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著作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   2020年11月25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主编:郑筱筠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9

 

内容简介

该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组织24位同事共同编撰、梳理的1949年以来中国学者对五大宗教及其他新兴宗教的研究成果,并邀请了11位学者对不同章节进行了细致审稿,紧扣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考虑到跨学科、不同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发展趋势,完善了自身的科研组织方式,促进了宗教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及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学术“传帮带”的作用。

该书着力于对宗教学领域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总结及回顾,开展了多视角和跨学科的协同合作,在编撰过程中,跨学科的融合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学科基础建设也更加扎实,对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宗教学学科视角。

 

目录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1949—20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一 相关历史轮廓及党的宗教政策

二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概况

三 小结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2012)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一 相关历史轮廓及党的宗教政策

二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概况

三 小结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2019)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一 相关历史轮廓及党的宗教政策

二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概况

三 小结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汉传佛教研究(1949-2019

引言 中国汉传佛教研究历史沿革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汉传佛教研究的奠基与起伏(1949-1978

第二节 汉传佛教研究的恢复发展期(1979-1988

一 佛教史研究

二 《大藏经》等佛教文献研究

三 佛教思想哲学研究

四 佛教文化研究

第三节 汉传佛教研究的繁荣兴盛期(1989-1998

一 佛教史研究

二 域外佛教史研究

三 汉传佛教宗派研究

四 佛教思想哲学研究

五 《大藏经》等佛教文献研究

六 佛教文化研究

七 僧官、寺院等研究

八 区域性佛教研究

第四节 汉传佛教研究的深入拓展期(1999—2008

一 佛教史研究

二 佛教思想哲学研究

三 汉传佛教宗派研究

四 区域性佛教研究

五 《大藏经》与佛教文献研究

六 佛教文化研究

七 其他

第五节 汉传佛教研究的创新转换期(2009-2019

一 佛教史研究

二 《大藏经》与佛教文献研究

三 汉传佛教宗派研究

四 佛教思想哲学研究

五 佛教人物研究

六 区域性佛教研究

七 佛教文化研究

八 佛教信仰研究

九 其他

第六节 中国汉传佛教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藏传佛教研究(1949—2019

第一节 初创阶段(1949—1978

一 历史与人物研究

二 宗派与经典研究

第二节 发展阶段(1979—1999

一 制度研究

二 僧侣研究

三 寺院研究

四 密宗研究

五 宗派研究

六 综合研究

七 典籍资料

第三节 创新时期(2000—2019

一 历史研究

二 教理研究

三 僧尼研究

四 宗教文化研究

五 教义阐释与藏汉佛学研究

六 小结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南传佛教研究(1949-2019

引言 中国南传佛教研究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南传佛教研究的奠基与起伏(1949-1978

第二节 南传佛教研究的复苏(1979—1989

第三节 南传佛教研究的快速发展(1990—1999

第四节 南传佛教研究走向繁荣(2000-2009

第五节 南传佛教研究步入成熟(2010-2019

第六节 反思与展望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印度佛教研究(1949-2019

引言 中国印度宗教研究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度佛教研究的奠基与起伏(1949-1977

第二节 恢复发展期(1978-1999

一 印度佛教历史研究

二 印度佛教哲学研究

三 印度佛教文献与语文研究

四 印度佛教的跨文化研究

第三节 繁荣兴盛期(2000-2009

一 印度佛教历史研究

二 印度佛教哲学研究

三 印度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

四 印度佛教文学研究

第四节 创新转换期(2010-2019

一 印度佛教历史研究

二 印度佛教哲学研究

三 印度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

四 印度佛教的跨学科比较研究

第五节 中国印度佛教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道教研究(1949—2019

引言

第一节 中国道教研究70年的基本历程与主要成果

一 道教研究的缓慢开展(1949—1978

二 道教研究的恢复与发展(1979—1989

三 道教研究的繁荣与兴盛(1990—1999

四 道教研究的深入与拓展(2000—2009

五 道教研究的创新与转型(2010—2019

第二节 新时期道教研究的展望与思考

一 道教历史、文献等领域继续深化

二 道教仪式、修炼、戒律、法术等领域重点关注,有待突破

三 道教交叉学科具有活力

四 研究范式和方法的创新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儒教研究(1949—2019

引言

第一节 历史机遇和思想准备及“儒教”问题的提出(1949-1978

一 历史机遇与思想准备

二 “儒教是教”问题的提出

三 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节 儒教研究的宗教批判时期(1979-1989

一 儒教问题争论焦点

二 主要研究专著和发表文章

第三节 儒教研究的思维转型与理论拓展(1990—1999

一 学术讨论的广泛开展

二 主要研究专著和发表文章

第四节 儒教研究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2000—2009

一 基本观点与儒教研究实践尝试

二 主要研究专著和发表文章

第五节 儒教存在形态与多视角跨学科的研究(2010-2019

一 基本观点与儒教研究学术视野

二 主要研究专著和发表文章

第六节 儒教研究的未来前景与展望

一 让儒教研究走出“灰蒙之境”

二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三 构建中国文化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民间宗教研究(1949-2019

引言

第一节 中国民间宗教研究70年的基本历程与主要成果

一 民间宗教研究的缓慢开展(1949-1978

二 民间宗教研究的恢复与发展(1979-1989

三 民间宗教研究的繁荣与兴盛(1990-1999

四 民间宗教研究的深入与拓展(2000-2009

五 民间宗教研究的创新与转型(2010—2019

第二节 新时期民间宗教研究的展望与思考

一 打破道教与民间宗教的学术概念

二 宝卷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新视角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民间信仰研究(1949-2019

第一节 艰难探索:1949年至1979

第二节 学科初建:1980年至2000

第三节 学科拓展:2001年至2019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新兴宗教研究(1949—2019

第一节 1980年至1989年:起步阶段

第二节 1990年至1999年:逐步深入

第三节 2000年至2009年:泾渭分明

一 对邪教(破坏性膜拜团体)的批判研究

二 对发展较好、积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新兴宗教重点关注

三 新兴宗教研究的理论进展

第四节 2010年至2019年:多元拓展

一 跨界跨学科领域的多元探讨

二 主要著作及理论成果

结语 反思与展望

一 探索科学治理和引导新兴宗教团体之相关法规的研究

二 以科学发展观研究新兴宗教

 

第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基督教研究(1949-2019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1949-1978)基督教研究

一 基督教研究专著及译著

二 基督教研究相关的文章和译文

三 小结

第二节 改革开放至1989年的基督教研究

一 历史研究

二 基督教神学、哲学思想研究

三 圣经研究

四 中国基督教研究

五 基督教文化比较及文献研究

六 小结

第三节 1990年至1999年的基督教研究

一 历史研究

二 基督教神学、哲学思想研究

三 圣经研究

四 中国基督教研究

五 基督教文化比较及文献研究

六 小结

第四节 2000年至2009年的基督教研究

一 历史研究

二 基督教神学、哲学思想研究

三 圣经研究

四 中国基督教研究

五 基督教文化比较及文献研究

六 小结

第五节 2010年至2019年的基督教研究

一 历史研究

二 基督教哲学思想研究

三 圣经研究

四 基督教与跨文化对话

五 基督教现状与交叉学科研究

六 工具书编写及期刊发行

七 小结

 

第十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伊斯兰教研究(1949—2019

第一节 1949年至1978年的伊斯兰教研究

第二节 1979年至1999年的伊斯兰教研究

一 历史—考证之路

二 哲学—思想之路

三 语言—文化之路

四 学术会议:开端与继续

第三节 1999年至2009年的伊斯兰教研究

一 历史—考证之路

二 哲学—思想之路

三 语言—文化之路

四 学术会议:变化与减少

第四节 2009年至2019年的伊斯兰教研究

一 历史—考证之路

二 哲学—思想之路

三 语言—文化之路

四 学术会议:承接与扩展

第五节 反思与展望

 

第十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宗教哲学研究(1949-2019

引言 宗教学与宗教哲学

第一节 1949年至1978年的宗教哲学研究

一 主要成果和学术特点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思想

第二节 1979年至1989年的宗教哲学研究

一 主要成果与学术特点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思想

第三节 1990年至1999年的宗教哲学研究

一 主要成果与学术特点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思想

第四节 2000年至2009年的宗教哲学研究

一 主要成果与学术特点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思想

第五节 2010年至2019年的宗教哲学研究

一 主要成果与学术特点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思想

第六节 回顾与展望

 

第十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宗教社会学研究(1949—2019

第一节 1949年至1978年的酝酿时期

第二节 1979年至1989年的草创时期

第三节 1990年至1999年的落户时期

一 对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的译介

二 专业教材的出版与学科架构的形成

三 对当代中国宗教的经验研究

第四节 2000年至2009年的扎根时期

一 专业教材的出版

二 对宗教社会学理论的译介加快、研究进一步深入

三 宗教市场论的引进、创新及其与宗教生态论的对垒

第五节 2010年至2019年的成长期

一 国外宗教社会学专业教材的翻译出版

二 对宗教社会学理论的译介加快、研究进一步深入

三 对当代中国宗教的经验研究:定性与量化研究的并行发展

四 学科建设

结语 中国宗教社会学70年的经验与未来展望

 

第十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宗教心理学研究(1949-2019

第一节 1949年至1978年: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准备阶段

第二节 1979年至1989年: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起步阶段

第三节 1990年至1999年:中国宗教心理学学科意识初现

第四节 2000年至2009年: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初步发展

第五节 2010年至2019年:中国宗教心理学初步成形

第六节 中国宗教心理学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第十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宗教人类学研究(1949-2019

第一节 1949年至1978年的起伏

第二节 1979年至1989年:恢复与重建

第三节 1990年至1999年:译介与奠基

第四节 2000年至2009年:成熟与丰收

第五节 2010年至2019年:开放与转型

  一 学科平台的搭建

  二 本土经验与走向海外

第六节 总结与反思:中国的宗教人类学往何处去

 

第十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宗教艺术研究(1949-2019

第一节 1949年至1978

一 佛教艺术领域

二 道教艺术领域

第二节 1979年至1989

一 佛教艺术领域

二 道教艺术领域

三 一神教艺术领域

四 宗教艺术原理领域

第三节 1990年至1999

一 佛教艺术领域

二 道教艺术领域

三 一神教艺术领域

四 宗教艺术原理领域

第四节 2000年至2009

一 佛教艺术领域

二 道教艺术领域

三 一神教艺术研究领域

四 宗教艺术原理领域

第五节 2010年至2019

  一 佛教艺术领域

  二 道教艺术领域

  三 一神教艺术领域

  四 宗教艺术原理领域

第六节 宗教艺术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