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汲取禅宗思想滋养 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禅廉文化建设研讨会专家发言摘登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5年12月1日

本期主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汲取禅宗廉洁思想滋养,推动廉洁文化建设,1113日至14日,光明日报社、湖北省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在“禅宗祖庭”——湖北黄梅县联合举办禅廉文化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60余位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禅宗思想与廉洁文化”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更宽广的视野观照优秀传统文化

 

 

湖北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会长  问青松

 

禅廉文化是湖北传统廉洁文化的靓丽品牌之一。开展禅廉文化研究的意义,在于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在于推动当下的廉洁文化建设;在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研究和弘扬包括禅廉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复兴,其中必然要求文化的复兴。实现文化复兴的任务更加艰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批判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贫富差距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等人类面临共同难题的需要。这是广大社科工作者的应尽职责,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伟大使命。

 

第二,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高度,以创新发展的理念引领传统文化的研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结合湖北和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的实际来看,开展传统廉洁文化研究,必须坚持创新,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果。几年来,研究会先后组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一起,就道廉文化、孝廉文化、勤廉文化、诗廉文化、禅廉文化进行研究,形成了湖北廉洁文化的品牌。这些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我们要继续以创新发展的理念为引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比如,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楚文化中也有丰富的廉洁文化资源,需要我们去挖掘和阐发。此外,湖北还有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的廉洁文化,都值得研究。要用创新的思维,创新方式方法,深入研究这些优秀的传统廉洁文化,并把研究传统廉洁文化与建设现实廉洁文化紧密结合,为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作出新贡献。

 

第三,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善于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统文化本身十分讲究笃行、躬行。我们特别要在践行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要注意克服知而不行、言行不一的毛病。

 

慧能伦理思想的当代启示

 

 

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原主任  杨曾文

 

慧能的禅法思想主要有三点。一是强调众生皆有佛性,可通过自修和“识心见性”达到顿悟,“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一悟即至佛地”;二是以“无念为宗”,寄坐禅于自然无为和日常生活之中;三是强调在日常修行和生活中必须遵循五戒、十善等佛教伦理,通过行善止恶、利益群生和克制贪嗔痴来净化心灵,以便将掩蔽自性的“妄念浮云”清除,使清净自性显现。前两点是为了达到解脱成佛的至高目标,后一点是为了达到道德圆满、成就完善人格。

 

慧能的这种思想,为中国历代著名禅师继承。他们适应中国以儒家为正统的社会环境,将儒家和广大民众熟悉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与佛教的道德思想结合,一起纳入道德的善的范畴,从而促进了儒、佛思想的会通,既扩大了佛教道德的内涵,也促进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思想的充实和发展。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蕴含着近现代中国佛教界提倡的人间佛教的因素。近现代高僧太虚主张佛教必须契理契机,适应时代进行革新,主张佛教必须重视人生、贴近人生,以改善人生和完善自我为基础,然后才是去实践更高级的佛法,通过体悟真如实相而达到解脱成佛。

 

当代中国佛教界已经达成致力实践人间佛教的共识,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个时刻再回头看《六祖坛经》,可以看出当年慧能大师在创立顿教禅法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佛教教化的最基本要求——引导信众通过净心来加强道德修养,从事慈悲善行,制止一切恶行。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弘传任何高深的佛法,皆应引导人们行善止恶、净化心灵、增进道德修养;教导信众若要“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必须从日常修持佛教道德做起;只有完成完善的人格,才有可能进而修证成佛。

 

禅宗文化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具有实践价值

 

 

湖北省黄冈市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  梅守福

 

禅宗文化重在“净心修心”,其中所包含的廉洁思想在当代廉政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以敬畏之心破无忌。禅宗思想具有敬畏观念。如果时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就会做到为政清廉。

 

以慈悲之心破嗔恨。禅宗认为慈悲心为修行的根本,破除嗔恨的要津就是要有慈悲心。若能心存慈悲必定会心系百姓、奉献社会、服务人民。

 

以禅定之心破妄念。《六祖坛经·坐禅品》强调修行者应不为外物所左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只有严以修身,把牢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以般若之心破贪执。《心经》倡导“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行深般若”境界。只有彻底认清功名利禄的本质,才能真正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困,看得破危险、耐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

 

以平常之心破功利。禅宗文化推崇马祖道一禅师首倡的“平常心是道”。只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才能保持正确的是非观、名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坦坦荡荡做人,堂堂正正做事。

 

以感恩之心破抱怨。禅宗文化推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的报恩思想。只有心存感恩、知足惜福、饮水思源、滴恩泉报,才能真正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以觉悟之心破痴迷。禅宗文化就是觉悟文化。只有认清自我本来面目,远离一切偏执妄想、烦恼痛苦,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关心他人和社会、热爱公益事业、幸福快乐的人。

 

禅宗文化直接关系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核

 

 

武汉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  麻天祥

 

廉洁是禅宗长期关切的一个重要话题。第三届黄梅禅宗文化高峰论坛期间,净慧老和尚借“杨岐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两则禅门故事巧说廉洁、提出“禅廉文化”这一概念,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借助禅宗思想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这充分体现了禅宗“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

 

禅宗是佛教与庄、老思想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佛教中国化的产物。禅宗体现了庄、老智慧,与儒、道鼎足而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宗在创立之初,就深度关切廉洁话题,其宗经《坛经》把“无相三皈依”的皈依“佛法僧”,一变而为皈依“觉正净”,已经直接关系到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核。因此,禅宗思想从来都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廉洁思想并行不悖。尤其在实现近现代转型过程中,禅宗更以“上契无生、下教十善”为宗旨,强调“人成即佛成”,主张“在世间度尽众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从而引导人们中自净其心,破除我执,做一个廉洁奉公、无生死可怖、无涅槃可得的寻常人,对当代廉洁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禅宗所谓“洁治心源”“放下即是”“无我我所”,强调的是放下一切背离“觉正净”的贪心、杂念与妄想。为实现这一目标,禅宗在其发源、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廉洁文化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对廉洁问题进行多方关切。突出表现在:在理论上,强调“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以破除贪得无厌,于外物不作非分之想;在行为上,强调岩居穴处、乞食化缘,以超越繁华世界的利益欲望、自净其心;在制度上,强调三衣一钵、不蓄财、不破戒,以保证恭俭节用的生活信条得以全面遵循。禅宗这一文化体系,对于建设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核心的当代廉洁文化,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建设廉政文化要做到“四个结合”

 

 

湖北省黄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  王立兵

 

廉政文化是廉洁文化的“龙头”。要借鉴禅宗精修“戒定慧”、力戒“贪嗔痴”、皈依“觉正净”的理念,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教育与引导相结合。法律法规跟佛教的戒律一样,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但如不被人们信仰,就是一纸空文。因此,要正视廉政教育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功能,坚持既重惩戒又重预防,既重处罚又重教育的科学思维,创建更多的教育阵地,创新更多的教育方式方法,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营造全社会廉洁的良好氛围。这种教育应当经常性、长期性地开展,并使之制度化,就像佛教弟子,“经”必须天天念,“功课”必须天天做。

 

二是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禅宗思想带给我们的一大启示,就是要树立自省意识,从自律下手,不断完善自我;同时要制定规则和制度,以他律的形式,时时为道德实践主体提供明确的指引。自律与他律相辅相成,缺其一则廉洁根基不稳。可以说,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是建设廉政文化的“方便法门”。当前,我们的规章制度还存在一些与现实不相适应、与形势发展不同步、涵盖面不全的问题,需要继续借鉴完善。

 

三是管理与监督相结合。邓小平同志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佛教禅宗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相当完备,对于今天的廉政建设是有极强的借鉴意义。要完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好监督的重要作用。

 

四是扬善与惩恶相结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法最根本的纲领。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禅宗关于行善止恶的教化,客观上具有匡扶人心、淳正世风的伦理价值,剥离其唯心色彩,对于弘扬正气、抑恶扬善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要弘扬清明廉洁的“善性”要求,另一方面要高悬惩恶“利剑”,严格依法办事,提高违法成本,对贪腐现象坚持“零容忍”和“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姑息放过,让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行为受到应有的惩罚。

 

凸显禅宗廉洁思想的核心理念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五祖寺方丈  正慈

 

禅廉文化只有凸显出禅宗廉洁思想的核心理念,才能真正鲜活起来、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守本真心的理念。五祖弘忍大师说:“守本真心,妄念不生。”佛法即是心法,追求的是一颗觉悟、清净的心灵,其核心就是不能有杂念。而当前所说的廉政文化,也是基于心灵的纯正而达到政治的清明。心正,事才正,不管是修禅、做官,还是当和尚,都要守本真心,气正则风清。

 

断恶修善的理念。佛教对僧人、居士都制定有各种各样的戒律,戒在佛教里是“防非止恶”的意思。其中基本的要求就是持“五戒”、修“五善”,引导人们断恶修善,以求功德圆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座谈会强调领导干部要“心中有戒”“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利关、美色关、金钱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牢记宗旨、心有敬畏。

 

返璞归真的理念。人之所以迷失自己、误入歧途,就是因为执着太深、贪念太多。当官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要造福一方、服务黎民。抛开贪嗔痴,抱守本真,是一种非常逍遥自在的境界,也是建设禅廉文化的终极目标。

 

在禅廉文化中发掘相应的制度性内涵

 

 

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  赖功欧

 

禅廉文化的价值指向首先在于以禅倡廉、以禅修廉,这就需要树立起力戒贪欲、自净其心的廉洁意识。其次,禅廉文化又应树立起以禅崇简、以禅修俭的崇简而抑奢、恭俭而节用之价值指向。而以禅主敬、以禅存诚的主敬存诚、淡泊名利之精神境界,正是禅廉文化的深层价值指向。在总体上,禅廉文化应有以禅止恶、以禅行善的基本道德准则。这一伦理指向不可小视,既是禅廉文化的内核,也是其发挥匡正人心、淳风化俗效用的基础。

 

禅廉文化的意义不止于此,我们从中还可以发掘相应的制度性内涵,这尤其值得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关注和借鉴。禅佛中的律制体系及断恶修善的戒持修行,制度性内涵十分丰富。当今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管理机制等,都可从中汲取精神要素;国家公职人员从个人修身到管理社会事务,也可在其中找到相应的制度性规约。从制度文化到精神文化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度规约的熏陶功能与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持戒守定且熏陶日久,才能出敬畏心、才能出淡定心、才能气正而风清。所谓廉能、廉法、廉辨、廉敬、廉正、廉善等,都是基于制度性规约而提升的我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系统性内涵。当然,仅仅只有制度性规约还不够,还有赖于实践层面的切实施行,这才是禅廉文化的完整体系。

 

会议综述:

 

此次举办禅廉文化建设研讨会,意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汲取禅宗廉洁思想滋养,推动廉洁文化落地生根。

  与会代表对禅廉文化的当代价值予以充分肯定,一致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正气之源、力量之本;建设禅廉文化,是当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一大创新。

  当前,有的人之所以背离本性、迷失自我、误入歧途,根本原因在于心无敬畏、执念太深、不思修为,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廉洁文化的引领。借鉴包括禅廉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积极因素,结合当代实际,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构筑起既具中国气派、又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当代廉洁文化体系,并以此规范和引领社会风尚,使廉洁真正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境界、一种生活态度,是时代的呼唤,是时代赋予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

  围绕禅廉文化的起源与演变、禅廉文化体系、当代廉洁文化建设等议题,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认为,禅廉文化是禅宗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和。廉洁问题向来是禅宗文化从理论到实践都十分关切的核心问题之一,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思想层面,强调“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以破除贪得无厌,于外物不作非分之想;二是在行为层面,强调岩居穴处、乞食化缘,以超越繁华世界的利益欲望、自净其心;三是在制度层面,强调三衣一钵、不蓄财、不破戒,以保证恭俭节用的生活信条得以全面遵循。可以说,禅宗在其发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预防和惩治体系,特别是其中关于守本真心、断恶修善、返璞归真的核心理念,关于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皈依觉正净“三宝”的基本方法,关于禅院和僧众监督管理的主要制度和规范,“治心”功能突出,行为指向明确,方法论意义十分明显。禅廉文化是当代廉洁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根脉。禅宗关于廉洁问题的这一文化体系,为当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对于如何借鉴禅廉文化的积极因素,推动当代廉洁文化建设,与会代表认为,重点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对禅宗廉洁文化的系统性研究。禅廉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是思想理念、制度准则、行为方式的有机统一。建设禅廉文化,重在为当代廉洁文化提供文化支撑。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和深化。其次,要注意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在深入挖掘禅宗廉洁文化、廉政文化元素的同时,要注意剔除其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唯心主义思想,找准禅宗廉洁文化与当代廉洁文化的结合点,切不可全盘抄袭、照抄照转。最后,要突出构建当代廉洁文化体系。从廉政文化建设这个“龙头”入手,积极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活动。具体做到“四个结合”,即教育与引导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管理与监督相结合、扬善与惩恶相结合。(文:项菊、余赤)

 

(光明日报记者夏静、陈旭、张晶,通讯员余赤、王政、项菊整理;摄影:徐华、吴志雄)

(来源:20151128日《光明日报》)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