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弘扬道教优秀文化,积极服务当代   2017年9月26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爱国爱教是道教的优良传统。中国道教界在虔诚奉道的过程中,履行公民义务,为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5年来,道教界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弘扬优秀道教文化,开展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服务广大信教群众。道教界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加强对外交流、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全方位继承弘扬优秀道教文化

 

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信仰与道教文化更多地融入老百姓的生活。道门千古流传的优秀文化,正是道教在当代振兴的软实力,道教界肩负着更多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道教文化走向世界的责任。

 

2016926日,第十六届道教音乐汇演在吉林省吉林市举行,来自内地和香港的6个道教音乐团体登台演奏,仙乐袅袅,绕梁三匝。上海城隍庙道乐团演奏的《龙腾虎跃》以打击乐器为主,鼓点铿锵有力。2014年,由香港蓬灜仙馆申报的香港全真道堂科仪音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这届音乐汇演上,香港蓬灜仙馆的经生们以日常念经的方式,在道乐团的伴奏、陪衬下,为大家唱诵经韵,展示了香港全真道堂诵经做法的传统样貌。宁夏洪广营三清观道乐团表演的《澄清韵》和《老君赞》是用于道教全真派早坛功课的经韵,在流传的过程中融入了西北地方音乐元素。压轴出场的苏州姑苏仙乐团表演了带有浓郁苏南音乐特色的吹打乐《碧桃花》和《将军令》。宏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将军令》,将整晚演出推向了高潮。

 

道教音乐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久远、旋律古雅,体现了宗教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5年中,道教界先后在上海、兰州、昆明、吉林等地成功举办4届道教音乐汇演。《澄清韵》和《老君赞》等道教全真派早坛功课的经韵、《二泉映月》《将军令》等人们熟知的源于道教的乐曲被搬上舞台,让社会人士通过音乐汇演更多地接触和了解道教文化。同时,音乐汇演也促进了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道教界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道教文化品牌之一。

 

20178月,第一期全国道教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在中国道教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教协会,各道教院校和古籍存藏量较大的道观的近30名管理人员参加培训。5年来,道教界编纂《老子集成》丛书,出版道教文化之旅系列丛书、《道教养生方法精粹》等,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2013年,中国道教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华续道藏》编纂工程被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中华典籍整理,这是道教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道教界还开展了很多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广东道教文化节、龙门洞道文化论坛、福建柘荣养生文化论坛、上海正一道教学术研讨会、中国梦乡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节等等,进一步彰显了道教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当代价值。

 

道教界充分发挥道教网站和杂志的宣传平台作用。中国道教协会改版协会门户网站,及时发布道教新闻,丰富《中国道教》期刊内容,开设文化视野”“道门生活”“公益慈善”“人物访谈等新专栏。各地道教协会和宫观也越来越重视道教文化宣传工作,陆续创办了道教刊物和网站。

 

扩大对外交流交往,加强与港澳台联系,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20175月,以道通天地、德贯古今为主题的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举行,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论坛。嘉宾们就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如何更积极地参与人类文明交流发表了真知灼见。3场充满精彩跨界交流的电视论坛,阐释儒道文化对于当今世界文明体系建构的启迪和贡献,对道家思想内涵和时代功用展开深入浅出的探讨,访谈嘉宾和演练嘉宾联手展示了太极功夫的独特魅力。以大道无疆——互联网时代的道教文化传播上德若谷——道教为人处世的价值理念为主题的两场新媒体论坛,探讨了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传播道教文化,更好地发掘道教文化中蕴含的伦理道德思想。

 

论坛突出太极和道医养生等武当道教文化特色,并进行了道医义诊和太极拳表演,为参加论坛的嘉宾和当地民众创造了近距离接触正统道教医学和各式太极拳的机会。论坛还举办了道教文物展、道教文化出版成果展、书画展和摄影展,展现道教艺术的魅力,展示了武当山精美的道教文物和近年来丰硕的道教文化成果。

 

2014年、2017年的两届国际道教论坛,旨在深入挖掘道教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积极探讨道教理念的当代价值,回应现代社会的种种关切,展现了道教界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并充分发挥了道教国际文化交流使者的作用。

 

2013926日,道行天下,和谐共生——中国道教文化对外交流系列活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中心拉开欧洲之行的大幕。在随后的11天里,活动在比利时、英国和法国等地向当地民众介绍中国道教文化,展示中国道教文化的深邃内涵,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道教界积极弘扬丘祖西行的和平、慈爱精神,加强与相关国家宗教界、文化界的友好交往。20177月,纪录片《丘祖西行》首发式在中国道教协会举行。

 

5年来,道教界开拓道教国际交往的新局面,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国外道教徒进修班,有来自亚欧美十多个国家的37名学员参加。中国道教协会还分别出席了2013年的第九届世界宗教和平会议2014年日本道教协会成立一周年庆典,2015年哈萨克斯坦召开的第五届世界与传统宗教领袖大会等活动。

 

20141015日,台北桃园机场人潮涌动,台湾玄帝信众恭迎武当山玄天上帝600年神尊飞抵台北。巡境活动以共谒玄帝、福泽两岸为主题,祈福玄天上帝对两岸民众虔心护佑,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两岸和平。巡境经过台湾北、中、南3个区域30多座宫庙。活动期间,还举办了玄天上帝信仰与道教文化论坛、海峡两岸书画作品展、武当山风光摄影展、武当武术表演等活动。

 

5年来,道教界继续加强同港澳台道教界的往来,拓展道教文化交流的新渠道、新领域,建立经常性交流机制,巩固和发展内地与港澳台道教界一家亲的传统道谊,建立了内地港澳以及大陆台湾道教界新春联谊机制。各地道协和宫观也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与港澳台道教界的友好交流。

 

承担社会责任,广泛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2017717日,中国道教协会上善慈善基金启动仪式在中国道教协会举行,以此推动和提升全国道教界公益慈善事业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水平。

 

5年来,道教界广泛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北京市道协、苏州市道协、上海城隍庙、西安八仙宫被评为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先进典型。全国道教界向青海、甘肃、四川等省的灾区捐款,其中捐款200余万元用于四川绵竹严仙观灾后重建;举办牵手玉树孤儿活动,向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捐款110万元。2014年,道教界为贵州石阡县灾区募集77幅书画作品,拍卖所得全部用于支持救灾工作。2015年,中国道教协会与北京市道教协会举办了点亮心灯·光明行活动,向北京、山西、河北的慈善组织各捐款100万元,用于治疗眼疾儿童。各地道教组织也以不同方式开展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上海、江西、江苏和山东等地成立了慈爱功德会。2015年,海南省道协成立了海南省南天情慈善基金会,举办南天情大型公益慈善活动,为慈善事业搭建平台。

 

加强自身建设,不断适应社会发展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道长常说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道教界认识到,要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加强自身建设。5年来,道教界在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制度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加强道风建设、积极开展教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国道教协会制定了全国道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职称审聘、学位授予等方面的细则;20155月,中国道教学院取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招收了首届道教经义本科班。各地方道教院校也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工作。

 

中国道教协会积极响应国家宗教事务局以教风为主题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的精神,2013年出台了《关于落实道风年要求,加强道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道风建设,创建和谐宫观的倡议书》等文件,号召全国道教界大力加强道风建设。

 

道教界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宫观活动。上海市道教协会、西安八仙宫等100多个道教团体、宫观被评为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50多位道长被评为先进个人。江苏茅山道院等9处道教宫观先后被命名为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年来,中国道教协会积极做好教职人员认定工作。组织实施全国道教教职人员认定和道士证发放工作。按照《关于正一派道士授箓的规定》和《关于对国外正一派道士授箓试行办法》,规范授箓活动。201512月,内地正一派初授箓活动在江西省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如期举行。共有来自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正一派道士425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参与人数为历年国内授箓活动之最。

 

5年来,道教界倡导学修经典的良好风气,进行了5届全国玄门讲经活动。组织历届优秀讲经道长巡讲团,深入基层道观,贴近广大信众,引导示范讲经,有力推动了地方道协、宫观学经讲经活动的开展。玄门讲经阐释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进步的道教义理,对加强道教组织间的联系沟通、展示道教良好形象、发现和培养道教人才、提高道教徒综合素养,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道教界注重依法办教,维护道教界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举办专题讲座,深入开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等活动。2013年,中国道教协会依法应诉上海城隍商标侵权案,并最终胜诉,该商标被依法撤销,维护了道教界的合法权益。(《中国民族报》记者吴艳)

 

(来源:2017926日《中国民族报》)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