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两宋时期佛教图像研究》成果简介   2013年3月25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两宋时期佛教图像研究》于2010年批准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十二五”国家一般项目(批准号:10BF050,负责人:清华大学李静杰教授),2012年通过专家组鉴定并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批准结项,最终成果为20万字论文集。

 

该成果共分八章,以四川、重庆、陕西石窟及摩崖造像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实地调查资料与文献资料,对两宋时期川陕地区佛教图像的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了归纳,通过就三佛、善财五十三参、观音救难图等图像做个案研究和分析,通过与唐、五代时期佛教图像对比指出,两宋佛教图像绝大多数来源于唐、五代时期,但为适应新时代、新思潮的要求,改变了前代专注于表现某一部大乘经典的情况,呈现了净土信仰、菩萨行与成就法身思想、现世救济与地域救济思想、传法思想、孝道思想、密教成就法身思想等多种经典思想综合、融通的面貌。不同功能的图像采用叠加方式组织在同一石窟之中,同时表述多种佛教思想,形成显著区域和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该成果进一步分析了上述思想脉络与时代思潮的密切联系,认为关联修行实践和传法的图像获得充分发展是两宋时期佛教义学衰退而重视心性开发的禅宗兴起的结果,而反映社会教化的图像广泛流行则源自理学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该成果采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图像学相结合的方法整理并分析材料,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弥补了两宋佛教图像学这一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纠正了过去研究中的一些误读,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有助于完善中国佛教文化研究的总体框架,对佛教考古学与美术史教学有直接作用,同时可为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