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宗教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时代要求,即“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国社会与伊斯兰世界更广泛的交往交流提出了要求。中国社会与伊斯兰世界的互动古已有之,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有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路径与经验,还有“一带一路”与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与伊斯兰世界交融互动的历史与现实需求。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总结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本土经验,以“四个自信”坚持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化特色;如何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出谋划策,为新时代“一带一路”背景下伊儒互动交流提供务实的思路选择,坚持和平和谐、反对极端主义、反对西方话语霸权与历史虚无主义,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构成了新时代对我国从事伊斯兰教研究与管理的学界、教界和政界提出的时代要求,亟待深入研究与推进。
2018年10月20-21日,由中国宗教学会伊斯兰教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伊斯兰教学术研讨会:新时代的伊斯兰教研究”在陕西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新时代的伊斯兰教研究”。来自全国各地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为全国伊斯兰教研讨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与会代表覆盖政、教、学三界以及其他社会各界,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河北、内蒙、黑龙江、江苏、湖北、安徽、山东、河南、云南、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陕西等地,充分体现了本次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开幕式于10月20日上午9时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开幕式上,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院长王欣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发明、原国家宗教局三司司长马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李森教授先后发言致辞,最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主任李林宣读了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致本次研讨会的贺信。贺信与致辞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开的恰逢其时,积极响应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宗教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的时代要求。
许嘉璐先生在贺信中指出,重视伊斯兰教研究是怀有历史使命感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福祉,所不能不发出的呼吁。今天的世界不应是一个大国与文明之间彼此制裁、彼此冷战、彼此孤立的世界,而是迫切需要在更深层次上相互开放,相互合作。霸权主义曾经给中国和伊斯兰世界造成过深重的灾难,今天,全世界应该携起手来,一致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丛林法则式的零和思维。中国与伊斯兰文明、阿拉伯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提供了榜样。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两大文明相互交融,开创、造就了一个有别于国外伊斯兰教的、独特的传统——中国伊斯兰传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限于“儒释道”,还应包括以“回”为标志的中国伊斯兰教传统,进而开创我国宗教以“儒释道回耶”五教同光、五教共辉为特点的新时代宗教格局与宗教关系。伊斯兰世界的中心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变迁,时至今日,是否可以大胆地说:中国伊斯兰教也可以承担起引领伊斯兰世界的作用!通过倡导中庸中和中道,反对极端暴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独特贡献。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任重道远、意义重大,伊斯兰教研究应在其中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中国学者主导的伊斯兰教研究应具备大格局、大气象,应成为一门“大学问”、“大研究”,应努力突破学科划分的局限,形成“一门多学”的开放格局即一种研究、多门学科,由来自各个学科的学者共同参与伊斯兰教研究,秉持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学术理念,逐渐形成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特有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乃至中国学派。
主旨演讲分别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卓新平先生主讲。在第一场主旨演讲中,叶小文先生以‘关于我国宗教问题的理论、政策与实践’为题,结合自己多年的宗教工作经验与体会,指出宗教工作要坚定核心、拉长半径,画出一个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同心圆。在第二场主旨演讲中,卓新平先生则以伊斯兰教研究在新时代的任务与使命为题,从当前国际社会的现实背景出发,指出伊斯兰教研究任重道远,亟须研究,一定要紧跟主旋律,以大统战思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次研讨会成果丰硕,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本次会议共设立12个议题、3个分会场,紧紧围绕新时代的伊斯兰教研究主题展开研讨,包括:新时代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特色、新时代“一带一路”与伊斯兰教、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伊斯兰世界、新时代伊斯兰教研究的新视野、新时代伊斯兰教研究的新资料、新时代伊斯兰教研究的新景观、新时代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模式、新时代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代伊儒相通的互动模式、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互学互鉴、反对西方话语霸权与历史虚无主义等。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充分交流,热烈互动,获得了良好的学术效果。在会议闭幕式上,由陕西师范大学西部边疆研究院王超教授作会议学术总结。
第二,本次研讨会的举行标志着中国宗教学会伊斯兰教专业委员会正式启动,这是伊斯兰教专业委员会自2018年7月在中国宗教学会威海会议上宣布成立以来主办的首次学术活动。专委会的宗旨定位为: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針,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挥跨学科、多层面的综合优势,组织协调国内外学者开展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历史典籍、思想哲学、语言文化、国际政治、区域国别、现状调研等领域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贡献。专委会的启动意味着,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伊斯兰教研究也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整合学术资源、开展学术活动、深化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必将大幅提升,为我国的伊斯兰教研究的转型与深化带来新的契机、新的思路。
第三,本次研讨会上各种反映新时代伊斯兰教研究特点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资料层出不穷,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的伊斯兰教研究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原有的条块分割型的学科体系,已经无法反映时代的需要,因此,亟待在学术视野、学术格局、学术组织上有所突破与升级,打破现有的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碎片化的种种壁垒,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法、联合众多学科、学人、学派共同研究。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李林主任在会议总结时再次呼吁:中国学者主导的伊斯兰教研究应具备大格局、大气象,尽快升级为一项“大学问”、“大研究”,应打破学科的隔阂,反映时代的呼声,唯其如此,方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方能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大布局”。作为一项“大研究”,我国的伊斯兰教学科当萃集民族宗教、国际关系、语言文化、区域国别、安全反恐等领域的专家,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因为任何研究、学科只有在投入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才能找准自身定位,实现自身价值。
会议结束后,相关党政部门和与会代表高度肯定本次研讨会取得的成绩,认为此次会议对于我国的伊斯兰教研究在新时代如何开展研究、如何发挥社会作用、如何找到自我定位、如何完成自身转型等都具有无法取代的积极引领与推动作用。本次研讨会意义重大,必将载入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史册!(文/李林、王超)
(编辑:霍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