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红炉点雪——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研究中心禅意书画邀请展侧记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4年12月30日

 


 
    2014年12月25日至2015年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研究中心的同仁们在辞旧迎新之际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禅意书画邀请展。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和原武警司令员吴双战上将、中国文联副主席夏潮先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台湾佛光山创始人星云大和尚、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申万胜将军等欣然为展览题字。展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院工会、院书画家协会主办,由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协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作首席专家、院书画家协会主席何劲松先生在展览“前言”中指出:“禅由早期的禅定之禅走向禅宗之禅,是儒、释、道交流融合的产物;因此,禅意书画所要探讨的也正是书画艺术与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系。禅的“心一境性”,与书画创作的心理条件极为一致;禅学的“心”本体以及“明心见性”之纲领,影响所及,书画艺术亦朝向表达心性的写意方向发展。中国书画最终走向文人写意一途,实基于旷日持久的禅学运动。坚持以“心”为本体的禅和禅意书画,既强调“外师造化”,更强调“中得心源”,由自证自悟来达到个人主观心性的表现,摆脱外在规矩的束缚,自我作古,自出新意。这种“新意”,在禅学则为禅境,在书画则为意境。禅的特点在于即体即用,其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始终能成为书画艺术的指导思想。”何劲松教授还将禅意书画的宗旨具体概括为:“以笔墨作参禅之阶,以意象显真实世界。”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研究中心的同仁们在积极从事禅意书画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大胆地开展禅意书画的创作实践,以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目前,禅意书画方面的专著已陆续出版,同时禅意书画已被确立为创新型学科,并被开设为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培养方向。
    此次展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卓新平所长的题字用工整隽永的笔墨介绍了宗教与艺术之道的殊途同归,原武警司令员吴双战上将的“古今鉴言三则”以碑入字,彰显铮铮铁骨。如台湾佛光山的星云大师亲笔所书“禅意书画”四字,包含了对该理论的殷殷期望。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和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的字迹书风虽不相同,但都包含以笔墨涵养天地之道的探索。
    作为学科带头人的何劲松研究员,以大气雄浑的书法、新意盎然的梅花、浑厚润泽的山水搭建起勾连书画艺术与禅意的桥梁。结字的遒劲、老梅的斑驳、细雨迷蒙的江南山水体现出“万物皆备于我”的自然,黑与白、浓与淡,激烈的视觉反差与匠心独具的意境营造显示出以万物参禅、以禅含蕴万物的意境。嘉木扬·凯朝研究员、聂清副研究员的作品或以蒙文、藏文入书,体现了书法在多种文字上的魅力,或恪守传统,力求笔精墨妙,文字、章法虽不尽相同,却都体现出禅意的包容与博大。同道师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小涛副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王元军教授、叶培贵教授、甘中流教授、解小青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梁新颖博士、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理论部耿安辉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研究中心理事苏光友先生、东方禅艺书画院院长钟文芳先生、中国生态书画院副秘书长王家斌先生、中国长城书画家协会王万珍等人的书画作品或意蕴清新或挥洒淋漓,展现出书画艺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更为难得的是其中暗含了对禅意不倦的探讨,所书内容多为佛经章句或高僧禅语,所绘山水、花卉直抒胸臆又暗含禅机。通过对物象写意式的表现,达到了以心体察物象,再用“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除诸位师长们之外,目前正在学习禅意书画专业的博士后、博士生们也展示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书作和画作,如李逸峰、陈粟裕、查律、肖建军、胡吉连、李静月、王鹏飞等人师法诸家的书法,又如张小燕、金延林、赵淑伊、石岩等人的工写兼备的绘画创作,无不展现出艺术与宗教相契合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景德传灯录》记潭州长髭旷禅师参见石头希迁,“石头曰:汝见什么道理便礼拜?师曰:据某甲所见,如红炉上一点雪。”这是禅林中一段有名的公案。佛教谈圆融,而且是承认以差别为前提的圆融,实即对立之统一。宋人王质也说他“夜宿金山之方丈,不得寤,信手而抽几案文书,得此阅之,至红炉点雪,恍然非平时之境。” 可见熊熊的炉火和皎洁的雪花这种人心营构之象既可给人以开悟之机,也可让人得享深深的禅悦!

(供稿:陈粟裕,摄影、编辑:苏杭)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