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文章通过对各种版本《齐云山志》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并利用现存石刻、方志等资料,基本厘清了各版本志书的作者、刊刻时间、增补情形等,从而订正了前人记载的失误。认为《齐云山志》在明代曾编修三次,最早的版本是嘉靖十七年祁门人方汉撰写的《山志》,此志大概流传到清初佚失,现已不存。其次为嘉靖三十六年休宁县县丞方万有等人编撰的《齐云山志》,此志有嘉靖三十八年刻本,共七卷二册,至今尚有两部存世。到万历二十七年,休宁县知县鲁点重新编撰《齐云山志》,刊刻行世,流传久远。此志共五卷五册,体例完整,内容详实,刻印精美,成为明代山志之精品。此后直至清末,《齐云山志》至少重修五次,均以明万历本为底本,内容上稍加增补而已。
[关键词]:《齐云山志》;齐云山;鲁点;方万有;道教
齐云山又名白岳,位于古徽州休宁县境,山灵水秀,素有“白岳雄胜甲江南”之称。齐云山亦是一座文化名山,儒释道三教文化在此共生共荣,历史悠久。唐宋以来,齐云山的道教发展尤显突出。其主祀真武大帝,仿湖北武当山建制,故有“江南小武当”之称,曾位居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列。
齐云山志的编修始于明代。明嘉靖年间,曾两度修志。明嘉靖十七年,祁门人方汉首次编撰山志;嘉靖三十六年,休宁县丞方万有等人再次编修《齐云山志》。到明万历二十七年,休宁知县鲁点重新编撰《齐云山志》,刊刻行世。万历本《齐云山志》编校谨严,版刻精良,流传广泛,成为古代山志之精品。此后直至清末,以万历版为底本的《齐云山志》又出现多种重修、重刊或增补本。各版本的《齐云山志》存世量均不多,现主要保存于一些大型图书馆古籍部。由于存世量少,历来又缺乏研究,故古代著录乃至现代的各类古籍书目对于《齐云山志》的版本、作者、时代等,常常出现记载错误或混淆错乱之情形。本文通过仔细比照各版本《齐云山志》之内容,并利用现存石刻、方志等资料,深入研究,基本厘清了各版本山志的作者、刊刻时间、增补情形等,从而订正了前人记载的失误,并有助于此后的进一步研究。
一、明方汉撰《山志》考
明嘉靖年间,徽州祁门人方汉应齐云山道士方琼真之请,曾编撰了一部《山志》,其撰作时间大概在嘉靖十七年(1538)。据方汉《南山磵记》曰:
西郭子以戊戌夏避暑齐云山中,雪崖道人请为兹山志,将以穷幽搜竒,摩藓入墨,道人导之,盖自南山始焉。[1]
按:西郭子即方汉,祁门人,著有《西郭稿》一部[2]。他酷爱齐云山的山水,至今在齐云山的多处崖壁上尚留有方汉的题字。如在天门岩镌有嘉靖乙未年(十四年,1535)方汉题的“楠岩”二字[3]。又在石桥岩的崖壁上镌有一首方汉题诗,曰:“石桥驾长虹,洞若下弦月。予爽养晦心,深省向此发。祁门方汉”[4]。根据上述题字可知,方汉应为明嘉靖年间人。那么,上述引文提到的“戊戌夏”,则应为嘉靖戊戌年(十七年,1538)。
又,请方汉作志的雪崖道人即方琼真,明鲁点《齐云山志》卷一载:
方琼真,休石门人,号雪崕,性刚毅,虽舍身老氏,事母甚笃。职道会十有三年,以清慎闻山中。[5]
方琼真号雪崖,是齐云山住持道士汪泰元的高徒。他大约于正德十三年(1518)开始担任休宁县道会司道会[6],任职十三年后归山,则大概在嘉靖九年(1530)。那么,方汉“以戊戌夏避暑齐云山中”,则此“戊戌”年(嘉靖十七年,1538),与方琼真在齐云山活动的时间是吻合的。
因此可以肯定,方汉撰作山志的时间大约在嘉靖十七年。他受雪崖道人方琼真的请托,遍寻齐云山之名胜典故,然后撰成了第一部齐云山志。此事亦记载于嘉靖三十八年刊本《齐云山志》中:
方琼真,休宁石门人。虽方外,事母甚笃。官道会十有三年,归山中。同建寥阳殿、兴圣祠、樃梅庵。齐云古无志,琼真乃倡兴修志,使山中事不致湮没无闻者,琼真力也。[7]
方琼真倡修、方汉编撰的《山志》编成之后,当时就刊刻行世,一共有七卷,一册。关于此书,在明清的官私书目中多有著录。较早著录该山志者,有明藏书家朱睦口(1518-1587)所撰《万卷堂书目》、明焦竑(1540-1620)撰《国史经籍志》等书,二书均载:“齐云山志,七卷,方汉”。直到清康熙年间藏书家黄虞稷(1629-1691)的《千顷堂书目》、徐乾学(1631-1694)的《传是楼书目》中,对方汉的七卷本齐云山志尚有著录。可见,方汉编《山志》大概到清初尚有流传,不过现今已不见其踪影,憾成佚志。
二、明方万有编《齐云山志》考
明嘉靖年间,休宁县丞方万有等人再次编撰《齐云山志》,并有刻本留存至今。据目前所知,该书现存两部,其一存于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七卷二册;其二存于南京图书馆,但只存六卷一册,缺末卷和后序。
据宁波天一阁藏本,该书共七卷,二册,每半页九行,行十九字,白口,单黑尾,左右双边,版心刻“齐云山志卷×”。卷首有序例、齐云山图,并纂集敕诰、奏疏等官方文书。正文七卷,卷各一篇。卷一肇运,卷二山水,卷三建置,卷四道侣,卷五高道,卷六祀典,卷七纪咏。卷末为《齐云山志后序》,末缺一页,据文中自称“有孚”,则此序作者为时任徽州知府朱有孚[8]。
原书未署撰人及刊刻时间。据文中内容及时人记载,可基本考定该志刊刻时间为嘉靖三十八年,编撰者为方万有、吴子玉等人。
据天一阁藏本,该书目录后小序云:
齐云未有古志,迩来两修志矣。岁乙卯,郡侯朱公命寅复修之。且提点汪曦和、道纪汪尚相、道会陈銮相请之于予久矣,于是略为撰次之。
所谓“岁乙卯”,即嘉靖三十四年(1555)。“郡侯朱公”乃时任徽州知府朱有孚。因此说,此书的编撰开始于嘉靖三十四年,是奉徽州知府朱有孚之命而修。又据卷六末增记嘉靖三十八年完工醮祭之事,乃知此书刊刻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
那么,该书的作者是谁呢?原志中未见署名。明嘉靖中休宁贡生吴子玉《齐云山志序》载:
山故有志,然咸秩靡详,正度未改,其文怫异矣。兹欲敷鬯玄教,追称奇纪,搜冥区之迹,以志大山之博,恶可以已乎。遂以属诸休丞方太史,暨经生许国、黄云龙、詹景凤、吴子玉编讫。子玉畧推而叙之曰:维是志备矣。首之以勅建上像也,次之以秩祀圣孚也,终之以纪咏盛藻也,诸山川、宫宇、异产、羽流,咸以类附,不失相先后之意。[9]
根据此序可知,嘉靖三十五年,朝廷拨款重修齐云山玄天太素宫,三十六年修成之后,又动议编修《齐云山志》。当时承担编修任务的是休丞方太史,参修者还有经生许国、黄云龙、詹景凤和吴子玉共五人。
明代大学士许国《齐云山志序》亦对此事有所记载:
寻出内府钱币,作宫观,增广坛场,鸠缮庀缉,弘于前勚,吉玉昭格,迪隆天造,遐不煌煌煜煜,鬯于纯精哉。山故未有志,于时柱史莫公如士持节,逮功竣,属休丞方君万有,及不佞国、黄进士云龙、吴博士子玉、詹吏部景凤志之,草甫就而未及行。[10]
“休丞方君万有”,即吴子玉序中提到的方太史。明何东序《徽州府志》载:“方万有,福建莆田人,由进士给事中谪休宁县县丞,嘉靖三十八年任升礼部主事。”[11]同书卷五又曰:“嘉靖三十六年谪任”[12]。那么,方万有大概于嘉靖三十六年谪任休宁县县丞,同年被委任重修《齐云山志》。在休宁期间,方万有曾多次登览齐云山,并留下题字铭刻,至今尚存。如在齐云山最高峰廓崖,镌刻有方万有题写的“最高峰”三字;在紫霄崖,镌有方万有题“霞光月色”四字。这两处题字,落款均为“嘉靖丁巳中秋”[13],丁巳即嘉靖三十六年,说明方万有在休宁活动的时间确为嘉靖三十六年前后。
可以说,《齐云山志》于嘉靖三十四年开始动修,到嘉靖三十六年由于柱史莫如士的推动,加速编成。当时编志任务交由休宁县县丞方万有,参与编修者还有本地经生,如许国、黄云龙、吴子玉、詹景凤等人。但是此志是否刊行,何时刊行,尚有疑问。如在上述许国撰写的序文中提到“草甫就而未及行”,就是说此志虽然编成了,但没有刊行。又鲁点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撰《齐云山志序》亦提到:
白岳云岩旧有志,草草不足以备胜览。惟我先师许文穆公序之,藏诸祠官,未付梓,文献无征。[14]
时隔四十年后,休宁县令鲁点亦认为其先师许文穆公(即许国)编就的山志没有付梓,故而组织重修了齐云山志,所谓“成公未竟之意,不揣固陋,损益其旧志,缪为编辑。”[15]此志刊刻行世后,即为流传至今的万历版《齐云山志》。
如果按照两篇序文所说,嘉靖三十六年方万有等人所编的《齐云山志》并未付梓,那么天一阁保存下来的嘉靖三十八年刻本《齐云山志》又是怎么回事呢?确实让人疑惑。据笔者推测,方万有在嘉靖三十六年编成此志后,当时确未付印。但时隔两年后,即嘉靖三十八年,进行了少量增补,并刊印,但印量极少,很多人都不知道此书刊印过。据天一阁藏本,该书卷六“祀典”末尾处增补有一页,其内容记载的是嘉靖三十八年太常寺寺丞兼玄天太素宫提点朱宗相奉旨举行斋醮事。朱宗相,明嘉靖间著名道士,曾担任太常寺寺丞兼齐云山玄天太素宫提点,嘉靖三十五年御赐库银敕建重修齐云山太素宫,即是应朱宗相的疏请而建。嘉靖三十六年,《齐云山志》修成后,“藏诸祠官”,大概就是收藏于太常寺寺丞朱宗相处。那么,嘉靖三十八年刊印该志,大概也是朱宗相所为。
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十二对此书有所介绍。清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八对该书亦有著录,曰:“齐云山志六卷,明朱宗相编,明刊本。”[16]丁氏藏书在清末全部售予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书目中所记载的《齐云山志》六卷本现仍保存于南京图书馆。据笔者翻阅,未见“朱宗相编”字样,不知其信息从何而来。此书与天一阁所藏《齐云山志》(七卷,二册)是同一版本,但只有前六卷共一册,而没有卷七及后序,缺一册。不过,虽然未见“朱宗相编”的明确记载,但据上文分析,此书的编纂与刊行应该与朱宗相有着莫大的关联。
总之,嘉靖三十八年刊刻的《齐云山志》,是明代编修的第二部齐云山志,编撰者为休宁县县丞方万有等人。由于刊本数量极少,流传不广,时人多有不知。但有幸的是,历经四百余年的沧桑,该志仍有两部留存于世。其一几乎完璧收存于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七卷二册;其二现存于南京图书馆,存六卷一册。
三、明鲁点编《齐云山志》的版本与流传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休宁县知县鲁点再次编修《齐云山志》,并刻版行世。该山志编撰谨严,版刻精良,成为古代山志之精品,流传较广,至今仍存多部。
鲁点编《齐云山志》自明万历二十七年刊印以来,明清两代多次增补重刊,出现众多版本。据前人著录及笔者经眼所见,目前至少还有六个不同年代的版本存世。一为明万历二十七年原版,二为明崇祯间重印增补本,三为清顺治间重刊本,四为清康熙五年增补重印本,五为清嘉庆十六年修补重刊本,六为清道光十年修补重印本。后出现的版本均对前一版本在内容上进行过适量增补。除此之外,另有民国二十一年许朗卿抄本,系据清嘉庆本抄录而成。
1.明万历原版《齐云山志》
明万历二十七年,休宁知县鲁点重新编修的《齐云山志》刊板行世。鲁点,字子与,号乐同,南漳(属湖北襄阳府)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休宁县知县,有惠政,著有本书及《黄楼集》。
该志共五卷五册。每半页十行,行十八字,白口。版心刻“齐云山志卷之×”。卷首有五篇序文,分别为鲁点序、许国序、范涞序、程朝京序、汪先岸序。而程朝京序后有“剞劂氏黄奇”一行。卷一首题“知休宁县事南漳鲁点子与编辑,署儒学教谕昆山顾懋宏靖甫、儒学训导丹徒吴芊蔓之、国子生邑人丁惟暄以舒同校。”正文五卷,分三十七目。卷一有岳图、山水、宫殿、关梁、物产、田赋、名贤、道士等目,卷二有建置、祀典、命使、奏疏、灵应等目,卷三为宸翰(含勅命、御碑二目)、艺文(含传、赞、碑铭、赋、记、碑文、颂、疏文、表、会纪等目),卷四有古诗、律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五言绝句、六言绝句等目,卷五有七言律诗、七言排律、七言绝句等目。志中有岳图十幅,系明代著名画家丁云鹏绘制,全书乃由徽州歙县仇村黄氏第二十六代刻工黄奇所刻。整本山志编校谨严,内容详实,刻绘精良,乃明代山志之精品。
万历版《齐云山志》至今仍存多部,主要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等处。
2.明末重印增补本
鲁点编《齐云山志》自万历二十七年刊行以来,直至清末,出现众多增补重刊本,或原版重印,或重刊重印,其中最早的一个增补本大概是明代末年的重印增补本。
国家图书馆善本室收藏的一部《齐云山志》,盖即明末重印本。该志为五卷五册,版式行款同前书。卷首五篇明人序文,其程朝京序后有“剞劂氏黄奇”一行,均与前书同。卷一首题“知休宁县事南漳鲁点子与编辑,署儒学教谕昆山顾懋宏靖甫、儒学训导丹徒吴芊蔓之、国子生邑人丁惟暄以舒同校”,亦同前书。
细观其内容,则与万历原本有所区别。目录上,卷四末有“七言绝句”一目,而万历原本之此目位于卷五末。内容上,卷二缺“灵应”一目共2页;卷三多“桃源洞天记”、“上邋遢仙疏”两篇文;卷五亦增补有多篇七言律诗。
总之,此本与万历原版《齐云山志》在版式上完全相同,在内容上有所增补,可断定是此后的重印增补本。其重印时间,根据增补内容分析,则大概在明代末年,很可能在崇祯初年。理由如下:
首先,卷三增补有施凤来的《桃源洞天记》。施凤来(1563-1642),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南司业、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万历四十六年(1618),施凤来始任南司业,这篇《桃源洞天记》写作于其担任南司业之后。文中提到其因“属贰南雍”(即担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故无暇拜访邋遢仙,其后应汪应生所请而撰写此文。则这篇记文大概撰写于万历、天启之际。那么,本书增补了这篇记文,说明其刊行时间又在此之后。
又,扬州知府刘铎于天启六年被魏忠贤陷害而亡,崇祯即位后平反,本书中不仅收录有刘铎诗《赠邋遢仙》,而且题名为“刘铎,庐陵人,知府”,则本书应该在崇祯平反刘铎之后印行。
又,书中增补有顾锡畴诗二首,题名为“昆山人,祭酒”,考顾锡畴为万历甲午进士,天启年间遭贬,崇祯起用,历任国子监祭酒等,后升为礼部左侍郎,署尚书事。则本书题名“祭酒”为其崇祯初年官职,可反映此书补刊年代大概是崇祯初年。
另外,本书程朝京序后有“剞劂氏黄奇”一行,则刻工仍是黄奇。黄奇,亦名黄德奇,字惟正,明代徽州歙县虬村黄氏第26世刻工[17],曾于万历二十二年刻有《养正图解》,万历二十七年刻有《齐云山志》,万历四十二年(1614)刻有《医便》等。那么,此次修补本的刻工仍是黄奇,可能是在黄奇原刻本基础上进行的增补。又,黄奇生于明隆庆二年(1568),卒年无考。[18]则到崇祯初年(1628),黄奇约60岁。此时重印《齐云山志》,请黄奇进行少量的补刻,也是合情合理的。
总之,明末崇祯年间,《齐云山志》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重印,并有少量增补。由于属原版重印,补刻的刻工也未变,故整本书接近于原版,图文清晰,疏朗悦目。现存于国家图书馆的一部即是此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31册所收《齐云山志》即据国图本影印,亦即此本。不过,无论是国图书目,还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都著录该书为“明万历刻本”,实欠准确。
3.清顺治间重刊本
经过明末战争的烽火,明万历版及其重印本《齐云山志》在战乱之余遗存不多,其刻版大概也佚失或朽坏,故清朝顺治年间,齐云山的住持道士再次重刊了《齐云山志》。
据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齐云山志》即为此次重刊本。现将王重民著录的相关信息抄录如下:
《齐云山志五卷》
五册,(《四库总目》卷七十六)(国会)
明刻清印本[十行十八字(21.1×14.3)]
原题“知休宁县事南漳鲁点子与编辑,署儒学教谕昆山顾懋宏靖甫、儒学训导丹徒吴芊蔓之、国子生邑人丁惟暄以舒同校。”按程朝京序后有“剞劂氏黄惟敬”一行,谂知为万历原版。然修补版片不仅一次,卷一有顺治间告示,盖此本为顺治间刷印者。
许国序
程朝京序
范涞序
汪先岸序
汪亦绪序[19]
2005-2010年,范邦瑾先生参加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中文善本书数位化整理项目,目睹了该馆几乎全部的善本典藏,并趁机将王重民当年未见或遗漏的善本古籍进行了继续整理,著录出版,编成《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续录》一书。范邦瑾对于当年王重民已著录诸书,亦进行了一些补充,附于书末。其中关于《齐云山志》一条,补录信息如下:
[按]:此本卷一末有二则告示,分别署“顺治十一年(1654)六月”和“顺治拾叁年(1656)六月”,半页八行,与原书十行不同,应为清刻补入,可见此本非仅简单重印,而是明万历刻清初增补本。[20]
根据二位先生的著录,均认为美国会图书馆藏本《齐云山志》为明刻清印本,或明万历刻清初增补本。但笔者更倾向认为,此本为清顺治间重刊本。
又,王先生曰“程朝京序后有‘剞劂氏黄惟敬’一行,谂知为万历原版”,此句有误。考万历原版在程朝京序后一行为“剞劂氏黄奇”,而非黄惟敬。
黄惟敬即黄应臣,字惟敬,明代歙县虬村第二十六代著名刻工。生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卒于康熙十年(1671)。曾刊刻过天启七年(1627)汪氏刻本《新制诸器图说》、明崇祯二年(1629)程氏闲拙斋刻本《老子道德经》等。[21]当万历二十七年(1599)《齐云山志》初版时,黄惟敬才三岁,故不可能参与刻印之事,万历原版之书亦明确记载其剞劂氏为黄奇,而非黄惟敬。
清初顺治年间,《齐云山志》重刊,黄惟敬大概60岁左右,承担了刻工任务。故该本有“剞劂氏黄惟敬”一行,标明刻工姓名。
因此说,清顺治本《齐云山志》的刻工是黄惟敬,而非万历原版的刻工黄奇,此本是重新刻版而成的,而非重印本。
4.清康熙五年增补重印本
《齐云山志》在清顺治年间重刊不久,到清康熙五年(1666),又进行了部分增补,并重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均收藏有此一版本。
据国家图书馆藏本,清康熙增补本《齐云山志》五卷,五册。每半页十行,行十八字,白口。版心刻“齐云山志卷之×”。
相对于明代刻本来说,清康熙本主要在卷首增补有祖师圣语、洪泮洙序、汪亦绪序、顺治十一年告示、顺治十三年告示;在卷一“道士”目后增补有“本山住持方中元……重刊”等内容;在卷三插「又二十七」两叶,多汪应蛟《齐云玉芝轩记》—文;卷四增补有清代洪泮洙等诗。此外,清康熙本在内容次序上与明本亦有小别,如将明本卷三“宸翰”之嘉靖十九年护敕、嘉靖三十五年御碑移置卷首;又将明刊本五篇序文之顺序调整为:许国序、程朝京序、汪先岸序、范涞序、鲁点序。
此本既有清江南甲午(顺治十一年,1654)经魁汪亦绪序,又有清康熙丙午年(五年,1666)知县洪泮洙序,故知为清康熙五年增补本。又,程朝京序后有“剞劂氏黄惟敬”一行,说明其刻工仍为黄惟敬,乃是在顺治重刊本的基础上进行增补重印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六著录有《齐云山志》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曰:“卷前又有顺治中告示二通,又后人刊入,非原书之旧矣。”可知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实为清康熙本。
5.清嘉庆十六年重修补刊本
又经过了一百余年,到清嘉庆年间,《齐云山志》存世已不多,其刻板也多朽坏,正如道士白石云在清道光本《齐云山志》卷二的“重修题识”中所说:
按此志不知已经几刻,板多朽坏。嘉庆辛未重修,虽补其阙略,尤有错误遗失者,故不足以当雅观。[22]
由于板多朽坏,嘉庆辛未年(十六年,1811)齐云山各道院集资重修了《齐云山志》,将缺版补齐,并增补了部分内容。嘉庆本卷五末附重修者名单,包括齐云山各道房、道院12处,及道士67人名单,其后又曰:
星源弢甫詹积中承命秉笔修志。因志内间有胡涂阙略之处,僭拟误书,以俟后之绳愆君子再复删定,赞修恕督是祷。
嘉庆十六年岁在辛未仲秋月,孙叔一房道会宋周喜倡首捐修。
本罗正修房原版倡修,补其阙耳。
歙西虬川黄雨金镌订[23]
据上文,嘉庆十六年重修山志,首倡修者为道会宋周喜,秉笔者为詹积中,镌订者为黄雨金。当时是在罗正修房保存的原版基础上,将缺板重镌补刊而成。
嘉庆本《齐云山志》现存不多。目前所见,唯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齐云山志》为嘉庆十六年刊本。该书现存一函九册,五卷(卷一至卷五),无序文各篇,应缺卷首一册。每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十九字不等,白口,四周单边,版心刻“齐云山志卷之几”。
嘉庆本《齐云山志》重修时,由于原板多朽坏,故补板较多,补刻字体不一,补刻内容亦不全,页码多有错乱。如康熙本卷四增补有洪泮洙诗八首,而嘉庆本只有二首,遗失明显。不过,相比于康熙本,嘉庆本增补了以下内容:卷五增补有清诗四首;卷五末增附道纪司都纪、道会司道会、提点、赞教、知事等名录以及嘉庆十六年重修时各道房道院及道士名录。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目录登记有误。目录显示其馆藏有嘉庆十六年刊本《齐云山志》,但经笔者查阅,其实为道光十年增补本。
6.清道光十年增补重印本
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的《齐云山志》,尽管刊补了部分缺略之处,但仍有错误遗失者,故到道光十年(1830),道纪司都纪詹荫又捐资重修,增补了部分内容。参与编修的道士白石云在“重修题识”中曰:
今本府道纪司都纪詹荫,住持于白岳之梅轩道院,独捐修辑,愧余不才,忝与同事,且进之曰:国朝盛典,不可亡也。乾隆丁亥岁太子太傅兵部尚书高公讳晋,奉旨登山,建坊于宫前,题曰云程进步。续蒙圣恩,御赐冠极祠灵岳司枢等额,宜载诸志。荫师曰然。爰是补刊。
道光庚寅秋月,无瑕白石云谨识。[24]
道光庚寅即道光十年(1830),距上次重修不到20年,《齐云山志》再次重修。这次重修主要增补了清朝齐云山的一些重修重建大事,如顺治十年嘉兴知府汪元兆建藏经楼、乾隆年间重修太素宫、嘉庆年间重建登封桥等。道光本《齐云山志》的倡捐者为梅轩道院住持、道纪司都纪詹荫,重修执笔者为道士白石云。
道光十年修补本《齐云山志》五卷五册,每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十九字不等。白口,四周单边。版心刻“齐云山志卷之几”。卷首依次为祖师圣语、鲁点序、许国序、洪泮洙序、程朝京序、范涞序、汪先岸序、汪亦绪序。程朝京序后有“剞劂氏黄惟敬”一行,说明原刊本仍是黄惟敬所刻的清初刊本。该本系在嘉庆十六年修补本基础上的再次修补本,故修补内容较多,修补版片版式不一,有行十八字者,有行十九字者,刻工字体亦不一。
相比于清嘉庆本,此本主要增补了以下内容:卷一增补有“梅轩道院孙叔一房重修”之道士名单;卷二增补有“重修题识”及“附建置”等,记清代齐云山历年重建事,年代最晚至道光十年(1830);卷二末又增补有清人祈祷灵应之事三则。
总之,道光本《齐云山志》应该是明清以来该志的最后一次重修增补本,也是内容最全面的一本山志。但是,由于迭经重修,修补板片较多,故多出现版式不一、页码错乱之情形,印刷质量亦远不如明版清晰爽朗。
道光修补本《齐云山志》现存多部,主要收藏于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台北国家图书馆等处。
7.民国抄本
民国年间,休宁人许朗卿根据齐云山太素宫藏本,抄写了全套五卷本《齐云山志》。
该抄本现存两部,一部存安徽省图书馆,一部存上海图书馆。两抄本内容基本相同,惟封面及每卷前题名稍有不同。
据上海图书馆藏本,该抄本五卷五册,十行十九字(体例不一,亦有十八字、二十字者)。封面题“许昌进珍藏”、“齐云山志”、“卷之一,全集共五本”等字样。封里题“民国壬申冬月钞”、“齐云山志”、“太素宫藏板”字样。卷首第一篇为“玄天上帝圣谕”,后题“松山居士钞本”六字,并有印章。次为“祖师圣语”、鲁点序、许国序、洪泮洙序、程朝京序、范涞序、汪先岸序、汪亦绪序。程朝京序后有“剞厥氏黄惟敬”字样。然后依次为目录、卷之一至卷之五。
其卷一题“知休宁县事南漳鲁点子与编辑,署儒学教谕昆山顾懋宏靖甫、儒学训导丹徒吴芊蔓之、国子生邑人丁惟暄以舒同校。”并附小字“许氏朗卿摩图”,加印章。卷二题“松山居士钞本”,卷三题“许氏信卿钞本”,卷四题“许氏朗卿钞本”,卷五题“许氏信卿钞本”。
又,据安徽省图书馆藏本,该抄本于每卷前均题有“休宁许元奎甫朗卿氏抄”的字样及印章。在“岳图·图十一”上题有“休宁丁云鹤绘,后学许朗卿摹于桃花洞天之石室,岁次乙亥孟春月”字样。
总之,上海图书馆抄本明确说明是民国壬申年抄,壬申年即民国二十一年(1932)。而安徽省图藏本未题抄写年代,但在“岳图·图十一”上题有摹刻时间,为乙亥年,即民国二十四年(1935)。说明两抄本均为民国许朗卿所抄,据题识,许朗卿亦名信卿、奎甫,号松山居士等,休宁人。
四、小结
齐云山道教肇始于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代,直至清代仍然香火兴隆,影响深远。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由于皇室的崇奉,齐云山道教的发展达于极盛,齐云山上宫观遍布,道士众多,频繁地为国斋醮,诏敕赏赐不断。与此同时,在道士和各级官员的推动下,《齐云山志》的编撰工作也反复进行。早在嘉靖十七年,道士方琼真就邀请祁门人方汉撰写山志,形成七卷一册的刊本。此志大概流传到清初佚失,现已不存。嘉靖三十六年,休宁县县丞方万有,以及经生吴子玉、许国、黄云龙、詹景凤等人再次编撰《齐云山志》,此志有嘉靖三十八年刻本,共七卷二册,流传至今,尚有两部存世。万历二十七年,休宁县知县鲁点重新编撰《齐云山志》,并刊刻行世。此志共五卷五册,体例完整,内容详实,刻印精美,成为明代山志之精品。此后直至清末,《齐云山志》至少重修五次,均以明万历本为底本,内容上稍加增补而已。民国二十一年,休宁人许朗卿又依照齐云山太素宫藏本,抄写了两部完整的五卷本《齐云山志》。
总之,《齐云山志》历经重修增补,形成众多版本,这些不同版本的山志各有少量存世,现多分散保存于各大图书馆古籍库。近年来,一些版本已被影印收存于一些大型丛书中,如《故宫珍本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国道观志丛刊》等。但各图书馆或丛书对其收藏的《齐云山志》的版本信息并不清楚,常常出现记载错误之情形。如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其中一部《齐云山志》,目录标示为清嘉庆十六年刊本,实则为清道光十年修补本。又如天一阁博物馆收藏的明嘉靖本齐云山志,应为方万有等人编撰,但历代书目均缺载撰人名氏。又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的《齐云山志》,标明为明万历刻本,实则为明崇祯重印增补本。另外,《中国古籍总目》对《齐云山志》在全国的收藏情况亦有不少遗漏或著录错误之情形,如该书漏载华东师大图书馆所藏嘉庆本,并将南京图书馆所藏道光本误录为嘉庆本,等等。
以下将根据笔者研究及查实,对各大图书馆收藏或丛书影印的不同版本《齐云山志》进行汇总,标示其版本、作者等信息,供学界同仁参考。
《齐云山志》版本及收藏情况
版本
|
馆藏
|
影印本
|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刻本。
|
南京图(存六卷,1册);
天一阁(七卷,全2册)
|
|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刻本
|
北大;北图;北师大;南京;
哈佛(存四卷);上海;安徽
|
《中国宫观志丛刊》第10册;《故宫珍本丛刊》第267册;《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第395册
|
明末重印增补本
|
北图
|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261册;《三洞拾遗》第13册
|
清顺治间重刊本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
清康熙五年(1666)重印增补本
|
清华;北图;台北国图(存三卷);上海
|
《中国山水志丛刊》山志卷17
|
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补刊本
|
华东师大(缺卷首一册,共九册);中大
|
|
清道光十年(1830)修补本。
|
台北国图;南京、南大(原标为嘉庆本,实为道光本)
|
《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702册
|
民国二十一年(1932)抄本
|
安徽;上海
|
|
注释:
[1][明]何镗:《古今游名山記》卷4,《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史部,地理类,第736册,第502页。
[2]参见[同治]《祁门县志》卷35,《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第55册,第448页。
[3][4]方来寿主编《齐云山志》,黄山书社,2011年,第80、90页。
[5]鲁点:[万历]《齐云山志》卷1《道士》,《中国道观志丛刊》,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影印本,第10册,第109页。
[6]据笔者实地堪查,在齐云山紫霄崖下,有明代道士汪泰元等人修建的玉虚宫、治世仁威宫、天乙真庆宫等宫观建筑,现基本保存完好,其门楣上有多块刻石题名,其中有一正德十三年(1518)刻石,上有“募缘养素汪泰元,道会雪崖方琼真,皇明正德戊寅重九立”等字样,而另一正德十二年(1517)的刻石则只有“募缘养素道人汪泰元”的题名,由此概可说明,方琼真始任道会的时间大约在正德戊寅(十三年,1518)年。
[7]方万有:《齐云山志》卷4《道侣》,嘉靖三十八年刻本,第2页。
[8][嘉靖]《徽州府志》卷4《郡县职官志》曰:“朱有孚,浙江海宁人,由进士监察御史,嘉靖三十二年任”,《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第29册,第95页。
[9]吴子玉:《大鄣山人集》卷六《齐云山志序》,《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影印本,第810册,第524页。
[10]许国:《齐云山志序》,鲁点编《齐云山志》卷首,《中国道观志丛刊》,第10册,第6-7页。
[11][嘉靖]《徽州府志》卷4《郡县职官志》,《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29册,第96页。
[12][嘉靖]《徽州府志》卷5《县职官》,同上,第106页。
[13]上述方万有题字,参见方来寿主编《齐云山志》,第86、87页。
[14][15]鲁点:《齐云山志序》,鲁点编《齐云山志》卷首,《中国道观志丛刊》,第10册,第1、3页。
[16]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八,《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第921册,第171页。
[17]刘尚恒:《徽州刻书与藏书》,扬州:广陵书社,2003年,第150页。
[18]李国庆:《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562页。
[19]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07页。
[20]范邦瑾:《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403页。
[21]参见《明代刊工姓名索引》,第566、356、348页。
[22][24][道光]《齐云山志》,《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第702册,第57、57-58页。
[23][嘉庆]《齐云山志》,嘉庆十六年刊本,卷五附页末。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3期)
(编辑:霍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