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上海原尺寸还原复制新疆石窟   2012年09月18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上海印刷集团工人在龟兹石窟原窟内进行色彩比对。早报记者高剑平图(翻拍)

  

近日,上海印刷集团利用数字技术,让古文物新疆龟兹石窟群以实体样式走到了上海。今年6月,耗资200多万元、历时一年的克孜尔第17窟复原洞窟模型于上海建造完成。9月25日,该“洞窟”将走出上海,走向山西大同参加2012国际壁画双年展。

 

印刷技术解决考古难题

 

新疆龟兹石窟群约从公元3世纪开凿,比敦煌莫高窟早300年,是中国开凿时间最早的大型石窟群。石窟群以克孜尔千佛洞为中心,汇集了古中原、印度、希腊及波斯的设计样式,建造了石窟雕塑和壁画艺术。克孜尔千佛洞中的600多个洞窟以及20000多平方米壁画的遗存现状是:石窟分散,壁画残缺破损,化学病害以及人为不良行为,正严重损坏着石窟的壁画色彩及其构造。

 

石窟壁画的永久性保存与保护是国际考古与科研方面的一大难题。在数字存储和实体还原之前,文物保护工作者对壁画保护运用最多的方法是绘画临摹,有很多画师在临摹壁画。

 

“临摹一是耗时巨大,会牵涉到很大的投入成本,二来还原度不是完全准确。但临摹最大的优点是色彩好,因为它是用矿物质颜料画出来的。”上海商务数码公司总经理张晓迁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的趋势已经逐渐脱离“临摹”这条老路,张晓迁以日本为例介绍说,“日本包括东京大学在内的许多大学等都有专门的文物研究院,以前多采用临摹,但现在因为数字技术实在发展太快太便捷,他们也改变了思路。”张晓迁不认为临摹壁画会比印刷壁画更有收藏价值,“假如说某个新疆洞窟塌了,我们这边的实体洞窟就是原物,复制品也具有和原物一样的价值。”

 

三年前,上海印刷集团及其下属的上海商务数码公司,开始与新疆龟兹研究院接触,探讨数字保护龟兹石窟群的可能性。最终,两方选择了以克孜尔千佛洞第17窟为第一期试点工程,力图抢救性保存新疆壁画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