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比睿山宗教首脑会议25周年暨世界宗教者和平祈祷集会在日举行   2012年8月9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比睿山宗教首脑会议25周年暨世界宗教者和平祈祷集会在日举行 

 

 

中国佛教代表团团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宗教者如何面对受难者》的演讲 

 

 

               会议现场

 

佛教在线海外讯 2012年8月3,比睿山宗教首脑会议25周年暨世界宗教者和平祈祷集会在日本京都开幕。来自中国、德国、美国、英国、泰国、印度、叙利亚、沙特、土耳其、日本、意大利、印尼等12个国家的各教团体,共1200多位代表出席了大会。

 

中国佛教代表团团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宗教者如何面对受难者》的演讲。

 

学诚法师在发言中指出,作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宗教者在面对灾难的受难者方面,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呼吁宗教者面对受难者应承担起四方面责任:宗教者当以解决受难者现实苦难为起点;以医治受难者心理创伤为重点;以塑造受难者崭新生命为期盼;以与受难者共同成长为终归。

 

比睿山宗教首脑会议始办于19878月,旨在通过佛教与其它宗教的对话及祈祷世界和平的集会,超越宗教和宗派的壁垒,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与合作,以促进世界和平。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曾应日本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长老的邀请出席首次会议,并作了题为《世界和平与宗教合作》的演讲。

 

学诚法师:宗教者如何面对受难者——在纪念比睿山宗教首脑会议25周年暨世界宗教者和平祈祷集会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283 日本京都)

 

宗教通常源自于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包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宇宙法则的敬畏等等。在这些对象面前,人类是那样的渺小,以至于当灾难来临时,人类显得是那样的无助。凭借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人类将人定胜天的信念也发展到了极致。尽管有些灾难,通过科学的预测与事后的补救,能够将对人类的伤害降到最低,但因为人类活动而对自然产生的干扰,并因此引发的灾难,大大削减了人类正面努力的成果。因此,与过往相比,对今天的人类来说,自然灾难所引发的苦难丝毫也没有减少。作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宗教者在面对灾难的受难者方面,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首先,宗教者当以解决受难者现实苦难为起点。在无情而又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难面前,受难者大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能够支撑自己生存的物质基础,乃至于身心受创。能够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的生活,医治受到伤害的身体,是此时的第一要务。宗教者可以发动众多的信众,来为灾区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与受难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这也是后续救助的基础。

 

其次,宗教者当以医治受难者心理创伤为重点。与恢复正常生活及医治身体病伤相比,受难者心理的创伤则是更加难以恢复。受难者或受到从未经历过的灾难的恐吓,或受到失去亲人朋友的痛苦。种种心理上的创伤大都会深埋心底,若不加以疏导,便会伴随终生,极大地影响受难者后半生的幸福感。宗教以其超越的时空观及对生命现象的洞察,通常能够给人以心灵的皈依和寄托,因此宗教者在医治受难者心理创伤方面,担负着世间人难以承担的责任。

 

第三,宗教者当以塑造受难者崭新生命为期盼。灾难对受难者身心都造成创伤,而宗教者的责任不仅是帮助受难者医治这种种创伤,更可以帮助受难者塑造自己崭新的生命。灾难不仅仅使人们痛苦,更能够让人们从中得到成长。没有经历困难和挫折的人生,很难具有深邃的智慧;同样,当人们经历从未有过的灾难时,也可以更加深刻的体悟人生,能够真正看开、看淡,认识到生命中真正宝贵的事情是什么。

 

第四,宗教者当以与受难者共同成长为终归。通常人们会以为受难者是弱势群体,是需要关怀的对象,这也使宗教者无形中会以帮助者自居。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帮助者和受助者是平等的。受助者应当心怀感恩,接受来自帮助者的帮助;同样,帮助者也应当心怀感恩,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帮助者或能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而价值感通常是决定一个人能否生活的幸福和快乐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宗教者在帮助受难者时,当自始至终心怀感恩,这看起来是在帮助受难者,实际上也是在帮助自己。

 

来自自然的灾难,是人类所恐惧和极力避免的。然而,这些灾难的价值不都是负面的。灾难让人们更加真切体会到和平的价值,从而不遗余力地维护和平;灾难还让人们更加真切体会到,能够健康的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从而使人们更加珍惜看似平凡的生活与生命。不仅如此,当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的人们遇到灾难时,能够引发真正的同情心。正是这种可贵的同情心,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人类的命运是那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