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第二届中韩佛教学术交流会议“中韩佛教史上的文化交流”在北京召开   2019年10月29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日前,第二届中韩佛教学术交流会议“中韩佛教史上的文化交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韩国延世大学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韩国延世大学、东国大学、东方文化大学院、翰林大学、圆光大学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贾俐副译审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研究员、韩国延世大学哲学研究所辛奎卓教授分别致辞。赵文洪指出,佛教是世界性宗教,是在中韩两国都有大量信众的宗教,是作为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使者,在促进各国人民交往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宗教。会议一定能够促进、深化双方的学术合作,在更高层次上为中韩两国人民友谊的巩固与发展做出贡献。辛卓奎说,《论语》中说“人能弘道”,中韩两国学者聚在一起,一起探讨中韩佛教史上的文化交流,一起扩张真理,一起来“弘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场学术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周贵华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魏道儒研究员、延世大学哲学研究所辛奎卓教授作学术发表,北京大学哲学系魏常海教授评议。魏道儒发表“中韩佛教文化共建及其现代启示”,指出710世纪,韩国僧俗人士在中国佛教最兴盛时期参与到共建中国佛教文化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了携手共建、共同推动东亚佛教的繁荣和发展。这是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奇迹。今天在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的时候,我们总结中韩共建中国佛教、进而共建东亚佛教的历史,对于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有着重要的启示、借鉴和鼓舞作用。辛奎卓介绍了韩国佛教的基本情况,并发表题为“为获取’正当知识的观法的活用——以《华严法界观门》为中心的考察”的演讲,他指出《华严》的“观”既具有修行的机能,又具有判释《华严经》及其他各种经论的行相的机能。只有通过“观”,才能理解《华严经》中诸佛菩萨的不可思议的行迹和功能。通过观的方法理解《华严经》及其他大小经论的行相的同时,观察“一心”成就不可思议功德。魏常海指出魏道儒教授的文章视野宏阔,对中韩佛教的概括非常精准,提出的几个方面很有独创性,第一,认为佛教传播史上,中韩佛教双向互动是唯一的特例,说的非常准确。第二,中韩共建的概念提的非常好。不仅是中韩共建了中国文化,还可以进一步提出中韩共建中韩文化,中韩共同推动东亚文化。辛教授的文章专门分析了华严学的法界观门,内容很精细,分析很深入,很有启发。比如他对阿赖耶识的分析和对观的机能的分析,都很有创见。

 

 

 

第二场学术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建华研究员主持,韩国东方文化大学院大学车次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建欣研究员发表论文,北京大学日语系金勋教授评议。车次锡发表《“天台四教仪”所见韩中交流及其意义》,分析了《天台四教仪》的基本内容、著述背景及在韩中佛教交流中的意义,指出这本书综合整理、继承发展了正统的天台思想,是中韩两国佛教文化共同的产物,对东北亚佛教的发展,对东北亚佛教共同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强调了汉文在东北亚文化沟通和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李建欣发表论文《佛教传说中的转轮圣王阿育王对隋文帝的影响》系统研究了佛教传说中的转轮圣王阿育王对隋文帝在利用佛教方面的影响。首先,简要梳理了佛教文献中转轮圣王观念,转轮圣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拥有七宝,另一个特征就是以十善道化天下。其次,概括汉语佛教文献中关于转轮圣王阿育王的形象,指出历史上的阿育王和传说中的阿育王形象存在很多差异。最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勾稽,论述了转轮圣王阿育王对隋文帝的影响。金勋指出自己一直关注并主持了多次中韩文化交流。有关中韩佛教文化交流这一主题的交流从80年开始。一般把历史上的中韩佛教交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方的传播(三国时期),第二阶段是入唐求法僧的活跃(新罗时期),第三阶段是中国的宋元(高丽时期)。车教授的发表属于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是双方个性展开的阶段。韩国佛教在整个东亚佛教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东亚黄金通道的重要一站。没有韩国佛教,东亚大乘佛教区就无法形成。我们研讨这一问题时也要有大的心胸。

 

 

 

第三场学术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志鸿副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尕藏加研究员、韩国翰林大学生死学研究所梁晶渊副教授作了学术发表。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刘成有教授进行评议。尕藏加发表《<俱舍论>在藏传承及其义理考述》,指出:《俱舍论》在藏地有着源远流长的传承历史,从未中断。《俱舍论》作为藏传佛教五部大论之一,也同其他四部大论一样,有着自己独立的教授传承,并且与戒律传承之间建立互动关系。《俱舍论》的中心思想在于阐述“四圣谛”的理论体系,用“四圣谛”来展现整个佛法的神圣性。《俱舍论》进一步阐述了释迦牟尼学说的核心问题,即四圣谛、十二因缘,以及三世因果的联系。梁晶渊发表《朝鲜后期对藏传佛教的认识——以<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为中心》,指出朝鲜后期知识分子对臧传佛教的理解可以通过《热河日记》和以《热河日记》内容为基础形成的百科全书式的《五洲衍文长笺散稿》来展现。《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从性理性角度,对藏传佛教的活动进行了非常负面的评价,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认为清朝是儒家传统的威胁,藏传佛教扰乱了清朝统治者的心性,因而对清朝统治者是否是中原文化的继承者提出疑问。刘成有指出藏传佛教的内在活力,对汉传佛教的影响,都是我们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要研究这些问题,要注意两点:一,究竟是怎么样的,二,我们是怎么看的?尕教授的论文是在讲藏传佛教是怎么样的。梁教授的文章在讲我们是怎么看的。尕教授对《俱舍论》在藏传佛教的传承,对其理论架构和思想内涵介绍的非常到位。我们希望有比较的视角,为何《俱舍论》在汉地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梁先生的论文,以《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为核心资料,层层推演,把朝鲜后期对藏传佛教认识的原因说的非常清楚。如果能与中国古代的性理学家怎样看待藏传佛教有个比较,会更深入。

 

 

 

第四场学术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黄奎副研究员主持,韩国圆光大学人文学研究所吴容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纪华传研究员作学术发表,魏道儒研究员作评议。吴容锡发表《普照知讷的看话禅与大慧宗杲的看话禅》,以普照知讷和大慧宗杲看话禅的关系为中心进行考察,指出二者在动静一如方面是会通的。大慧宗杲从祖师禅的角度给出看话径截之路,在三敎合一和真俗不二的观点中包含了很多根机。知讷的看话径截则是为了解决有知识而痛苦的敎学者或者禅学者的问题而行的方便法。知讷从中道的立场对当时的狂禅和痴禅予以警戒,为了说明实践论的观点而给出看话径截门。纪华传发表《高丽忠宣王王璋与中峰明本禅师》,通过《高丽史》《中峰和尚广录》以及佛教史书的相关记载,对高丽忠宣王王璋的生平及其与佛教的因缘,特别是对其向中峰明本禅师求法经历与得法事迹作了详尽梳理,指出在元朝崇奉藏传佛教的情况下,王璋与明本的交往,反映了高丽对于汉传佛教中禅宗的自觉选择和接受,对于了解中韩佛教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魏道儒认为吴容锡的文章把普照知讷和大慧宗杲的看话禅进行比较研究,选题比较好。大慧宗杲在中国禅宗史上是跨时代的人物。大慧宗杲的看话禅从宋代以后一直影响中国的禅宗,而且与净土、密教结合到一起,影响很大。普照知讷是韩国佛教发展史上跨时代人物。大慧宗杲的看话禅对韩国影响很大。吴教授只选普照知讷的《看话决议论》与大慧宗杲比较,论题比较集中。在元代,中峰明本地位很高,当时跟随他参学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很多,他本人及其传承的一派在杭州非常有名。中峰明本和其老师都是修行和弘扬看话禅的。中国的看话禅是从大慧宗杲开始,一直往下传,在元代,最有名的就是中峰明本一系。王璋请教中峰明本是一个不懂韩国主流思想的人到中国请教看话禅。所以,中峰明本告诉王璋的内容是当时在韩国已经有的内容。纪教授的文章使用中国的资料很多,论述的比较仔细。

 

 

 

第五场学术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周广荣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健研究员和韩国东国大学佛教学术院朴仁锡助教授进行学术发表,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张风雷教授评议。杨健发表《崇山行愿禅师的传法及其禅法特点》,介绍了崇山禅师生平、著述、阐释了禅宗观音派的法脉传承,以其在美国的传法为例指出,崇山禅师的禅法既遵循了韩国的曹溪宗传统,又体现了针对西方佛教徒的创新。他的传法活动也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朴仁锡发表《从遁伦的<瑜伽论记>看唐与新罗的佛教交流》,探讨了新罗僧人遁伦《瑜伽论记》的撰述背景及内容特色,分析了其中出现的唐与新罗佛教交流的事例,展现了唐与新罗学僧关于《瑜伽师地论》重要问题的各种分歧,总结了遁伦汇通不同见解的各种努力。张风雷指出杨健的论文研究了一个韩国禅师到美国创建新的宗派的案例。虽是个案,反映了很普遍的东西,就是传统的禅宗到西方文化传播,会产生什么样的样态。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叙述,背后有很深的问题意识。除了对崇山禅师的经历有描述外,对其禅法的特点也作了分析。这个话题在现代的佛教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补充对崇山禅师禅法的总体认识及其在美国传法引起的负面内容。朴教授的论文是非常专门的对遁伦《瑜伽论记》的研究,也有非常大的问题意识,那就是在东亚文化视野下看遁伦《瑜伽论记》的问题。这篇论文对《瑜伽论及》各种情况的叙述非常清晰,思想部分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玄奘比量问题,二,种姓问题。由于篇幅问题,展开的不太充分。可以从整个东亚佛教的视野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第六场学术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皓月副研究员主持,韩国东方文化大学院大学李诚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夏德美副研究员进行学术发表,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张文良教授评议。李诚云发表《韩国的佛教仪式的受容与变化》,指出韩国佛教的仪式仪文是从中国传入的,考察了韩国佛教接受中国佛教仪式的时间、接受的方式和相应的变化,认为韩国佛教水陆斋仪文的编撰是为了适应仪式举行状况而生成的。仪文的简略化和仪式行为的具体化是其显著特征。夏德美发表《从义寂<菩萨戒本疏>看中日韩佛教交流》,详尽检索中日韩三国现存佛教资料,系统考察义寂的生平著述,认为义寂是法相宗僧人,他的著述包括唯识论、法华类、净土类、菩萨戒类等,对中日韩佛教产生过重要影响;义寂菩萨戒著作《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对智顗疏、元晓私记、法藏疏有所借鉴,或有相同性,也有明显的特色,义寂疏在中、日、韩佛教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张文良指出佛教文化研究大致有两个传统:大传统(教义教理)和小传统(佛教信仰)。李教授通过佛教仪式这一独特视角,对中韩佛教信仰层面的交流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很有启发。如中国佛教“水陆仪式”受国家佛教影响的情况,仪式活动的简略化等等。有关《梵网经》的研究,最近在中日韩学术界出现了很多研究成果,成为显学,京都大学船山徹等人的研究很有价值。夏德美考察义寂《梵网经》注疏,比较智顗等人的菩萨戒思想,此类比较研究很有启发意义。对于这些文本的作者、出现时间可以有进一步的考察,对于不同菩萨戒疏之间有没有影响可以从作者的整体思想进行综合考虑。(文:夏德美;图:王肇鹏、李秉霖)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