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结合文献学与语言学 兼顾外在与内在证据——《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述评   2014年3月10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

方一新等著

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汉译佛经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早期译经的翻译时代和译者已难确考,传抄翻刻过程中出现文字讹误和用语改动也不少见。要真正发挥佛经译文的语料价值,就应尽可能确考译经时代和译者,运用校勘手段最大限度恢复其原貌。方一新等著的《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以下简称《考辨研究》)是该领域迄今最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以往对疑伪佛经语料的运用呈现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对佛经翻译年代不作甄别,直接以《大正藏》的题署为据,这就难以得出可靠的研究结论;另一种倾向是完全抛开疑伪佛经,因其翻译年代不确,而放弃本可发挥重要语料价值的大量经文。《考辨研究》确考了一大批疑伪佛经的翻译时代,其成果有利于学界很好地避免以上两种倾向。

 

《考辨研究》针对考辨对象的具体情况,给出一些恰当的考辨结论。较典型的有,明确指出真正的译者。确定了译者,同时也就确定了翻译时代,如题名安世高译的《慕魄经》“并非安世高所译,而是竺法护所译”。明确指出翻译时代,如《兴起行经》“不是东汉译经,其翻译年代可能晚至东晋,但肯定在南朝梁《出三藏记集》的编撰年代之前”。确定翻译时代的上限:《杂譬喻经》“不是东汉支娄迦谶所译,也不是东汉译经,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从词语和文献的角度看,这部经的翻译年代不会早于东晋”。

 

《考辨研究》主张文献学考察和语言学考察相结合,外在证据和内在证据兼顾。

 

文献学考察方面,如第十章“《分别功德论》考辨”,先详细介绍10种佛教经录参差不齐的著录,继而介绍《经律异相》、《法苑珠林》的引述,又据北魏菩提流支译《佛名经》卷八“南无《分别功德论》”等材料,阐明其流传情况,进而考察音译词和意译词、普通词语和习语,以及被动句、疑问句等句式,最后得出结论:“《分别功德论》不早于东晋,这与本章从文献、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考辨的结论是相同的。”

 

语言学考察项目有三个方面:词汇标准、语法标准与行文风格。各语言项目均有明确的提取原则,以此为指导,考辨每部疑伪佛经时,结合不同经文的用语实际情况,通过与译者确凿及译出时代肯定的译经用语相比照,揭示其特殊用语,并以之为据,推断其翻译年代和译者。

 

书后附录三是语法资料,分类详例东汉译经被动句227例,疑问句744例,共计971句。这些资料既很好地支撑了正文相关部分,又避免正文中因例句过多淹没分析论证;同时,这个附录本身就是有独立学术价值的资料长编,可供后来的研究者借鉴。(作者:顾满林)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来源:201431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