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志鸿:《籤占与中国社会文化》评论    2015年8月27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籤占又称占籤、抽籤、卜籤、求籤、籤卜等,是中国最常见的占卜形式之一,有道是“跨进庙门两件事,烧香求籤问心事”。籤占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至今,在中国大陆、台湾省、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华人华侨聚居地、日本、韩国、美国等地广为流传,有的宫庙每年消耗的籤诗条多达数百万张。然而,籤占虽然影响千千万万百姓,但在文人士大夫看来,此乃不登大雅之堂的俗文化,所以文献记载极少,给学术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201410月,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学者林国平教授的专著《籤占与中国社会文化》,全书洋洋洒洒近76万字,把籤占的研究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一、对籤占与中国社会文化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籤占与中国社会文化》对籤占与中国社会的文化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是迄今为止问世的最为翔实的研究籤占与中国社会文化的专著。本成果自1996年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开始着手研究,1998年以《中国灵籤研究——以福建为中心》为题,通过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被评为2000年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学位三等奖。此后,继续收集资料,不断补充、修订,前后历时17年才得以完成,篇幅从原来的6章扩大到14章,并增加两部分附录,字数大大增加。

 

本成果以籤占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探讨籤占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分析籤占长盛不衰的原因和理论基础,揭示灵籤“灵验”的奥秘。绪论:包含学术史的简要回顾、籤谱的搜集与田野调查、本书的基本思路及观察视角。第一章、籤占的产生与演变:包含籤占的渊源和籤占的流变两部分,前者侧重分析籤占与占卜术、籤诗与谶、诗谶、图谶、诗歌等关系,后者探讨籤占从唐末五代的产生到两宋时期在各地的传播,再到明清时期继续通俗化的演变历史。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之一。第二章、籤诗的构成要素:把形式多样的籤诗分解为基本要素、主要要素、附属要素加以介绍。第三章、籤谱的主要类型与特殊的籤谱:除了按籤谱的内容和外在形式,介绍流传于民间的各种类型的籤谱,还简要介绍了十多种独特的籤谱,以及籤谱中的籤头、籤尾、籤王、罚籤等特殊籤诗。第四章、籤占的方法与仪式:介绍籤占的工具、籤占的方法和籤占仪式。第五章、籤诗的兆象解构:把千奇百怪、十分复杂的灵籤兆象归结为原初兆象、扩展兆象和定性兆象三个主要形式加以分析,分析原初兆象、扩展兆象和定性兆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原初兆象、扩展兆象和定性兆象的取象来源及其主要特征。此章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之一。第六章、解籤人与解籤方法:分别对古代解籤人和当代解籤人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对田野调查获得的344位的解籤人的聚居地、性别、文化程度、师传关系、从事解籤职业的年限、过去和现在主要从事何种职业等信息进行分析,同时对解籤人的基本方法进行剖析。第七章、籤占与宗教信仰:分别探讨籤占与佛教的关系、籤占与道教的关系、籤占与民间宗教信仰的关系,其中对佛教的重要籤谱、《道藏》收入的籤谱进行详尽的考辨。此章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之一。第八章、籤占与古代上层社会:侧重分析籤占对古代政治、军事、官场、科举的影响,从中窥视古代上层社会的活动和文化心态。此章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之一。第九章、籤占与古代民间社会:分析籤占对古代民众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影响,侧重分析籤占中民众最为关心的运势、婚姻、出行、疾病、功名、风水、诤讼、生育、处事、寻物等事项的背后原因。此章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之一。第十章、籤占与地域社会:分析籤占与地域历史文化关系,重点探讨公籤与民众共同命运的关系。此章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之一。第十一章、籤占与现代社会:利用对4718抽籤人和384个家庭的1402人(15岁以上)的随机问卷调查的信息,分析籤占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进而了解籤占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从一个侧面观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此章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之一。第十二章、籤占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包括籤占在日本、琉球、东南亚、美国等地的影响。第十三章、籤占的理论基础与文化内涵。分析籤占的理论基础,阐述籤占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第十四章、籤占长盛不衰的原因与特别“灵验”的奥秘。揭示籤占“灵验”的奥秘。此章可视为本书的总结。附录一:信仰疗法与药籤研究;附录二:籤解项目出现频次一览表。

 

不难看出,该书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籤占的所有方面,为观察中国社会文化提供独特的视角。人们从中不但可以了解籤占的历史演变,而且可以看到籤占活动背后的社会文化现象;不但可以了解古人籤占活动的情况,而且可以了解今人籤占的情况;不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籤占的信仰情况,还可以看到籤占在海外的传播和演变。正如著名宗教学者李世瑜先生在“序”中所指出的:《籤占与中国社会文化》“可称为前无古人之作”。

 

二、运用不同的理论与方法,为观察籤占与中国社会文化提供独特的视角

 

《籤占与中国社会文化》立足于历史学本位,同时结合宗教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不同的方法探讨不同的问题,为观察中国社会文化提供独特的视角。作者深入民间搜集近两千套籤谱,调查了4718位抽籤人、384个家庭、344位解籤人,获得大量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并提供300多幅资料图片,为籤占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拥有如此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所以该书提出的观点和得出的结论自然是新意迭出、且令人信服。著名历史学家陈支平教授对该书予以高度评价,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林国平教授的这一研究成果,无论是在籤诗资料的搜集积累上,还是观点理论的探索上,都已经站立在学术的前沿阵地之上。”

 

本书通过细致的研究指出:

 

1.籤占由来已久,其渊源杂而多端,《周易》的占卜形式为其滥觞,而受《灵棋经》占卜内容和形式影响更为直接,同时与诗谶和图谶、轨革卦影的流行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而诗歌创作的繁荣是籤占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籤占产生决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古代占卜术逐渐趋向世俗化、占卜方法趋向简易化的必然产物。籤占产生后,其主流继续沿着通俗明了的方向演化,明清以来,也出现少数籤谱的解释越来越繁复的现象。

 

2.灵籤兆象千奇百怪,十分复杂,大致可以归结为原初兆象、扩展兆象和定性兆象(总体定性兆象和具体定性兆象)三个主要形式。从原初兆象到扩展兆象再到定性兆象的发展演变,集中地反映了灵籤的不断简明通俗的演化进程。在灵籤的兆象体系中,原初兆象、扩展兆象、定性兆象的关系是结构性的。定性兆象,既是灵籤通俗化的最终形态,也可以看作是术数家对原初兆象所蕴藏的“天机”的“破解”。灵籤兆象的取材十分广泛,既有来自自然现象的,也有来自社会历史文化的,还有来自社会生活的。就所有籤谱而言,灵籤兆象所描述的物象几乎是无所不包的,而对于具体籤谱而言,灵籤兆象的取象范围则要受到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籤诗编造者的知识结构、宫庙神灵的职能的某些限制。灵籤兆象具有朦胧性、不确定性和趋吉性等特征。

 

3.佛教利用籤占来扩大影响至迟出现在宋代,明清时期,大多数寺院都备有籤谱,供善男信女占卜。佛教与籤占的结合是其世俗化的具体表现,以《观音灵籤》为代表的宋代及其宋代之后出现的佛教籤谱,与其他籤谱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甚至更加通俗、更加世俗化,因此更加受到信众的崇信。道教界对籤谱基本上是持肯定的态度,不少道士参与籤诗的编写,在道观为信众解释籤诗等,一些籤谱被收入《道藏》之中,对籤占在中国发展和传播做出重要的贡献。

 

4.对于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的籤诗,上层社会中不少人不但参与籤占,还亲自编写籤诗,推动了籤占的发展。籤占对古代政治、军事、官场、科举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籤占与科举关系极为密切,既反映了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科场竞争之惨烈,也体现了官本位的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5.在籤占的诸多事项中,百姓最关心的是有关家庭生活方面的问题,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以家庭为本位为价值取向的。

 

6.籤诗的编写和流传,不可避免地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在闽台和东南亚地区流传着因公共利益而籤占的“公籤”(又称年籤、四季籤),集中地体现了祭祀圈内的信众确实存在着命运共同体,籤占成为连接他们共同命运的神圣纽带。

 

7.籤占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籤占自产生之日起,在任何政治环境下,它都能生存下来,即使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政治环境,改革开放以后,籤占重新流传于世,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每年接待超过百万籤占者的宫庙并不稀罕,籤占对当代社会的善男信女和家庭产生深刻的影响。

 

8.籤占在海外的流传,既延续着中国文化的一些传统,也形成了新的特色,我们在注意籤诗的传承性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其在海外传播时所产生的变异性。

 

9.籤占是一种吸附力极强的占卜形式,一方面吸收了有神论、天命论、天人感应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借助箴言古训、历史故事和典故、伦理道德思想、人生经验乃至自然现象来诠释现实的社会人生,为善男信女指点迷津。籤占为善男信女提供的做人处事哲学是:凡事先忧后吉、进退待时、谨慎小心、把握时机、知足勿贪、积善积德、忍辱负重、坚忍不拔、难中有救、正直则吉、变化则吉、稳当则吉、和合大吉等等,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

 

10.籤占特别“灵验”的奥秘是概率性、圆通性、神圣性、共时性、趋吉性、私密性、公平性。

 

总体而言,本书研究视角新颖。将籤占放在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考察,从不同层面分析籤占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其中既有籤占的产生与演变的轨迹勾勒,也有籤占兆象的解构和深度解读,还有籤占与佛教、道教、民间宗教信仰关系的分析,以及籤占对社会各阶层生活的影响的探讨,力图透过善男信女的籤占活动,来观察中国古今社会的变迁。本成果是目前最为系统、全面研究中国籤占的学术专著。不但研究古代的籤占活动,还关注近代乃至当代的籤占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不但关注中国的籤占历史,还研究籤占在海外的影响。学术观点不乏新意:本成果在籤占的产生和发展、籤占兆象的解构、籤占与宗教信仰的关系、籤占与上层社会、籤占与下层社会、籤占与地域社会、籤占与当代社会、籤占的理论基础与“灵验”奥秘等章节中,本着求真求实的精神,都提出自己的观点。本成果侧重于闽台籤占与社会文化的研究,对于唤起两岸同胞的历史记忆,推动两岸文化互动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书资料丰富且珍贵。本成果收集一千多套籤谱,调查并获得4718抽籤人和384个家庭的1402人的相关数据,提供数百幅与籤占有关的图片,可以为未来研究籤占提供珍贵的资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探讨了籤占与古代上层社会中的政治、军事、官场等方面勾联的同时,还辟专节探讨了籤占与科举的关系,认为二者关系极为密切。这种状况既反映了科场竞争之惨烈,也体现了官本位文化的进一步强化。在作者看来,民间流传着众多科举应试者籤占应验的故事,情节虽然精彩,想象力也丰富,但其真实性值得探究。作者指出,这类故事的广泛传播客观上助长了一些考生投机取巧、撞大运的心理,给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这种分析无疑是客观的,也是很有见地的。在许多人眼里,籤诗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籤占是“封建迷信”活动,而独具慧眼的作者则视之为中国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加以深入研究,写就令人佩服的大文章,为我们了解中国社会文化提供独特的视角,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正如作者在“绪论”中所指出的:“我想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籤占对古今社会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正视它,研究它,揭示籤占的奥秘,就再也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事了,而是有其独特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第3期)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