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梵蒂冈博物馆——艺术和宗教巅峰对决   2015年3月30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圣彼得大教堂的钟声敲响之时,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在梵蒂冈上空回荡,召唤着来自全世界的朝圣者,其中既有虔诚的天主教徒,也不乏炽热的艺术爱好者。作为一个天主教徒,看到罗马教皇要行单腿跪地礼,而据不少人的经验,当他们接近伟大作品的时候,双膝会不由自主地弯曲起来。宗教和艺术,究竟哪个更令人肃然起敬?也许我们可以在梵蒂冈博物馆做个试验。

 

百年“老店”

 

在世界顶尖的博物馆中,梵蒂冈博物馆被公认为完美融合了宗教和艺术的最高境界。梵蒂冈博物馆能够成为世界最超群的博物馆之一,与罗马教廷五百年的倾力经营有很大关系。梵蒂冈宫殿始建于1377年,原本是历代罗马教皇居所,教廷收藏艺术品始于16世纪初教皇朱利叶斯二世在位之时,自18世纪后半叶起才辟为博物馆对外开放。梵蒂冈博物馆总共拥有一千四百个展厅,收藏着古希腊罗马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上万种稀世珍宝,历代教皇不同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趣味决定了这些艺术品的多元化。

 

博物馆分为十二个小博物馆和五个艺术长廊,广为人知的有西斯廷礼拜堂、拉斐尔画室、八角形庭院、庇奥克里门提诺美术馆、缪斯厅、圆形大厅、梵蒂冈图书馆和画廊。和卢浮宫以及大英博物馆不同的是,这些小博物馆和艺术长廊连成一体,曲折幽深,绵延六公里的展线上,艺术品像一个接着一个的巨浪冲击着参观者的视觉,令人喜不自胜。

 

《拉奥孔》的恐怖美

 

古罗马受古希腊艺术传统影响至深。罗马人并不是一个有艺术天分的民族,也不是天生为征服世界而奋斗的民族,他们最初是一群勤劳务实、质朴健康的农民。当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开始拼命反抗时他们才万分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比敌人强大得多。罗马民族顺理成章地由反抗者变成了进攻者,在征服的过程中他们接触了希腊文明。具有强大渗透力的希腊文明以各种方式催化着罗马人,把他们由土包子变成艺术鉴赏者——如果有人说希腊人是罗马人最好的教师,罗马人是很愿意承认的。

 

学生对师长的这种崇拜在庇奥克里门提诺美术馆显而易见,该馆陈列的雕塑大多是古希腊雕塑家的作品。《克尼多斯维纳斯》以古希腊第一件全裸形态的女神维纳斯像载入雕塑艺术史。普拉克西特列斯创造的女神对文艺复兴时代的人重新发现女性身体之美进行了启蒙。古希腊艺术家并不追求至善至美,他们的理想是“万事适度”。在不知人体解剖和透视原理为何物的时代,古希腊人完全凭借对 “适度”的奇妙感受来创造作品。维纳斯自然转动的腰肢成S形姿态,圆浑平滑中见出微妙凹凸的变化之美,无不体现出古希腊人“适度”的生命理念。

 

1506年,在罗马埃斯奎力诺山丘题图斯浴场,《拉奥孔》如显灵般出现在目瞪口呆的世人面前。《拉奥孔》完全可以和古籍对号入座,《博物志》的作者老普林尼宣称他见过这座雕像,说“在所有的绘画和雕塑中,《拉奥孔》是最值得赞美的”。雕塑出土之后,上至教皇,下至民众,无不为其散发的恐怖美所震撼。在神话中拉奥孔是特洛伊的阿波罗神祭司,他违背了保持独身的誓言,于是阿波罗派来两条海蛇将他和两个儿子缠死。和五百年前相比,这座雕塑今天看起来依旧惊心动魄。拉奥孔拼死挣扎,每条筋络爆发出求生的强力,却无济于事,他抓住一条蛇,但另一条海蛇叼住了他的腰,左侧的长子想把腿从蛇的缠绕中拔出来,右侧的次子已被缠紧,绝望地向后仰去。立在三个苦痛而扭曲的身体面前,观者会不自觉地肌肉紧张,血管扩张,继而身体本能地后撤,不失为一种有趣的体验。

 

 

 

拉斐尔的“理想国”

 

上帝在创造天才的时候是加倍用心创造的,拉斐尔很早就清楚自己是这样的幸运儿。他的翩翩风度和艺术才华不相上下,这使得意大利那些最残暴的达官贵人都把年轻的艺术家置于保护之下。教皇朱利叶斯二世也用类似父爱的感情溺爱他,同时并没有忘记借用拉斐尔为上帝增添荣耀。

 

朱利叶斯二世不喜欢住在前任的房间,决定搬到另外的房间,他委托拉斐尔抹去这些房间的壁画重新创作。此项工程一直延续到拉斐尔去世,这些画室最终成了梵蒂冈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拉斐尔的工作从签字厅开始。这里本来是教皇签署主教所呈文件的地方,教皇把这个舞台交给拉斐尔,于是雅典学派和罗马教会、柏拉图和但丁、维纳斯和圣母玛利亚、阿波罗和耶稣,这些人物一个接着一个登场。厅内四幅壁画《教义争论》、《雅典学派》、《帕纳苏斯山》、《智慧、温厚和毅力》象征了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就像精心推敲而成的诗句一样,构成一个体系完整的“理想国”。

 

拉斐尔懂得如何描绘人的心灵,在智慧与圣洁之间、欢乐与哀愁之间达到微妙的平衡。他对自己的技艺异常自信。曾有两位红衣主教在画室里看过他的画作,打趣说拉斐尔把耶稣的两个弟子圣彼得和圣保罗的脸画得太红了。拉斐尔振振有词:“我是故意画成这样红的!”主教们感到不解,拉斐尔说:“他们在天堂里看到你们这样的人在治理教会,所以脸红了。”这就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他们虽然臣服于教皇,但对教会的尊重开始淡漠,也不再把精力用于等待永生的降临。当中世纪的思想坚冰融化为灵动的泉涌,才会通过拉斐尔之手诞生诸如《雅典学派》的巨作——其散发的理想光芒和生活气息是文艺复兴精神的最好注解。

 

拉斐尔几乎没有遭遇过生活的挫败,除了死亡。保护人争先恐后地给他工作,给他名誉,给他报酬,他总是欣然接受,然而死神早早地找上了门。画家离世时才刚满三十七岁,死前五天还在创作一幅名为《超脱》的画作,主题是耶稣从人世的荆棘丛中升为不朽。这是拉斐尔唯一没有完成的作品,他躺在棺材里的时候,人们把这幅象征画家命运的作品放在他的身边。

 

西斯廷礼拜堂

 

罗马这个地方,艺术界内部竞争激烈。建筑师布拉曼特不怀好意地向教皇建议让米开朗基罗去画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他知道米开朗基罗喜欢做雕塑,不喜欢搞壁画,况且是在高得吓人的脚手架上仰头工作。面对强硬的教皇,米开朗基罗的拒绝无效。但他的让步并没有像布拉特曼指望的那样倒霉运。多亏布拉特曼,米开朗基罗将西斯廷礼拜堂变成了自身卓越才华的天下,让后人有幸观赏到如此壮美的作品。

 

米开朗基罗将总面积为五百平方米的天顶分为中央和周围两部分,用九幅中心画面组成上帝创造世界全过程的《创世纪》,分别是《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惑与逐出乐园》、《诺亚献祭》、《洪水》、《诺亚醉酒》。这幅以创造和毁灭为主题的画面花了米开朗基罗四年的时间,这个硬汉子忍受着肉体的极大痛苦,用上帝为创造美而为他造出的手勤奋工作着,以真人尺度描绘了三百四十三个人物,十二位先知的高度甚至达到三米。

 

二十五年后,他在礼拜堂祭坛墙壁上开始创作《最后的审判》,他视之为《创世纪》的姊妹篇。在壁画上,耶稣被密密麻麻的人围住,此时的耶稣已经不是爱之神,而是成了复仇之神。他曾经来到尘世拯救世人,可是愚昧无知的人类拒绝了他,现在他回来了,这次却是来审判尘世的。耶稣没有丝毫的怜悯,只有毫不容情的公正,他挥舞着手臂,做出宣判,只有极少数人上了天堂,绝大多数人要下地狱。结果此画还未完成,米开朗基罗就遭到了各方攻击,最愤怒的是教廷典礼局局长,因为米开朗基罗把他画成了阴曹地府的判官米诺斯。

 

歌德在游览西斯廷礼拜堂时曾感慨地说道,“没有到过西斯廷的人,无法了解一个人力量能达到的程度。”事实上,这幅巨作差点半途而废。在工作时,米开朗基罗从脚手架上重重摔下,腿部受了重伤。他认为自己完了,把自己关在家里等死,任何人也不接见。医生只好从窗户爬进去给他治病,伤愈后他重新开始工作,直到六十六岁时才完成这幅旷世之作。

 

米开朗基罗一生忙碌,连开玩笑的时间都没有。与拉斐尔一样,他不在乎顶撞教廷,而且更具个人勇气。当教皇认为《最后的审判》中裸体太多,建议给他们画上衣服时,米开朗基罗直言不讳地回答道,“请陛下照料他们的灵魂,让我照料他们的肉体吧!”(撰文/田小满)

 

(来源:搜狐网)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