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筱筠:当前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是全球化特征背景下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地缘政治日益复杂情况下的现实挑战,是多元价值取向的一个竞争平台,是多样化社会和各种社会问题凸显的一个表达窗口。对民族地区的宗教工作与政策进行进一步思考,无疑具有深远意义。目前在民族地区宗教政策与宗教工作的现状是什么?存在问题是什么?解决对策又是什么?为此我们邀请中央民族大学的牟钟鉴教授,云南省民宗委的王爱国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尕藏加研究员,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牟钟鉴:民族宗教工作关系到民族团结、边疆安宁、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文化繁荣、能源安全,也关系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更关系到中国能否成为世界文明大国。在周边国家民族宗教冲突不断、极端主义流行、暴恐活动渗入、霸权主义欲在民族宗教问题上打开分裂中国的缺口的严峻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尤显重要。宗教是一支有巨大潜能的社会力量和精神力量,如何发挥其正能量,消解负能量,是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和关系国家全局的事业。事实证明,民族、宗教问题无小事。由于时代的变化,人们的阶级意识淡化,而民族意识和宗教意识增强,相应地,民族宗教工作在国家生话中的重要性也大大提高了。我们要有新的边疆观及相应的民族宗教观,即边疆已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地带,民族宗教直接关联国家安全与和谐发展。必须把民族工作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宗教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爱国: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同志关于宗教的重要论述,保持了我们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连续性,体现了我们党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2013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根据十八大有关精神,提出了“保护、管理、引导、服务”的宗教工作理念。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注重运用宗教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在意识形态上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我们同样鼓励和支持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怎样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研究和探索,我们在长期的宗教工作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边疆省份,宗教工作在云南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们的宗教工作创造过“云南经验”。如果说要分析总结我们的经验的话,那么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障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宗教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凝聚人心、温暖人心,团结最广大的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真正掌握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领导权,掌握与境外分裂集团、宗教极端势力斗争的主动权、话语权、制胜权。
郑筱筠:民族地区的宗教工作,实际上是整个国家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探讨民族地区的宗教工作,不能只盯住宗教,而应当把它放在整个社会发展大格局中来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荣誉学部委员吴云贵研究员一再强调:“研究民族宗教问题,需要一个全球化的大视野,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政治发展都需要解决好民族宗教问题。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说明宗教与民族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处理少数民族宗教时更要注意。”习总书记说:“治国必先安边”。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做好民族地区的宗教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重要的是争取人心。我们要在如何团结群众、争取人心上多动脑筋,多做落到实处的工作,要像习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事实上,如果总结和反思我国的民族宗教工作经验的话,我们在20世纪50年代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央派出民族工作组深入到各少数民族地区,了解其实际情况,与少数民族同胞交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民族宗教工作政策得以顺利开展。现在我国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如何高瞻远瞩、切实可行地制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这也是一个挑战。
牟钟鉴:我们对民族地区的宗教工作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是要充分认识民族宗教工作的战略意义。民族宗教工作关系到民族团结、边疆安宁、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文化繁荣、能源安全,也关系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使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大国。在周边国家民族宗教冲突不断、极端主义流行、暴恐活动渗入、霸权主义欲在民族宗教问题上打开分裂中国的缺口的严峻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尤显重要。二是充分认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交织的态势。在基本全民信教的民族地区,宗教不仅是民众的精神支柱,而且几乎涵盖其全部日常生活。宗教感情密连着民族感情,宗教领袖往往也是民族威望较高的人。宗教关系与民族关系交错,又与国际民族宗教关系交错。三是充分认识民族地区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的特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边疆稳定发展的政治保证,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在建设中充分照顾地方利益和民众生活的原则,体现了国家治理民族地区在方式上的特殊性。四是充分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多元通和优秀传统。五是充分认识民族宗教在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中的参与作用。对于各种宗教,要去政治化和商业化,引导宗教走文化兴教之路,更多地在文明社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六是充分认识民族宗教系统培训工作的紧迫性。民族宗教工作已经有了明确的理论政策和顶层设计,而要认真地加以落实和实施,做出越来越好的成效,干部和教职队伍的素质就成为决定的因素。
郑筱筠:多民族多宗教共存互动是我国历史和现状的一大特色。各民族各宗教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处理好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是关系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我们在考虑民族地区的宗教工作与政策时,一定要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不懈地将各族人民与信仰各宗教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王爱国:长期以来,宗教问题往往被看作是一个局部的、边缘性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20世纪冷战结束后,民族、宗教问题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宗教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怎样以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把握宗教工作?我们认为,宗教工作从来都是围绕着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的。宗教问题、宗教工作,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成为党的中心工作。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肯定是我们的工作出现了偏差和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绝不能忽视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因此,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种工作千头万绪的民族地区,即要重视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又不让宗教问题影响中心工作,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掌握宗教工作的常态管理和应急处置。长期以来,由于以往我们对宗教问题的理论和认识所决定,对宗教是采取一种消极、防范的管理方式,工作定位往往是限制或是打击,要求是不出事。这是一种防范性、非常态的管理方式,结果是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与我们离心离德,往往容易出事。常态管理则不同,常态管理是承认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或者说宗教是人类社会的常数,坚持长期的工作和积累,不是时紧时松,或是时宽时严;常态管理注重基础和日常工作,坚持把矛盾和问题处理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酿成大事;常态管理是依法管理和服务型管理,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制止和打击非法的宗教活动。宗教工作的常态管理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把宗教工作从以往防范性、非常态的管理方式,改变为服务型、常态的管理方式。
尕藏加:从中央的层面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近日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藏区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实现长治久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藏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正确把握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着力改善藏区群众生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长期繁荣稳定;并指出做好藏传佛教工作,是做好藏区工作的关键环节。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善于按照宗教规律做好宗教工作,对信教群众做到政治上团结、信仰上尊重、风俗上理解,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支持宗教界人士学经学法、持戒守法,教育信教群众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公民义务,更好地促进宗教和睦、社会和谐。
郑筱筠:当今世界的宗教问题不再是区域性的,而是全球性的。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我国正处于现代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民族的跨区域流动人口数量增加,这相应地带来了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因此,我们在讨论民族地区的宗教政策与宗教工作时,就会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层面的问题是,如何面对各个地区民族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宗教群体的发展变化与现代社会宗教格局之间的张力问题,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是这一缘于地方性知识体系的宗教工作和中央相关政策的接轨问题。地方性法规的制定虽然是根据中央的内容,但若在执行层面上出现了断裂,一个小小的政策执行不到位就会出现蝴蝶效应。这说明全面地认识宗教事务、宗教政策,宗教工作是很重要的。
王爱国:由于我们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问题和矛盾的积累,境内外各种复杂形势的影响等,在宗教的工作中也可能出现应急处置的工作。宗教工作的应急处置主要是指由于宗教问题,或是涉及宗教因素引发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宗教工作的应急处置是常态管理的延伸或是转化,它所面对的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突发事件。这种突发事件,国外一般将之称为公共危机。目前,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置,各有关部门都有相应的工作预案。但是根据我们的工作和经验,常态管理下的宗教工作,一般都比较和谐稳定,不容易出问题,就是出点问题也是小事,也容易处理。常态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现在我们已经把它提升到尊重和维护人权的这样一个高度。尊重公民信教或者不信教的自由权利,不是保护落后,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因此,我们的工作要制止和纠正一切干涉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伤害信教群众宗教感情的行为,倡导不信教者、信教者以及信仰不同宗教者之间彼此尊重、和睦相处。第二个方面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是去干预人们思想上、内心中的宗教信仰,也不是干预宗教界的内部事务,而是对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和行为,以及社会公共活动涉及宗教界权益的关系和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同时要发挥宗教界自我管理、民主管理和协同管理的重要作用。第三个方面是要建立服务型的管理方式。要把宗教现象看成是社会的正常现象,它的存在不是另类。同时,要依法保护正常的、合法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制止和打击非法的宗教活动(如邪教)以及侵犯宗教界合法权益的行为。
牟钟鉴:宗教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民族关系和对外工作。而我们一些干部在工作中时常把两者分开,一方面强调民族团结,另一方面以简单粗暴态度对待民族宗教,客观上损害了民族感情和民族关系,认识不到对待民族宗教的态度就是对待这些民族的态度。尊重他们的宗教就是尊重这些民族。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双层结构,把一体与多元高度统一起来,避免了将两者割裂的偏向。同时他又根据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文明精神,提出“文化自觉”十六字真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体现了民族及文化之间的自爱与互爱、自尊与互尊,应当成为处理国内外民族关系、文化关系的通则。建立在多元一体民族格局之上的中华文化则是多元通和生态模式:文化是多元的又是和谐的,有主体性又有开放性,彼此互学融通,在宗教上使中国成为和平的“宗教的联合国”。处在世界上宗教冲突不断的今天,中华文化多元通和模式日益显示其巨大的现实价值。我们要认清中国国情,视民族宗教为巨大的内涵丰富并特色突出的社会文化资源,大力宣讲宗教和谐论、宗教文化论和宗教适应论,提倡中和理性,充分发挥民族宗教正能量,抑制极端主义,打击暴恐犯罪,重建宗教多元通和生态。
尕藏加:就藏传佛教而言,全面准确地认知藏传佛教在藏族地区现阶段的社会作用包括政治影响、文化属性、经济功能以及民俗性和生活方式性,是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条件。实际上,这是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藏传佛教为现实社会服务的主要前提。也就是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因而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团结和引导亿万人民积极向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特别是从更广阔的视野中去审视当今人类社会,它面临着三大基本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我的矛盾,而藏传佛教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协调其三大基本矛盾的文化资源,只要我们能够积极引导或加以利用,它将为藏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自身特有的文化贡献。
郑筱筠:民族地区的宗教工作较为重要,如何有效地开发和谐资源、开拓创新、积极切实可行地践行“保护、管理、引导、服务”的宗教工作理念,这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经验。正如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所长指出的:“对于民族宗教工作,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多做调研,对不同人群、地区都进行调研;第二,在调研的基础上要有综合分析,不能根据某一个局部或某一个点来看全貌,要听取各种意见,以整体的、系统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要有长远的计划和思考。我们要把宗教当作人类的正常现象,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看作一种客观存在。要看到宗教与民族的特殊关联,要正视这种存在。目前国外的宗教极端势力有通道进疆,我们必须加强边疆地区基层社区的建设和治理,要结合以前的经验,做更加艰苦细致的工作,也要看到宗教与民族的特殊关联,要正视这种存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是习主席所指出的,既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也要结合少数民族文化。要结合以前的经验,做艰苦细致的工作,用优秀传统正确解释宗教教义,做好基层工作,进行换位思考,加强沟通,以期达到共识。”中央在2014年9月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系统阐述了民族工作的方向和道路、理论和政策、制度和法律、工作和实践等重大问题,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民族地区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依法管理民族地区的宗教事务指明了道路。
(来源:《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第5期)
(编辑:霍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