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大陆人在台湾:满载而归的佛光山因缘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2年01月22日

据中新网报道 台湾《旺报》两岸征文栏目今日刊文《大陆人在台湾-满载而归的因缘》,作者是来自大陆的交换生,通过一次偶然机会游览岛内佛教圣地佛光山,了解了台湾寺庙的生活,后经多次与佛光山僧人的接触后,作者称“收获了满心的欢喜,感恩这段难得的因缘”。

全文如下:

驻足台湾4个月,我三上佛光山,而且每次的经历都不一样。准确地说,这段缘,无关于信仰,却充满着奇遇。

初次慕名前往,我与同行的学长只是打算当一次纯粹的游客,但搭车时,碰巧遇上一群从台北来参加福慧家园周末共修的老菩萨,于是就好奇地跟着上了一个小时的课。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台湾的寺庙除了烧香拜佛外,还是一个上课的地方,师父们会开课教信徒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佛法化解烦恼。

接着,在一个热心师姐的指导下,我们从不二门拾级而上,走至朝山会馆,开心地用完美味的午餐,却闹了一个乌龙,因为我们在找去哪里付钱,负责的师父笑笑说:“我们不是开餐馆的,不需要付钱,”然后还塞给我们一把冬瓜糖,我与学长瞠目结舌。

继续登梯至大雄宝殿,在殿内师父和风细雨的教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向佛祖行三拜、问讯礼,还厚脸皮接受师父送的结缘品,不禁感叹:佛光山的师父们好亲切、好热情,跟大陆的法师真的很不同!最大的因缘,是我在下山的路上碰巧遇见了负责青年义工的师父,交谈后,她告诉我以后有空可以到本山挂单做义工,我便欣然留下了联系方式。

第二次上佛光山,隔了将近一个月。先是水陆送圣时的一袭尼泊尔长裙加浓妆艳抹,后是受五戒时的海清缦衣加素面清汤,两天之内角色转换之快以致印象深刻。而且这也让我有机会第一次在寺院中挂单,第一次排班做早课,第一次在几千人的大斋堂里过堂,真正体验了寺院的规律生活,新鲜感十足。但也了解到佛光山师父们的辛苦与不易,他们的生活并不是我想象中“青灯黄卷度一夜,敲钟念经过一生”那样轻松。

为了使水陆法会顺利圆满,师父们连续10天晚睡早起,一天平均休息时间只有3个小时,但是在信徒面前依然神采奕奕毫无半点疲惫之意,真佩服师父们的坚强意志力啊!此外,我也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法师,马来西亚、印尼、南非、奥地利……,真正见识到什么是佛教无疆界。还有很多法师拥有惊人的学历,但是他们深藏不露,谦恭待人,不得不说,佛光山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

赶在佛馆落成的前一个周末,我最后一次上了佛光山。先到樟树林滴水坊做了半天义工,点菜、上菜学当跑堂,在信徒吃完豆浆面、胡椒面或是叉烧饭后的称赞声中,我也沾得了半点荣光。后又到三好楼帮忙行堂,在山门那边帮师父扫地,拿到普贤殿慧义法师送的亲笔字,也巧遇心定和尚,留了合照,可谓是满载而归。

最初,我并非为了求佛而去,但是却在佛光山收获了满心的欢喜,感恩这段难得的因缘。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