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肖像画最为兴盛的时期,同时也是观音造像的兴盛期。观音形象在这一时期已完全形成本土化特点,在整理前人创作经验和经典图式的同时,
广东侨乡梅州客家香花仪式是流传于当地民间的一种度拔亡魂的宗教仪式,属于当地民间丧葬仪式中一个重要的宗教仪式部分,
曹氏归义军时期,由于曹氏家族与于阗王族的联姻政策,使得敦煌与于阗进入到一个密切交流的时期,大量于阗人活动在敦煌。
位于新疆和田市策勒县南部的达玛沟水系为古代于阗佛教遗址较为集中之地。2002年清理出的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完整地呈现了于阗6-7世纪的绘画风格。
藏传佛教是随着元迁都大都而传入北京的。至元七年(1270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建大护国仁王寺于高梁河,贞懿皇后诏建西镇国寺,这两座寺院是北京最早兴建的藏传佛教寺院。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早期都是实用工具。先民通过书写来传达文意,而通过绘画来描述形象。但从魏晋之后,中国书画就开始在实用性的价值之外,
北京东岳庙是可与白云观并列的北京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对北京的道教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整个北京的文化事业发展也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扬州大明寺现存泥塑造像为晚清同治时期作品,其中十八罗汉塑像的风格代表了该寺所有泥塑佛像组群的艺术创作特点。迄今,江淮地区的佛教塑像艺术少有与其比肩者。
文章探讨了艾旺寺的建造年代以及寺内三种风格的造像,尤其是藏式佛像的风格特征,认为这种三种风格集于一处的习俗是受藏传佛教第一寺桑耶寺设计理念的影响。
藏式佛塔,是指藏传佛教体系中一种独具特色的佛塔形式。长期以来,由于藏传佛教信徒以造塔作为一种修德积福的途径,无论僧俗都热衷于建造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