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刘仰:反对儒学宗教化 传统文化活起来需不断扬弃   2014年9月19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如何让相对静止的儒学理论发挥其延续千年的生命力,使其再次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如何改变当前日益商业化的礼仪,恢复其儒家文化本真?齐鲁网记者就此采访了著名电视媒体人、文化学者刘仰。

 

“简单一句话,就是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用一两句话又未必能说透儒家文化重要在什么地方。我觉得我们要从几个方面来讲这件事。”谈起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刘仰告诉记者此前他思考了很久。

 

反对将儒家思想宗教化  真正的儒学可从容讨论而非简单的接受或否定

 

刘仰说首先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就是儒学和宗教的关系。受西方舶来思想的影响,某些研究者以及群众把儒家学说视为儒教,刘仰认为把儒家学说宗教化是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它会导致人们放弃自己的思考,以狂热代替理性。

 

“必须指出的是不管在以前的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确存在将儒学宗教化的倾向,不管来自内部的还是来自外部的将儒学宗教化的倾向都是有害的。”谈起近年来国内外某些专家学者将儒学宗教化倾向,刘仰明确表达了反对意向。

 

“如果我们把孔子视为一个有丰富哲学思想的人,我们就可以从容地探讨儒家学说的真正内涵。如果我们把孔子当作一个神,把儒家学说当成一种宗教,我们除了单向地接受它,或者抛弃它,就没有其他的选择。真正的智慧,来自理性的思考和经验的总结,面对孔子也一样。因此我认为真正的儒学绝对不是宗教。儒学不是宗教,它比宗教走了一条更丰富的发展之路。”刘仰告诉记者。

 

在刘仰看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刘仰向记者举例说中国成功地保持了多神体系的同时实现了意识形态的统一,这在其他国家则是不可想象的事。

 

中国社会在自然崇拜的轨迹上发展出了至上的统一的自然崇拜对象,并为全社会所接受,这个崇拜具有了最大的包容的天性,从而塑造出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极具包容性的性格,这个崇拜物就是“天”。而孔子的儒家学说最终以知天命为最高境界,统治者号称为天子,天成了中国人心中的最大,儒家文化在促进民族融合,促进国家统一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党内有一个重要的著作就是前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所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在书中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儒家学说进行批判性的继承,既体现了‘古为今用’,又做到了‘推陈出新’,是吸纳儒家文化精髓的典范,我认为下一步应该将重点放在儒学和党内重要理论思想上研究上来,争取形成重大理论突破。”

 

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要汲取传统礼制精髓又要不落窠臼创新

 

“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不能老说这是遗产,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我们要让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发挥作用。”刘仰告诉记者说,“要把传统文化和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既要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也要迎合社会需要。”

 

传统文化怎么样才能“活起来”?刘仰对当今礼仪形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重大礼仪上,既要遵循传统,又要符合时代要求不落窠臼。”

 

刘仰告诉记者,曲阜号称礼仪之邦,而礼仪之邦中的“礼”发端于周公,孔子“信而好古”,所以在维护礼制完整传承性方面不遗余力。

 

“作为比如婚礼,从周朝就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道程序,这个‘六礼’发展的相当完备而且延续2000余年,到了近代‘六礼’在大部分地区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商业化气味甚浓的现代婚礼,如何从传统文化之中汲取养分,在婚礼庄严、神圣的同时,又不要有那么重的商业气息,值得我们思考。”(作者:郝爱印)

 

(来源:齐鲁网)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