉藏译注与研究》《云使》(梵藏合刊新译注释)《藏传佛教研究》第一卷等专著。

 

现在,宗教研究所的藏传佛教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以周炜研究员、豆格才让副所长、德吉卓玛研究员和洛周研究员为首的学科带头人。以达哇才仁副研究员、吉美桑珠副研究员和陈立健副研究员为核心的中坚力量,以拉先加博士、高颖博士后为骨干的科研后起之秀。

 

(二)梵文贝叶经研究方向

 

在梵文贝叶经研究方面,以李学竹研究员为学科带头人,以罗鸿博士为中坚力量,以录目草助理研究员为后起之秀,组成了宗教研究所梵文贝叶经研究的团队。该团队以梵文贝叶经为抓手,以国际多渠道合作为途径,以回收、整理和出版梵文贝叶经为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由我所研究人员主导或参与完成的梵文文献黄皮书得到了国际梵文学界的公认。不仅如此,该团队还出版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著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是宗教研究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力量。

 

四、人才队伍形成梯队

 

一直以来,宗教研究所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所里的重点工作之一来抓,十分重视研究所科研人员的自身建设,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一是以不同方向学科带头人为纽带,以副研究员为中坚依靠力量,带动中级职称科研人员合作完成重点课题和其他项目。二是积极鼓励和推荐年轻科研人员继续攻读更高学位。三是以项目带动人、培养人,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交流合作和向国外相关院校和机构输送访问学者等方式,积极培养和提高所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体上提高了宗教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学术素质,形成了一个梯队建设合理、能够完成各项研究工作的团队。

 

2005年,在所里桑德副研究员的推荐下,宗教研究所和科研办联合邀请美国的梵文学者来中心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梵文短期培训班,这也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第一次梵文培训活动。来自北京、西藏、青海、天津等地的28人参加了培训,后来根据西南民大之请梵文班又在成都开办一个月,两地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和2007年,时任宗教研究所所长的郑堆研究员应奥地利科学院的邀请,先后两次以访问学者身份在奥地利科学院亚洲精神与文化研究所承担合作研究项目八思巴闻法录研究2007年,为了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宗教研究所与德国汉堡大学藏学系就合作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多次协商,最终双方签订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与德国汉堡大学印藏学系关于梵文文本研究和整理出版课题》的协议书。这是宗教研究所开展的第二项国际合作课题。在此基础上,宗教研究所参与奥地利科学院和德国汉堡大学印度学和藏学系的合作,李学竹和罗鸿两位博士先后参加了维也纳的合作研究项目;并派录目草助理研究员前往藏区,师从藏族传统梵文专家,学习梵文语法,现录目草正派往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交流学习。

 

2011年,宗教研究所与日本龙谷大学宗教系进行合作,先后选派数位研究员前往日本,在龙谷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同一年,宗教研究所拉先加在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攻读民族学方向的博士学位,2014年顺利取得博士学位。

 

20144月和5月,宗教研究所陈立健副研究员应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文学院林冠群院长的邀请在台就有关台湾藏传佛教文化及民间信仰进行了访学交流,并受邀在台湾中央政治大学民族研究所就藏区苯教与民间信仰进行了专题讲座。

 

目前宗教研究所先后与上海师范大学藏学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等机构开展合作进行洽谈,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对外课题协作研究等方面达成了初步的协议。

 

五、四点体会

 

宗教研究是藏学研究领域中的焦点与难点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宗教研究所围绕两个服务的宗旨,基础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突出自身特色和对外合作交流相结合,努力打造了藏学研究领域中国家队品牌,培养了一支藏传佛教研究的国家级科研队伍。回顾30多年来走过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成绩,要说经验,要说感受,我们深深的感到,其中四个因素是宗教研究所能够有今天辉煌成就的重要成因。

 

藏研中心党组的正确领导是我们前进的政治保障,党中央关于涉藏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我们科研工作的力量源泉,两个服务是我们科研工作的正确目标,培养马克思主义藏学家是我们科研工作的重要责任。多年来,宗教研究所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过的每一天,完成的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是我们对党有关涉藏工作的一点贡献,都是在发挥党的涉藏工作智库的一点作用。

 

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研究和看待藏传佛教的问题,把握科学研究的政治属性,是实现其研究价值的根本保障。

 

多年来我们深深的感到,藏传佛教的研究,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宗教学理论知识、能够熟读经典文献的功底、把握前瞻性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以正确的理论思想为遵循和引领,透过基础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更好地为国家的统一、西藏和四省藏区的稳定和精神文明服务。

 

以藏传佛教的基础研究为先导,以藏传佛教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为目标,是我们宗教研究所能够取得一些重要成绩的关键。30年多年来,我们在藏传佛教的历史研究、藏传佛教的梵文经典和文本研究、活佛转世制度的研究、典籍的阐释等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这些都为我们做好现实研究,真正在涉藏工作上发挥国家级的智库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何解决好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一致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藏传佛教的经典阐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问题,为党和政府管理好藏传佛教事务提供智力支持,这是宗教研究所长期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继续坚持。

 

今年,是藏学研究中心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开启之年,也是宗教研究所申报并通过藏研中心重点课题藏传佛教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重要之年。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治藏治边理论,丰富和深化了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藏传佛教有爱国爱教的传统,做好藏传佛教工作是促进西藏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早在2011年,作为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的中央代表团团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大昭寺,勉励宗教界人士,要精进学识提高修养,以信为本、以戒为师,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宗教工作。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针对宗教问题指出,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20156月,在接受班禅拜见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针对西藏宗教工作指出,要积极开展教义阐释,弘扬藏传佛教教义中的扬善抑恶、平等宽容、扶贫济苦等积极思想。要大力做好藏传佛教工作,发扬藏传佛教界爱国爱教传统。2015年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做好藏传佛教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要大力做好藏传佛教工作,发扬藏传佛教界爱国爱教传统,推进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支持藏传佛教按照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进行教规教义阐释。要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等宣传教育活动,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识。

 

今年,又将召开中央宗教工作会议,我们将根据中央关于宗教工作新的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藏传佛教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西藏和四省藏区维稳工作、反分裂斗争和藏传佛教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力争在这5年当中,组织宗教研究所和相关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的精兵强将,重点关注、跟踪和研究藏传佛教工作领域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在藏传佛教工作本身、藏传佛教界爱国爱教传统、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进行教规教义阐释、活佛转世及爱国爱教高僧大德的培养等重点研究领域的突破。同时,为了推进这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我们将把与此相关的历史问题纳入到课题框架设计的范畴之内,实现现实问题研究与基础研究的结合、前沿问题研究与历史问题研究的结合,为藏传佛教研究尤其是为西藏和四省藏区的长治久安做出学术上的贡献。

 

(原标题:宗教研究所30年科研历程)

(作者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来源:《中国藏学》2016年第S1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