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纳通国际儒学奖·优秀征文奖”征文启事   2013年3月18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为促进西部儒学研究和文化建设,鼓励广大学人参与西部文化、儒学理论、儒学历史、儒学人物、儒学文献等问题的讨论和探索,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在国际儒学联合会指导下,由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组织、北京纳通医疗集团提供资金赞助,特设立“纳通国际儒学奖·优秀征文奖”。

 

由组委会根据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儒学学科建设、当代文化复兴以及儒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按年度发布专门论题,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高水平学术论著,从中评选最优成果予以推广和奖励。

 

2013年首届“儒学征文”活动从即日起正式启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于此,希海内外同仁积极参与,共襄盛举。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2013228

 

“纳通国际儒学奖·优秀征文奖”征文办法

 

为了促进西部儒学研究和文化建设,鼓励广大学人参与西部文化、儒学理论、儒学历史、儒学人物、儒学文献等问题的讨论和探索,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在国际儒学联合会指导下,由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组织、北京纳通医疗集团提供资金赞助,特设立“纳通国际儒学奖·优秀征文奖”。由组委会根据当前西部建设、儒学研究、文化复兴及人才培养的需要,按年度发布专门论题,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高水平学术论著,从中评选最优成果予以推广和奖励。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希海内外同仁积极参与,共襄盛举。

 

一、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二、参加资格: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海外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学人,或其他自由撰稿人,均可参与。

 

三、征文截稿时间:201331日公布日起,至20131030日止。

 

四、征文规定:

(一)2013年度征文主题:

1、西部儒学研究

1)儒学与西部文化

2)儒学与西部社会

3)“关学”源流及其基本特征

4)“蜀学”源流及其基本特征

5)儒学在贵州(“黔学”)、云南(“滇学”)、广西(“桂学”)、甘肃(“陇学”)的传播及其成就

6)儒学在西部民族地区的传播及与各族社会、宗教关系研究

7)西部历代大儒与重要典籍研究

2、儒学思想及其价值研究

1)儒家仁学思想体系研究

2)儒家教育思想研究

3)儒家孝道伦理研究

4)儒家民本政治思想研究

5)儒家道德思想研究

6)儒家天道观与科学思想研究

7)儒家社会和谐理论研究

8)儒家礼乐文化研究

9)儒家道统思想与民族精神研究

10)儒学流派及其特色研究

3、儒学与当代社会

1)儒学与中华民族复兴

2)儒学与文化自觉自信研究

3)儒学与当代文明对话

4)儒学与当代世界新秩序

5)儒学与当代伦理与价值观重塑

6)儒学与精神家园建设

7)儒学的普及与推广

8)儒家民本思想与当代民主政治

9)儒学与当代礼仪重建

(二)应征稿件必须契合上列范围和主题,凡另拟主题者此次恕不受理。

(三)主体文字必须是未经发表(包括刊发、出版、网络发布或会议宣读等)的本人原创作品,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学术价值,要求概念明确、源流清楚、内涵明晰、观点正确,具有原发性、创新性和建设性。

(四)来稿每篇/部论文/论著正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以电脑显示为准),上不封顶。应征稿件必须是规范的学术论文/论著。学术随笔、田野调查手记、文学作品、通俗读本等不在征文之列。

(五)所有来稿正文一律以中文简体写作,投稿以规定格式以信函和电子邮件发送至指定地址和信箱(详见“投稿要求”),不符合投稿要求的稿件恕不受理。限于人力,来稿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六)应征者承诺恪守严肃学术道德。凡抄袭他人论著、造假、盗用他人名义者,一经发现,永远取消其参评本活动所有奖项的资格;如其行为对本活动造成严重危害,组委会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七)应征者如果有近五年(200811日—20121230日)发表或出版的相关论著,作者现在仍工作并生活于西部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广西)的,可以申请“纳通国际儒学奖”之“优秀论著或教材奖”,敬请关注相关信息。

 

五、评奖办法:

(一)在国际儒学联合会指导下,由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采取“网络点评、匿名函评、会议复评、结果公示”等方式,对投稿征文逐次进行展示和评审。

(二)网评:按命题分组,所有征文均在“国际儒学网”(http://www.ica.org.cn)和“儒藏网”(http://gj.scu.edu.cnhttp://www.ruzang.nethttp://www.ruzang.cnhttp://www.ruzang.com.cn)上公开展示,供广大读者阅览、品鉴和监督,欢迎广大网友读者对征文的质量、观点和学术规范作出点评和打分,请将结果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至指定邮箱(地址见后)。

(三)函评:在网评的基础上,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以“匿名函评”方式,从投稿作品中推荐10-20篇作品入围,并及时公示,提交复评专家予以会评。

(四)会评:由海内外知名儒学专家组成“纳通国际儒学奖”评奖委员会,对入围作品进行现场会议评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出最优作品3篇。

(五)公示:将复评推荐的3篇最优作品及其评奖理由,在“国际儒学网”、“儒藏网”上公示,10个工作日无异议,乃上报国际儒学联合会和北京纳通集团备案。

(六)颁奖: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对评选出的3篇最优作品颁发奖金和证书,每篇优秀作品奖金5-30万元(税前)

(七)组委会在保证获奖作品原作者的署名权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拥有优先使用权和发表权,可以对征文作品进行编辑和技术处理,结集发表、出版时不再另付稿酬。其他入围征文,亦将在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刊物《儒藏论坛》(“纳通国际儒学征文奖入围作品特辑”专栏,或另按专题结集)发表,每篇由组委会酌付酬金5,000-10,000(税前)。获奖作品和入围作品原作者未经组委会许可,均不得随意另投他用(有特殊声明并自愿放弃奖项者除外)。

 

六、投稿要求:

(一)文章格式

1.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地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一级标题3号,二级标题4号,三级及以下标题与正文同用小4号。俱宋体)

2.作者:署具本名(4号楷体)。

3.摘要:以中文简体写作,应当简洁、准确地概括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创新点,一般不超过300字(5号宋体)。

4.关键词:选取最能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术语35个。两个术语之间以分号隔开(5号宋体)。

5.注释:采用随页脚注的方式,注释序号以阿拉伯数字加圆圈,如①②③……,置于引用文字或要说明文字的右上方。每页重新编号(小5号宋体)。

6.正文:中文简体。采用合乎现代汉语规范的语体文(小4号宋体,从左至右横排)。

7.参考文献:只标列必须的主要文献,用123……编序,列于整篇文章之末(5号宋体)。

8.作者简介:附于论文最后,不超过200字。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所在单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已取得主要成果(最多限10项),所在城市,邮政编码、通讯地址(5号楷体)。

9.联系方式:包括联系电话、电子邮箱(5号楷体)。

(二)投稿方式

1、需同时提交稿件的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并于征文活动截稿日期前投递,逾期者恕不受理。投稿日期分别以电子邮件寄发时间和纸质文本投递邮戳时间为准(投稿者请保存凭据以便查询)。两种形式投递的具体说明如下:

2、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投稿须以附件方式投递:请确认您的电子本投稿邮件包含以下3个附件:《纳通国际儒学征文奖申请表》、《纳通国际儒学征文奖申报信息汇总表》和征文稿件电子文本(含封面)。请于附件中下载相应表格与封面,按要求认真如实填写。

2)征文电子文本文件名:

请按“征文命题大类番号-命题大类简称-作者姓名”的格式命名电子文本文件:

例如:张某选择征文第1大类主题“西部儒学研究”撰稿,其电子文本的文件名则为:1-“西部儒学”-张某。如选第2大类主题“儒学思想及其价值研究”则为:2-“儒学思想价值”-张某;选第3大类主题则为:3-“儒学与当代社会”-张某。

3)请将电子文本发送至指定邮箱(地址后附),邮件标题注明“纳通国际儒学奖征文投稿”字样。

3、纸质文本:

1)请确认您的纸质本投稿邮件包含以下2个文件:《纳通国际儒学征文奖申请表》(一式3份)和征文稿件电子文本(含封面,一式10份)。请务必将“征文封面”与稿件一同打印装订。

2)征文纸质本以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一式10份。

3)征文申请表以A4纸打印、无需装订,一式3份。

4)信封收件人请标明: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纳通国际儒学奖”组委会收,并于信封背面注明“纳通国际儒学奖征文投稿”字样。

4、若因未按照以上要求投稿,或所投递材料有缺失而导致无法参评者,责任由投稿人自负。

 

七、本办法及评审流程最终解释权归“纳通国际儒学奖”组委会。

 

信件地址:

中国四川成都望江路29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纳通国际儒学奖”组委会

邮编610064

 

电子邮箱:rxy@scu.edu.cn

联系电话:028-85412427(办公室)

联 系 人:钟雅琼 15208204980   舒星 13982202368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201331

 

(来源: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网)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