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学者称“上帝”本是中国本土宗教概念 存于甲骨文   2014年7月23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日前,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深圳西西弗书店和后院读书会主办的作为皇家宗教的上帝崇拜”——学者杨鹏《上帝在中国源流考》新书沙龙,在深圳华润万象城4楼西西弗书店举行。该书作者杨鹏现场分享了他对于中国皇家宗教——上帝崇拜的研究心得。

 

当天出席沙龙的还有深圳社科院文化所副所长魏甫华,剑桥大学考古系博士候选人汪佑霖,深圳特区报评论员、后院读书会创会会长王绍培,江西景德镇学院人文系教授张慧敏等评议嘉宾。

 

甲骨文里上帝已经存在了

 

学者杨鹏介绍,《上帝在中国源流考》,是他正在准备的另外一部大书的前期理论铺垫。这本书主要是对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上帝的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然后站在上帝的基础上对中国的思想史展开分析。从上帝这个角度去看待中国思想史的学者很少,这是我一个初步的尝试,希望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上帝学上帝神学

 

在杨鹏看来,讲到上帝这个概念,大家就会想到基督教。其实上帝这个概念,本来是中国本土宗教的概念,在商朝的甲骨文里,上帝已经存在了。一直到清朝结束,上帝祭拜一直是君王朝廷的宗教传统。在商朝甲骨文中,称至高神为上帝。到周朝的时候,称至高神为上帝皇天上帝,是对同一至高神的称呼,异名同谓。至高神的概念,也存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用语中,比如听天由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由天定,故是命运的至高主宰。

 

然而,敬上帝,敬,这是中国君王朝廷几千年的传统。但为什么上帝成了基督教的概念呢?杨鹏解释,明清时期来华传教的利玛窦等人,用上帝天主来翻译《圣经》中的至上神,从此上帝这个中国本土至上神的宗教概念,就逐渐成了基督教至上神的概念。利玛窦等人用上帝来翻译《圣经》,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上帝概念,与基督教至上神的内涵相同,可以用上帝来翻译。由于基督教的发展,在中国百姓的意识中,上帝就等于至上神了。

 

此外,杨鹏还表示,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中,特别强调集体主义,但在宗教领域,是极端个体主义的,这是一个有趣的社会学现象。他说: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中,最具公共性的信仰,就是上帝信仰。君王为了统治的需要,垄断了具有集体行动能力的宗教,放任百姓去寻求消除了集体行动能力的个人化宗教。基督教进入中国,与传统的中国君王垄断上帝崇拜有内在矛盾。人人信上帝,就是人人皆天子了。人人信上帝,就意味着信上帝的人们有了共同信仰对象,从而有了集体行动的能力。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政治——宗教结构,公共性的宗教归天子,个人性的宗教归百姓。公共性的宗教的大众普及,是公共领域人与人平等的重要条件。

 

孔子有超越鬼神的更高信仰

 

值得一提的是,杨鹏对孔子的信仰进行了分析。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回避。但孔子回避鬼神,并不能因此说孔子没有宗教信仰。要弄清孔子这方面的思想,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在孔子时代,是什么意思,在孔子时代,指人死后的灵魂。即便今天,我们中国人都隐隐约约觉得,人死后还以某种方式存在,所以仍将清明节去扫墓视为大事。如果清明不去扫墓,人们会觉得欠点什么,这就因为相信仍然有存在。杨鹏说,此外,在孔子时代,指的是自然神,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并不是今天大家心中的的概念。今天中国公众心中的概念,更多是指基督教流行以后的的概念。

 

他认为,孔子所说的敬鬼神而远之,众人把孔子这句话理解为孔子没有宗教信仰对象,这是误解。此话意味着要求远离”(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这正好不是因为孔子没有信仰,而是因为孔子有超越鬼神的更高信仰,所以他才开始对鬼神采取了远离的态度。孔子是信天的,是信上帝的。《论语》上记载: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所以,在孔子心中,是至高无上之神,如果获罪于,其他任何神都帮不了你。

 

杨鹏表示,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是要告诉人们要信仰,而不要去敬鬼神“‘鬼神是低级的东西,祖先崇拜和自然神崇拜是低级的,不值得崇拜。孔子性格温和,他不像沙漠中的犹太人摩西那样个性暴烈,对敬拜鬼神的人大开杀戒。孔子是告诉人们要敬鬼神而远之。虽然他们的性格气质不一样,但在超越鬼神、升向至上神这个方面,他们的取向是一样的。

 

对理解自身文化传统非常关键

 

围绕杨鹏对于上帝崇拜的阐述,深圳特区报评论员、后院读书会创会会长王绍培表示,上帝在中国这个说法非常有意思。首先说明我们中国传统中也是有上帝的;第二,这个外来的上帝和中国传统的上帝是一回事吗?第三,利玛窦在把《圣经》翻译成中文时用了中国本来就有的上帝,让中国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安顿。

 

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谈到过宗教信仰的等级化。他说从氏族到封建,宗教家的一个工作就是把神灵分类,并理出一个尊卑贵贱的关系来。《周官·大宗伯》的分类是:一是天神,二是地祗,三是人鬼,四是物魅。天神包括日月、星辰、风雨等,但又有一个总天神。《礼记·王制》说: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境内名山大川。《说苑》一书亦说:天子祀上帝,公侯祀百神,自卿以下不过其族。这就是杨鹏先生所说的君王垄断了上帝崇拜,也就是宗教信仰的权力等级化。

 

深圳社科院文化所副所长魏甫华则认为,杨鹏通过对中国典籍的梳理,发现了中国也存在过一个上帝,其内涵和《圣经》里的上帝一样。这已经有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证据,实际上对我们如何认识自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涉及到近代以来中国语言和概念的污染问题,这已经导致了我们理解自身的文化存在断裂意识。所以,杨鹏先生梳理中国典籍中很多基本概念的本来含义,实际上对我们理解自身文化传统是非常关键的。

 

然而,江西景德镇学院人文系教授张慧敏却持有另一番看法。我不认同作者所言的中国宗教的个体性之说。杨鹏先生要强调的是宗教情绪凝结成的集体的组织能力,且认为中国权力建制中有摧毁组织能力之迹象。关于这点要厘清的问题很多,一时难以说全,仅举几点:其一,尽管在基督教的上帝膜拜中似乎出现某种集体情绪,但不要忘记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强调的个体直面上帝之举。其二,貌似教会中的兄弟姊妹的大家庭之,其实存有对个体之家的否决(圣经中有耶稣对圣母之言)。也许杨鹏先生之摧毁论来自当下政治与宗教的某些微妙现实,但对于源流考偏离了论证之实。其三,关于祭天拜地,一神与多神之论,可能需要审度。张慧敏说。(文:魏沛娜)

 

(来源:《深圳商报》)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