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上海】摩西会堂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1年11月30日

简介

摩西会堂,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原是一座供犹太人专用的会堂,二战期间成为犹太难民的宗教活动中心。

 

摩西会堂可能是整个上海有关“犹太难民聚居区”的文字和实物资料最多也最为完整的地方。现在已成为许多犹太人士来上海的必到之处。

 

历史

1937-1941年,大批从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逃出的犹太难民辗转逃到日本神户,因日本政府拒绝接纳,想去美国、加拿大的犹太难民先后来到了上海。

 

当时的上海是个非常独特的城市,是二战中世界上唯一不用签证或任何官方文件就能入境的地方。上海人民把自家大门连同自己的心扉向他们打开,热情接纳并帮助这些背井离乡的人们重建家园。

 

当时,曾有两万余名犹太难民居住在虹口地区的长阳路、霍山路、高阳路等地方,摩西会堂成了难民经常聚会的场所,支持着他们的信念,使他们在新环境中迅速振兴。他们开设学校、医院、商店、工厂等,继续播种着生活的希望,并通过各种有组织的活动坚持反法西斯斗争。上海成了他们在远东最温暖、最安全的避风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战争结束后还逗留了许多年。

 

这里曾给过两万颠沛流离的犹太人最温暖的收留,这里曾见证了中国人特别是上海人的善良和宽容,“摩西会堂”已像“辛德勒”、“瓦伦堡”、“杉原千亩”等一样,成了“拯救”与“避难地”的代称。对全球犹太人来说,“上海”这个单词被记录进以色列和犹太人的文化里。二战后,尽管大批犹太人迁居世界各地,但对上海“摩西会堂”的感念已深深地烙在他们心底。

 

建筑

摩西会堂是三层的房子,红砖斜尖顶,白色的窗棂上有蓝色的拱纹,罩着窗顶,然后又向两头延开去,点缀成红墙上的条条蓝纹。会堂有镂花的铁门,正前方和左侧手各有一扇咖啡深色的木门,石拱的门廊,类似巴罗克的风格。左侧是通楼上的,而正前方进去就是礼拜堂。整个会堂里静悄悄的,只有长长的座椅排列有序,静静地卧在会堂当中。

 

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原华德路)62号

 

交通

市内乘13路 922路 134路 875路 155路 33路在提篮桥站下车。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非本站原创)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