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牛津大学甘立夫(Kenneth Valpey)教授在世界宗教研究所作学术报告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6年12月1日
20161122日下午,牛津大学印度学研究中心教授、梵文学者甘齐夫(Dr. Kenneth Valpey)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做了题为“宗教文本翻译之挑战:以《薄伽梵往世书》为例”(The Challenges of Translating Religious Texts: The Case of the Bhagavata Purana) 的学术报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还有其他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以及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相关人士约30多人聆听了这次报告,《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建欣编审主持了这次学术报告。

甘齐夫博士从自己的翻译实践讲起,强调了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对于经典需要反复诵读,在一遍一遍的阅读当中方能有愈发深刻的理解和体悟。他认为宗教的认识有三个阶段,首先是理解,之后是寻求根源,最终达到超越的阶段。他以太阳为例说明在宗教文本的翻译过程中,目标语言使用者会倾向于用自己宗教或文化中的特有的词句去翻译源语言中的特殊表达。他指出,古代印度社会强调对梵语的学习和掌握,只有能够流利使用梵语的,才能感受其意境。

甘齐夫博士展示了五段《薄伽梵往世书》中的短诗。通过唱诵、重点词汇的翻译以及整体大意的把握,剖析了宗教文本翻译的方法。他指出,有的专有名词使用注释,有的专有名词略去不译。特有意象或者专有名词直译或不译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书籍的受众,若是普通的大众读物,适宜简单翻译,便于读者理解;若是学术著作,考虑到受众为南亚研究的专业人士,对于专业名词的掌握是必要的事,则不必翻译减少对文意的改变。甘齐夫博士把宗教文本翻译比作骑自行车走钢丝,旨在强调语句优美和目标语言准确性之间需要保持平衡。

 

牛津大学印度学研究中心教授、梵文学者甘齐夫(Dr. Kenneth Valpey)博士

 

现场

(供稿:李建欣;摄影:白文飞;编辑:李文彬)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