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敦煌遗书库”工程启动 全面挖掘敦煌遗书内涵   2012年01月12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方广锠等主编的《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前10册


“敦煌遗书整理成果展示发布会”近日在上海举行

佛教在线上海讯 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敦煌遗书,与殷墟甲骨、居延汉简和明清内阁大库档案,被列为20世纪初中国四大文化发现。由于历史原因,其中,不少敦煌遗书先后流散到了英、法、俄、日等国。

最近,由上海师范大学与英国国家图书馆共同编纂,上海师大哲学学院教授方广锠、英国学者Frances Wood(吴芳思)主编的《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前10册出版,全书将共约出版100至120册。近日在上海举行的“敦煌遗书整理成果展示发布会”上,展示了由任继愈主编的《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全书约150册,已出版142册)、方广锠等主编的《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前10册,被称为世界敦煌学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遗书流散多国是民族之痛 

全世界58000号汉文敦煌遗书,方广锠教授已掌握了其中的57000号,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接触敦煌遗书原件最多的人,这在敦煌学史上是空前的。因此,说起敦煌遗书,方广锠如数家珍。“敦煌遗书的流散,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一件特定的历史事件。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东西方许多国家的探险家在我国西部地区所开展的一系列探险活动,具有强烈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色彩,他们从中国盗走了大量文物,包括敦煌文物。”

方广锠介绍说,就敦煌文物流散而言,各国探险队的手段也各有不同。有的干脆采取盗窃的伎俩,像美国的华尔纳;有的采取了不光彩的欺骗手段,像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也有的部分是在敦煌购买的,部分是在莫高窟收集发掘的,像日本的大谷探险队、沙俄的奥登堡探险队。

“敦煌遗书的发现,是我国近代四大学术发现之一,对研究中国中古历史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的价值之大,怎么比喻也不过分。”方广锠说,敦煌遗书的流散,是我们民族的不幸,任何一个中国人讲起这件事就痛心疾首,所以就在学界留下了“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的说法。不过,敦煌遗书流散这件坏事,却促成了敦煌学在世界范围的兴起。但这不是说那些探险家就有功了,这是两回事。也不是说,如果这些遗书全部保存在中国,敦煌学就不会成为世界显学。历史是无法假设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把敦煌遗书的流散全部说成是外国探险家的抢劫、盗窃,这并不科学;现在,则美化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险家,我认为这样很不好。”方广锠说,作为一个从事敦煌研究的中国学者,尤其应该带头从事这种总结工作,并引导整个民族的反省,提高整个民族的历史科学意识、文物保护意识。

北图的遗书数量多质量好

长期以来,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敦煌遗书的精华部分已经都被外国探险家挑走了,剩下的都是研究价值不大的糟粕。对此种观点,方广锠做了分析和澄清。

最早大批得到敦煌遗书的是英国的斯坦因。当时藏经洞的敦煌遗书都捆扎成包,王道士成包地给他搬。王道士给什么,斯坦因就收什么,基本上没有自由挑选的余地。斯坦因不懂中文,也没有能力挑选。他的助手学问也不多,在挑选方面似乎也没有帮什么忙。

其次是伯希和。他是一个汉学家,中文不错。他虽然进入藏经洞,得以任意挑选,但他不懂佛教,而藏经洞遗书以佛教为主,这就限制了他的挑选水平。其实,伯希和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书,非汉文文献。至于佛教文献,他主要选取比较完整的、带有题记的、抄写精美的卷子以及佛经目录等。虽然伯希和自称经过他的翻检,精华已经完全选出,但事实证明他是在说大话,剩余的精华仍非常多。

1910年,敦煌遗书启运北京。到了北京以后,有关人员上下其手,监守自盗,这是敦煌遗书的第三次浩劫,后果相当严重。这一次把非佛教的精华文献几乎偷盗一空。只是因为他们对佛教不甚熟悉,所盗的佛教文献也大抵局限在比较完整的、带有题记的、抄写精美的等几个方面的卷子,因此,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佛教文献逃过劫难。值得庆幸的是,解放后,当年被这些人盗走的敦煌遗书,大部分又重新回到了北京图书馆或国内其他图书馆、博物馆。当然,还有若干现在还流散在私人手中,或者流散到了国外,主要是日本。

方广锠说,北图的敦煌遗书不但在实际数量上占据第一位,而且在质量上也足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敦煌遗书收藏机构相媲美。当然,不同的研究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不同收藏机构所藏敦煌遗书的价值观感也会不同。比如研究文学与历史的,会觉得英国、法国的资料在数量上要超过北图;而研究佛教的,必然会把注意力放到北京图书馆。

赴英国收集相关资料遇阻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敦煌遗书14000号,是敦煌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方广锠研究的重要对象。从1991年到2009年间,他曾7次赴大英图书馆做学术收集工作,得到了包括Fr◇∏cOsWOO◇(吴芳思)博士在内的多位英国学者的大力支持,并将阶段性成果《英国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录(斯6981号—斯8400号)》赠送给了该馆。但在工作中,大英图书馆的“国际敦煌项目(IDP)”人员却对方教授设置了种种困难,并无礼地要求方教授签下“授权书”,同意将他花了近二十年心血的编目成果电子文本交给英方。

对此,方广锠曾致抗议信给大英图书馆馆长。在信中,他义正词严地说:“馆长阁下,你想必清楚,贵馆所藏敦煌遗书是当年斯坦因在中国积贫积弱、有关人员愚昧无知的情况下,用极其不光彩的欺骗手段搞到的。此事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与权益。作为一个敦煌研究者,我主张在历史问题尚未解决之前,开放所有的敦煌遗书,采取合作的态度,供给全世界的研究人员使用。作为中国学者,我可以与世界任何一个平等待我的国家、单位、个人合作,但绝对不会答应企图强加给我的蛮横霸道的所谓‘授权书’。”

“敦煌遗书库”工程已启动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方广锠利用数据库从事敦煌遗书的编目工作,逐渐认识到可以用现代数据库技术建构一个“敦煌遗书库”,全面挖掘敦煌遗书内涵的各种知识点,形成敦煌遗书的知识网。“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再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工具,引入现有的实用工具,将可为敦煌研究者提供一个高端的网上研究平台。”方广锠说。

在方广锠和他的研究团队心目中,未来的“敦煌遗书库”拟设置“普及版”和“专业版”两大块。

“普及版”的对象是一般公众,任务是普及敦煌学知识,以提高全民族的文物保护意识、历史文化知识和敦煌学的知识水平。在“普及版”里将有敦煌介绍、藏经洞及文物流散史、精美石窟、壁画欣赏、敦煌史学、互动论坛等内容。在这个开放的平台里,任何人都可任意浏览、发表文章、跟帖评论。

“专业版”的目的是建设一个为专业研究者提供研究资料、帮助确定选题、评价研究成果、从事实际研究的多功能的高端平台。它将分为敦煌遗书总库、研究数据库、古籍库、敦煌知识库、壁画资料库等。

据悉,这项庞大的“敦煌遗书库”工程已经启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文:王蔚 图:刘志惠)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