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环境哲学:老庄研究的新拓展   2015年3月6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老庄道家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其研究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政治、美学、文学、养生、管理、谋略、处世、经济、法律、教育、伦理、自然科学等数十个领域,由此彰显出老庄思想的现代性与世界性。而老庄思想可以和当代生态哲学相通,则已成为学界共识,诚如美国科学家卡普拉所指出的:“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是最完美的生态智慧。”不过,关于道家生态思想的研究,论者很多,有学术深度和思想高度的论著却并不多见。谢阳举教授所著《老庄道家与环境哲学会通研究》体现了作者对老庄道家生态思想研究的新开拓,是近年来学界关于该问题研究的可贵成果。

 

《老庄道家与环境哲学会通研究》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为“老庄哲学新论”、“环境思潮的兴起和当代学术范式的转变”、“老庄哲学与环境哲学”,显示出作者由中及西、中西会通的致思特点,反映其以老庄道家思想为本位、由此提出如何建构具有中国话语特色和世界性意义的环境哲学的价值追求。作者从环境哲学的视角对老庄思想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如指出老子将整体世界及其状态和过程当作思考的对象,使得老子哲学具有某种最早的环境思维的性质;老子要求人类尊崇道与自然,这是环境哲学不可脱离的原则;老子自然概念的实质表明老子哲学不但是状态哲学,而且是稳定平衡态的哲学,因此可以与环境哲学、生态哲学会通;老子主张包容万物,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是一种宇宙伦理情怀,可以扩升为环境伦理法则;庄子逍遥思想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认同自然,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特别具有生态智慧的哲学家,如此等等,都体现出作者对老庄道家思想进行生态诠释的广度与深度。

 

同时,本书准确地把握住了现当代西方环境哲学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及其基本内容,揭示出环境哲学有别于以往哲学的持续的、有机的、整体的世界观和“因任自然”的价值观,从而合理地建立起了一座老庄道家思想通往环境哲学的桥梁。作者进而认为,与奈斯的深生态学哲学相比,老子更是讲究“深”性思考的哲学家,庄子提出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伦理,这都显示道家哲学的普遍性、深刻性和永恒性。无论从世界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层面,都可以看出老庄道家思想正在急速复活和生长,有可能成为救治现代文明异化的要素,这是因为,古今中西、科学与人文、人与自然等多维问题都能够在道家哲学中得以调适和整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不是对老庄生态思想作简单的肯定,而是指出,中国虽然有亲近自然的道家文化,老子被西方奉为世界环境哲学的先祖,庄子被列入世界历史上50个环境哲学家之一,但古老的道家文化与我们当今时代需求的环境哲学还有很大的距离,甚至与西方环境哲学的建设性成就相比也有明显的不足,这是一种十分理性而清醒的正确态度。作者既看到了老庄道家与西方生态思想、环境哲学相互会通的一面,也注意到道家思想的中国特色,并立足于思考道家在形成中国话语的环境哲学这一艰难复杂过程中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者对待道家文化的态度既不是盲目乐观,也非妄自菲薄,而是充满着清醒严峻的反思,由此致力于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与国际视野下的创造性转化,并在与西方兴起的环境哲学的会通研究中充分发掘老庄道家跨越历史、连接现实、面向世界的哲学智慧,这也许正是我们在今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由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

 

崔大华先生曾指出:“在现代观念背景下,道家思想在获得新的理解和确认的同时,则显示出它可能会是属于未来高文化、高理性人类的一种哲学选择。”当今时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个时代最迫切需要的时候,道家哲学以其特有的超越性、现代性和深刻性而可堪大任,因此,东西方学者不约而同关注道家所蕴含的生态智慧绝非偶然。不过,如何从生态的角度合理解读老庄思想并与西方环境哲学进行深度会通,并对建构中国特色的环境哲学有所助益,需要学界付出极大的努力。显然,《老庄道家与环境哲学会通研究》一书为此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老庄道家与环境哲学会通研究》,谢阳举著,科学出版社201411月,72.00元。(文:刘固盛)

 

(来源:2015225日《中华读书报》,引自光明网)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