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第五届宗教人类学学术论坛暨中国宗教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顺利举行   2019年5月29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9525日至26日,“第五届宗教人类学学术论坛暨中国宗教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和《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联合主办,以“当代宗教与生态实践”为主题,旨在挖掘传统生态智慧资源,探讨各宗教的自然生态观、宗教信仰与生态实践关系,人类学本体论转向、人类纪(世)处境下的宗教变迁,以及与此相关的地方性经验和理论对话等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陈进国研究员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和中国宗教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书记赵春盛教授、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主编杨毅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黄剑波教授分别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对本次论坛的召开和中国宗教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郑筱筠所长回顾了世界宗教研究所及中国宗教学会的深厚的宗教学研究传统,并概述了中国宗教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背景,继而回顾了云南大学近百年历史及其民族学学科的独特地位和优势,表达了对本次论坛的期待,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在分享和交流中能够碰撞出学术的火花,共同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赵春盛教授介绍了云南大学在宗教研究领域的三个实体性平台,指出中国宗教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趋势相契合,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杨毅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介绍了编辑部的构成和发展情况,强调期刊的主旨是做好学术思想的传播,表达了通过本次论坛获得各领域专家学者支持的期盼。

 

 

 

黄剑波教授介绍了中国宗教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的缘由、顾问和常务理事名单。专委会的成立是为响应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的5·17讲话精神,推动交叉学科发展,整合国内宗教人类学研究,促进宗教学界与人类学界的合作交流。黄剑波教授对在专委会申请成立过程中给予支持的学界前辈表达了感谢,并希望借此学术平台的搭建能够推进中国宗教人类学的发展。中国宗教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人员构成如下:

 

顾问:庄孔韶、卓新平、金泽、郑筱筠、魏乐博(Robert P.Weller)、赵鼎新、王建新、邱永辉、范丽珠、王铭铭、张泽洪

主任: 陈进国

副主任:吴飞、黄剑波、杨德睿、梁永佳、杨文炯、龚浩群、游斌、李志农、张亚辉、曹南来

秘书长:黄剑波(兼)

副秘书长:张原、王超文、卢成仁、马居里

常务理事:艾菊红、何蓉、梁恒豪、李姝睿、谢燕清、马强、吴乔、李金花、刘晓春、杨清媚、舒瑜、刘琪、杨春宇、汤芸、唐忠毛、张士闪、蓝希峰、德吉卓玛、陆群、郑少雄、白莉、徐祖祥、岳永逸、陈波、鞠熙、范正义、肖海明、才贝、赵丙祥、韩琪、孙砚菲、黄海波、刘宏涛、萧霁虹、张青仁、焦玉琴

 

在主旨发言部分,由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李志农教授主持。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何明教授以“国家转型与慈悲实践:缅甸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田野考察”为题,首先介绍了佛教在缅甸的地位,特别是佛教的国家化过程,进而从乡村寺院、禅修型寺院、救助型寺院、教育型寺院、极端型佛教等方面勾勒了缅甸佛教的多种样态。在他看来,缅甸南传佛教经历的转型既是缅甸现代化的表现,亦是其动力。透过缅甸佛教转型所呈现的社会图景,可洞察到缅甸佛教现代化既塑造了一种更加开放的乡村生活,也重构了城市中产阶级的精神世界;既改变了信徒的宗教认知,也重塑了僧侣的身份表征;既推动了多元主义思潮的成长,也唤起了狭隘民族主义的复兴。缅甸现代化过程中的成就与阵痛,在佛教的明镜上一览无遗。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张泽洪教授的讲题为“论西南边疆的生态环境与多元宗教”,他从对“西南”概念的狭义和广义理解切入,解释了诸如西南边疆的“六江流域”等名词的具体意涵,说明了生态环境与西南民族分布之间的关系。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多样性形态,则与当地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相关,在秦汉以来多元一体政治格局中形成了多元宗教并存的格局。他在总结中谈到,中国是有着多民族、多元宗教文化的国家,儒、释、道三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少数民族内涵丰富的宗教形态,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这是我们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意义所在。

 

 

 

香港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宗树人(David A. Palmer)副教授的讲题是“法国汉学与社会理论:论葛兰言对莫斯及法国人类学的影响”,内容涉及葛兰言与涂尔干、莫斯、列维-斯特劳斯、菲利普·德斯科拉的相关研究之关系,及其对杜梅齐尔、福柯、布迪厄的影响。他认为,葛兰言的研究是将西方社会理论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桥梁,通过中国的宇宙论与法国的社会学人类学理论之间的对话,宗树人教授从四个方面总结理论启发,包括仪式战略与伎俩、阴阳权力结构、社会动态的音乐性以及生态结构现象学。

 

 

 

 

 

本次论坛分为五组发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大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亚太研究中心、香港大学、山西大学、华侨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针对论坛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论坛闭幕式由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副院长李志农教授主持,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居里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部中心龚浩群副教授分别做了学术总结。

 

在本次论坛期间,云南大学社科处、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的“魁阁讲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张泽洪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陈进国研究员、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宗树人副教授等四位与会嘉宾,举办了四场精彩讲演,讲题分别为“机遇与挑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族群的交融与文明的互化——以明清以来泉州回族宗族的风水实践为例”“天地之乐——葛兰言的《诗经》研究: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意涵”。

 

2010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先后与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吉首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举办了主题为“中国宗教人类学的回顾与前瞻”“宗教的动力研究”“多元宗教与地方经验”“茶马古道上的文明与宗教”的四届论坛。本论坛旨在搭建学术对话平台,推进宗教人类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于2018年申请成立的中国宗教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则为整合国内宗教人类学研究、促进宗教学界与人类学界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供稿人:王超文)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