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4-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三晋文化研究会、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协会、日本同朋大学协办,太原蒙山大佛风景管理中心、三晋都市报、晋祠宾馆、三晋国际饭店承办的“首届蒙山文化艺术与净土思想研讨会”在山西太原成功举行。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晋保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曹中建、三晋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李玉明、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边鸣涛、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贾桂梓、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范世康、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李锐锋、原山西省社科院院长李留澜、太原市晋源区统战部部长李志民、晋源区宗教局局长杨秀生、日本同朋大学原校长中村薰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哲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山西省社科院、日本同朋大学的50多位专家与学者。
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志远研究员主持,曹中建、晋保平、中村薰、李玉明、贾桂梓等领导先后致词。曹中建在发言中追溯了山西佛教发展的悠久历史、蒙山大佛的建造兴衰,强调了山西玄中寺作为净土宗祖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蒙山地区的佛教净土宗在中国和日本均有很大影响,而净土宗的祖庭是在山西省交城县石壁山的玄中寺。玄中寺以其优美的景色和拥有的珍贵文物而著称,亦因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而驰名,为中日佛教净土宗的共同祖庭。曹中建书记在发言中点明了本次会议的主旨:主要研究和探讨蒙山文化艺术与净土思想对于中国佛教精神、文化建设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晋保平副秘书长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联合主办本次会议的山西省社科院、三晋文化研究会表示感谢,并结合近些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对山西省的历史与文物现状进行了介绍。山西是中华文明发展中历史最悠久、形态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五千年文明的各时期的文物在山西都有遗存,有古迹35000多处,国家级文保单位271处,位居全国第一。发祥于太原蒙山、光大交城玄中寺的佛教净土宗,在国内乃至日本有着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本次会议筹备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赴蒙山考察发现,除著名的蒙山大佛外,蒙山现存300多处遗址和石刻碑文亟待挖掘和保护。据历史记载,位于山西蒙山的大佛,200尺的摩崖大佛(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称为山西大佛,亦称蒙山大佛;始建于北齐高洋帝天保二年(551年),比四川乐山大佛早建162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蒙山现存300多通石雕碑文遗址有待挖掘、保护。史称先有大岩寺和开化寺,后移建到汾州北山石壁的玄中寺,即蒙山净土宗最早的道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佛教著名高僧昙鸾(476—542年)大师曾在此著述讲经,倡导净土教义。隋大业年间道绰大师(562 —645年)、唐初善导大师(613—681年),相继求学至此,住持传法,弘扬昙鸾的净土思想,使之形成为净土宗这一我国佛教重要流派,并弘传到日本。玄中寺遂成为中日净土宗的共同祖庭。“一带一路”的先贤,出生和活动于山西的高僧法显,于1600多年前亲赴古印度,较玄奘西行早了200多年,且与玄奘仅走陆路相比,法显则是陆路前往、海路归来,受到域外人民的重视和爱戴。
日本同朋大学教授中村薰梳理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并在发言中指出,山西玄中寺为中日净土宗的共同祖庭,希望能共同促进中日佛教文化的研究与交流。佛教的根儿是在古印度,但是中国也是佛祖的第二故乡,不论是日本的佛教,韩国的佛教,都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所以说,日本佛教界也认为中国佛教是日本佛教的第二故乡。一千多年前唐代律宗僧人鉴真和尚为了把佛教戒律传播到日本,受日本荣睿大和尚与普照大和尚的邀请,他以百折不回的毅力东渡。虽经五次东渡失败,双目失明,但终于天宝十二年(753年)第六次抵达日本,完成了使命。日本密宗,即俗称“东密”,其根儿亦在中国。中村薰教授还说,中日佛教都是以汉文化为主,所以有必要让年青一代学习古汉文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日文化交流始于佛教文化,为此佛教文化将对于中日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晋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李玉明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介绍了蒙山大佛的考古发现与近年的建设与规划。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贾桂梓向各位学者介绍了山西近年在佛教文化、文物研究的状况,对于本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寄予厚望。
开幕式之后,专家学者们从佛教历史与文化、净土宗义理研究、山西佛教考古与艺术等方面分组展开了讨论。
与会的中方专家学者从自己研究的方向发表了论述。王志远研究员发表了《北齐北周佛像艺术的基因猜想》,深入探讨和阐明蒙山大佛将如何保护等建议。何劲松研究员的《禅净思想对书画审美的渗透》,分析了禅宗、净土思想对中国古代书画审美趣味造成的影响。嘉木扬·凯朝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净土思想比较研究——以蒙藏地区、汉传、日本净土思想为例》,在印度,阿弥陀佛的净土信仰与印度本土的各种思想相融合,后又以显宗和密宗的形式向西藏地区传播和发展。这种显宗和密宗兼备的净土思想,后来又传入到蒙古地区。传入到蒙古地区的净土思想,在该地区弘传很久而且与当地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一种特有的净土思想,影响着蒙古人的宗教生活;汉传佛教徒净土思想,认为一生所造的罪恶即使不能净化,也可以带业,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继续修行。这种净土思想在汉传佛教中称“帯业往生”。这种净土思想成为现代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一大特征;日本净土思想主要是亲鸾圣人所说的“恶人正机”的思想与米拉日巴尊者提倡的相信因果关系的理念,是一致的,都说明了因果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告诉了修持佛法的切入点,二者都是亲身修证后提出来的观点,二者都认为自己是“大恶人”有罪的人,但是只要相信因果的任何人悉皆离苦得乐,究竟能够解脱,这是二者的共同点。纪华传研究员介绍了《近代净土宗的发展与印光法师的佛学成就》。尕藏加研究员分析了流行于藏地的《六字真言与阿弥陀佛思想》的关系。李裕群研究员介绍了近年来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晋阳西山大佛和童子寺大佛的考察》。成建华研究员的发言是《从人间性看弥勒净土之意趣》,他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历代文献对弥勒净土的表述。还有聂清博士的《禅净离合》、黄夏年《太虚大师的人间净土思想探》、李立祥《雍和宫超度法会在京城的影响》、一伟法师《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张顺平《玄奘法师的般若因缘》、蔡晨升《净土三资粮脉络梳理——以弥陀要解为归着点》、李志鸿《闽西民间的净土信仰与念佛习俗》、李贺敏《杨仁山的净土观》、郭人豪《佛寺瑞应寺无量寿佛延寿灌顶的思考》、于超《雍和宫净土宗思想的浅析》、陈粟裕《北朝至初唐的九品往生图像研究》、纪华传《印光法师与近代净土宗》、常蕾《梵汉《无量寿经》经名探析》、朱凤岚《善导大师“二河白道喻及其现代启示”》、陈晨《蒙山文化艺术与佛教净土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姬娜《山西蒙山文化艺术与净土宗思想的现代意义》、董学良《蒙山文化积淀和现实价值》等。
中村薰的《中日净土教论争》、藤村洁《自行念佛问答的阿弥陀一观》、花荣《思考亲鸾教学的转生思想——以唯识思想关系为例》,分别从中日间净土宗交流的细节入手,探讨了净土宗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促进作用。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蒙山文化艺术与净土思想的历史渊源现实意义,对于中国佛教文化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展开了热烈讨论。
2015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时说:“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根据他的故事演绎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我想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习主席在有关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演讲中,“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第一,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第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三,以文化人,让文化为人类进步助力,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还多次提到宗教,特别是对于世界宗教的多样性,以及三大世界性宗教与中国文化的互动予以了高度肯定。他说:“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2000多年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先后传入中国,中国音乐、绘画、文学等也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北京广化寺建立了“什刹海书院”。一年有四季,什刹海书院的四季是儒学季、佛学季、道学季和易学季。每个季节,和尚们都聘请一流国学大师登台论道,以文化人。什刹海书院体现了中国佛教文化自觉与文化的担当。习主席又说:中国文化复兴的征程上,中国佛教可谓天降大任、任重道远。
讨论结束后,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嘉木扬·凯朝研究员主持。本次:“首届蒙山文化艺术与净土思想研讨会”共有三十多位老中青专家学者发表了学术论文。最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何劲松研究员、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范世康分别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发言。何劲松研究员充分赞扬了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认为本次研讨会在净土思想与佛教文化艺术研究上均有突出成就,也感谢主办方提供了这样一个专业、学术交流的平台。范世康先生对专家学者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感谢学者们对于山西佛教文化与艺术做出的积极贡献。
这次会议虽然时间短而紧凑,但在三晋国际饭店的大力支持下,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为主体,群贤毕至,各抒高见,清凉氛围,依正庄严。期间与会人员还瞻礼了蒙山大佛、仙居园等胜地,饭店对面道观内博物馆的碑刻、造像以及仙居园中那棵已有两千五百年的老槐树给参会的专家学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会议还利用晚间与当地学者进行了笔墨交流,正如何劲松先生所云:“一水绕三晋,太行携吕梁,由来有佛界,入眼皆崇光。”
本次学术研讨会,主办单位展开学术平台,承办单位、协办单位以及赞助单位鼎力支持,大家努力合作,可谓福德智慧圆满、殊胜的大会。
附录:“蒙山余韵书画笔会”
陈粟裕
2015年6月4日晚(20:00—22:00),“蒙山余韵书画笔会”在三晋国际饭店成功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协会、三晋文化研究会协办、三晋国际饭店承办的“蒙山余韵书画笔会”在三晋国际饭店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主席何劲松研究员、山西大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李顺通、山西大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张怀文、山西大众书画院副院长李留澜、三晋文化研究会书画院院长李锐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张总、嘉木扬·凯朝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建华研究员、北京市雍和宫原研究室主任李立祥、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秘书长聂清副研究员、三晋国际饭店董事长宋新梅以及诸位山西书画艺术家参加了此次书画艺术盛会。
开幕式由何劲松研究员主持,李顺通先生致欢迎辞,在发言中李顺通先生介绍了山西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氛围、山西当代书画艺术的发展等等方面的状况,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协会前来交流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会议晚间能以笔会友,共同探讨书画与佛教禅学之间的关系。
开幕式之后,何劲松研究员首先挥毫疾书“晋得风流”四个草书大字,以谐音来赞美山西的大好河山、文化底蕴。李顺通先生回以“蒙山余韵”四个隶书大字,即点明本次笔会的主题,又引申出蒙山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之影响。两位书法家作品完成之后,其精美的艺术性与文化内涵赢得在场人士热烈的掌声。而后书画家们各据一处,或工写人物,或点拂花卉,或精致小楷或逸笔草书,充分展示了当代书画艺术与山西佛教精髓的结合。
(编辑:李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