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会在常州举行   2017年10月31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1028日至29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会、宗教生活与人类学视角学术研讨会暨电影节在江苏常州举行。

 

本次会议由江苏常州宝林禅寺、常州宝林慈善基金会、常州武进区佛教文化研究会承办,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摄影研究所协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法国社会科学院、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宗教人类学理论与实践、佛教与民间信仰、观音研究、寺院养老与养老院设计、少数民族信仰、海外宗教研究、宗教的翻译问题等议题进行研讨。

 

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目前有超过50家不同类型的佛教安养院。本次会议承办方江苏常州宝林禅寺、常州宝林慈善基金会下设的大慈安养院,融养老、佛教修行、医疗与临终关怀为一体。寺院养老成为本次会议的热点议题。

 

清华大学教授景军作了题为人间佛教安养实践:从慈善走向公益之路的演讲。他认为,在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社会,以宗教信仰为依托的社会公益对家庭及社区养老具有辅助作用。他以人间佛教思想和灵性资本作为切入点,解析中国大陆佛教界为社会兴办安养院的动向。他指出,佛教安养院正在从帮助年迈的佛门弟子向社会化服务方向过渡。一部分安养院已经开始接纳社会上的孤寡失能老人,但需要超越宗教身份认同的门槛,更大程度地接纳有需求的非佛教徒,从传统的慈善理念转向普济型的社会公益服务,进一步弘扬人间佛教思想,丰富其现代性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方静文题为安养:佛教安养院的临终关怀的论文指出,养老包含养生送死,但当下养老生养,对于生命的终点很少涉及,而是交给了医学。医学的临终关怀往往止于死亡之前,旨在缓解临终者的身心痛苦以实现善终,对于死亡本身以及死后则缺少明晰的解释,以至于常常难以缓解临终者面对死亡时所产生的孤寂与恐惧。与此不同,佛教的临终关怀对于临终和死后有从理论到实践的解释和指导。论文以江苏苏州南寺安养院和镇江北寺安养院为例,探讨安养的内涵与实践,并认为佛教临终关怀是医学意义上的临终关怀的接续和延伸。

 

今年是影视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法国纪录片大师让·鲁什诞辰100周年。会议期间,上映了让·鲁什与杰克曼·狄特兰导演的电影《年迈的安拿依》。影片拍摄于1972年,讲述的是西非国家马里一个名为彭共乡村里多贡人的故事,记录了121岁高龄老人安拿依·都罗的葬礼仪式。(记者蓝希峰)

 

(来源:20171031日《中国民族报》)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