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一行考察净土四祖法照大师遗迹   2012年01月19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念佛岩上院崇法院


崇法院内殿宇倾颓


念佛岩下院所在地

佛教在线陕西讯 2012年1月14日,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一行数人应洋县佛教协会的邀请,对洋县佛教净土宗四祖法照大师的遗迹进行了考察。此次考察受到了洋县佛教协会秘书长李心道居士的热情招待,在李心道居士的陪同和介绍下,大家考察了洋县部分佛教遗址,主要包括念佛岩、崇法院、塔林遗址和积庆寺遗址。

据洋县地方史志资料记载,唐代高僧法照曾经栖于此山岩石之下专念阿弥陀佛。宋大中祥符八年宋真宗赐额“崇法院”,上岩建毘卢殿,其左有东廊及神殿,其右有地藏殿及北禅堂,右南为中佛殿,殿前过楼,楼前有明王殿,殿上为钟楼,楼之西南相距数步有禅师塔,东南有锡杖泉、观音殿及土地庙,规模宏敞,款制壮盛。然而1966年灙河水库修建时,崇法院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下院岩楼亦于1970年灙河水库蓄水后被淹没。1990年,当地信众自发地在原佛殿地基上建起了三间殿堂,极其简陋,现已破旧不堪,幸有一个小院,尚能将门锁上。因前段时间此处发生塌方,现在墙体和部分房屋已经坍塌,殿堂内地面有较大裂痕和落差,墙体已经有多处裂开并严重倾斜,屋顶不蔽风雨。殿内的塑像佛、道并存, 中间三尊佛像,两侧有道教神像和民间信仰对象的造像,造型简单,工艺粗糙,大多造像有残损,整个崇法院殿宇倾颓,圣像剥落,摇摇欲坠。

念佛岩下院位于崇法院东数十步,传说法照大师在此念佛成道。据悉,2010年年初因灙河水库大坝加固工程使库内蓄水向外退泻,沉没水下四十年的念佛岩下岩开始显露,岩头的碑座和岩南边沿上的石墙、残砖碎瓦开始浮出水面。当时李居士等人根据《重修念佛岩记》、大悟禅师碑的尺寸对地表、碑座进行清理勘察。因为水库在这里修建,所以每当水位上升时下岩就会被湮没。庆幸考察时水位有所下降,下院的整体形状和位置都得以详细勘察。此处有一小型凸起的山岩,据李居士介绍就是当年法照大师依岩而建草棚的遗址。再往前数步,就可以发现当时遗留下来的柱基石,还有一座碑座,据说,这就是《重修念佛岩记》的碑座。当时在这里修建殿宇的平地,是用石块一层一层堆砌而成的,绕至对面山坡,那一层层的石块仍清晰可见。现在下岩遗址上除了几处柱基和碑座,已没有任何纪念性的建筑标志。

据介绍,在下岩北岸水边曾意外发现了高约50厘米的岩洞,洞口宽度仅可进一人,确系地方志史料所述“岩腹有洞,仅可容身”——法照祖师念佛成道之岩洞。但由于考察当日水位已完全淹没了岩洞,所以不能看到。崇法院西面,稍上山坡,即是塔林所在地,但现在已经没有任何遗迹。只有寥寥数棵古松屹立于此。

站在岩上东望,馒头似的释子山尽在眼前。与念佛岩一水之隔,约2.5公里,是法照祖师的诞生地,现属洋州镇孤魂庙村六组。从念佛岩往东南翻山梁、大约走1.5公里即到周家坎村后槽高家梁,这里则是法照祖师出家的寺院积庆寺遗址。

由于宋《高僧传》等史料记载法照祖师“不知何许人也” 、“不知所终”,很长时间以来关于祖师的籍贯一直众说纷纭。然而据刘长东等人考证,法照法师确系洋县人,他后来往来于山西与长安之间,很可能回过故里洋县。洋县地方史志如明嘉靖《汉中府志》、清康熙、光绪《洋县志》、雍正《陕西通志·人物》;民国《洋县志》、《洋县志备考》、《续陕西通志稿·金石》;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等保存了大量关于法照法师在洋县的遗迹资料,因此,深入祖师故里进行调查研究,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法照大师的身世、生平以及宗教修行和弘法活动等非常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据悉,今后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还将对法照大师的遗迹进行进一步的勘察,对法照大师的生平和历史作出更为真实、全面的研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