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是与佛陀生前生活紧密联系的四个圣地之一,是佛陀成佛得道的地方。摩诃菩提寺最早是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纪建造的,现存的寺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至6世纪。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是笈多王朝后期以来印度现存最早的全部以砖石为结构的佛教寺庙之一。
历史
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因而佛教圣地众多,菩提伽耶是其中最神圣的佛教圣地之一。菩提伽耶位于比哈尔邦伽耶城南10公里。释迦牟尼当年云游到此,在附近的森林里苦修6年,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还是未悟得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修,到尼连禅河中沐浴,洗去一身积垢,随后攀树枝上岸,喝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粥之后,便来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树下打坐静思,发誓如若不能大彻大悟,终身不起。他就这样苦思冥想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一个月圆之夜悟得了正道,成为佛陀。因而菩提伽耶是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建筑
此座巍巍壮观的寺庙最早应为公元前3世纪大兴佛法的阿育王所建。公元前1世纪的著名巴尔户特佛塔(Bharphut stupa)的石头栏柱上,就刻有此寺庙的外形浮雕。
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寺庙建于公元2世纪,现在的佛塔则可能是5或7世纪时摩揭陀国王按原型所建。12世纪回教徒入侵印度,菩提伽耶也难逃其破坏毁尽,直到14世纪,缅甸国王又在此遗址上,出资重建,不多久这座寺庙又遭严重的洪水,随洪水而来的大量泥沙又将它埋在沙土中长达数百年。19世纪70年代,缅甸佛教徒在当时孟加拉国政府的协助下,终将摩诃菩提寺庙修复,寺庙的外貌在19世纪时由英国考古调查队再次整修。从此这座雄伟大塔,得以重见天日。
摩诃菩提寺外不远处,有20世纪初以来中国、日本、缅甸、斯里兰卡、泰国、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越南等国修建的20多座佛庙。佛教虽然源于印度,但传播于各国期间都糅进了各国的特色,不仅佛庙建筑格式不同,就是佛像也不尽相同,印度的佛像显得鼻子稍大,面部显长,有威严之气;中国、日本的佛像则是鼻子显小,脸盘圆润,温和了许多;泰国则是四面佛。中国的佛庙是典型的汉式建筑,叫“中华大觉寺”,虽然规模不大,但弥漫着十足的“中国味”,中国人见了倍感亲切。
交通
摩诃菩提寺的入口菩提迦耶位于比哈邦,离比哈邦的首府巴特那约11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