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苏志明:丁光训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    2019年8月5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丁光训主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立足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实际和处境,从多个角度阐释了其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此在性等要素。

 

1.必要性。丁光训从中国近代史和现实的角度指出中国基督教的两个特点:“一是过去处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极为落后的国家里,是西方国家的传教区,没有做到自治、自养、自传,带着许多‘洋’的东西。二是今天处于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祖国之中。世界上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的教会,历史上数我们中国教会为第一个。”这两个特点促使中国教会必须“为中国教会和世界教会走出一条新路来”。丁光训指出基督教在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历史上没有可参照性,主张中国教会必须自强,必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走出“一条新路”来,这条新路彰显的特质就是他于1983年提出的“中国教会中国化”。

 

2.重要性。丁光训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今天整个中国教会的关键点是“教会的自我栽培”,是“自治治得很好,自养养得很好,自传传得很好”的教会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这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他于1983年谈三自运动时深刻地指出:“我们三十年来不遗余力地使中国教会中国化。对于耶稣基督在中国教会来说,这是一个事关存亡的问题。”他坚定地指出,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要“脱去”从前与祖国游离、与人民缺乏共同语言的“殖民地性格”,中国教会要吸取“一百多年外国教会在华传教的经验教训”,不走老路,“当有历史眼光”。

 

3.可行性。丁光训一方面从历史的、处境的、现实的角度来阐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的必要性、重要性,另一方面从圣经、神学传统、历史教训的角度,来阐释其可行性。“为要在中国把信徒们建立为主的身体,我们就必须效法使徒时代教会的榜样……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来。我们要敢于离开其他国家、其他时代、其他信徒的追求所得,让自己的灵性经历开花结果,使我们中国信徒和中国教会的智慧和身量,并上帝和人喜爱我们的心都一齐增长。在这一时刻,使中国教会脱去‘殖民地性格’,真正成为中国教会,发扬其中国的特征,这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丁光训指明中国教会要立足现实和处境,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征”、去除“殖民地性格”的中国教会,即建设有“中国特征”“神学自我”“荣神益人”的基督教会。

 

4.此在性。丁光训非常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的此在性:他注重保存和发展中国基督教的“自我”——有“中国特征”的自我。为此,他强调要发挥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的作用,提高信徒素质,办好教会。用心办好中国教会,且无愧于祖国的托付,是丁光训的心愿。“中国教会已经是中国人民自己宗教事业的一部分,我们爱国的教牧同工理所当然该努力办好我们的教会。否则,各行各业都办得很好,唯独教会办得糟,这怎么对得起全国人民和全国信徒?我们能把教会办好,全国信徒一定感谢我们,我们也能无愧于祖国的托付。”为此,他重心长地鼓励中国教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神学和灵性水平,勤勤恳恳地做好教牧工作,让群羊灵性上得到饱足以致能够投身祖国建设,办好教会是主的托付,也是信徒对教会的期盼,也是祖国对其一切事业的要求。我们祖国的各项事业像一个家庭里的许多孩子,要每个孩子都成长得好,这个家庭才好。教会也是祖国各项事业之一,祖国期望我们把教会办好。办好教会是爱教,也是爱国。”

 

5.地方性与国际性的互动关联。丁光训强调建设有地方性与国际性的互动关联的中国教会:“应当提倡那种敢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使神学思想向世界现实开门,该认同的就认同,该存异的就存异,既有必要的融通,又有应有的保留。这样就不但为中国基督教带来了同人们交谈的可能,而且也培育了中国基督教的神学基础,发展了中国基督教的特点,充实丰富了教会公性的内容。”

 

丁光训在1980年回顾中国教会三十年时说:“我们肯定基督教的国际性,但是我们中国基督教要摆脱它的殖民地性质,不做外国基督教的复制品,同祖国人民的事业不再游离、疏远以至对抗,而和祖国人民走在一起,植根于中国文化,形成一个中国的自我,一个中国的实体,才谈得上对世界基督教有所贡献。”

 

丁光训认为建设有“中国自我”的地方性教会与国际性教会之间是一种“相互滋养”的互动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丰富”。“普世教会就在一个个具体的教会里面,离开了一个个地方的、具体的、个别的教会,也就没有普世教会。……中国教会在三自道路上走得好,就越蒙恩,对普世教会灵性财富的贡献也就越大。”他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提醒中国教会要扎根于本民族,留意自己的民族性,但要“摆脱它的殖民地性质”,积极主动地“和祖国人民在一起,植根于中国文化,形成一个中国的自我,一个中国的实体”。

 

丁光训的这些见解,从圣经、神学传统等方面汲取资源,为的是消除先前与人民脱节、与祖国发展不相称的“殖民地性格”,带领中国教会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办好教会,与新中国的独立发展的面貌相称。丁光训的这些真知灼见,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理论保证。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宗教》2019年第2期)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