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践:宗教极端主义是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   2010年12月28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民族认同本身有其先天的缺陷,因为民族永远是有限的,不会是普世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主义是放大了的利己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结合,将会使恐怖主义这种非理性、反人类的行为,披上神圣的外衣。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完全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即使是美国扶植起来的代理人——以色列,相较于伊斯兰世界,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完全的优势。以色列所占地域和人口与伊斯兰世界相比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西方文明具有的先进经济、政治制度和发达的生产力、军事能力,使得以色列在连续5次的中东战争中都打败了阿拉伯国家。至于美国亲自参与的1990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更是以牛刀杀鸡、泰山压顶之势,使萨达姆连招架之力都没有。连续的军事失败使阿拉伯人中的一些激进主义者认为,正面的军事冲突已经没有取胜的希望,他们需要一种在全球化时代可能的获胜方法,至少是可以给敌人造成巨大杀伤的方法,恐怖袭击应运而生。

 

究竟什么是恐怖主义,当前国内外学者、政治家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但是一般都承认,恐怖主义应当包含这样一些要素:政治性、暴力、攻击非军事人员等。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恐怖主义溯源》一书的作者这样定义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暴力实施者基于政治目的对非武装人员(包括军队非战斗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其目的是以特殊的手段把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逼迫其做原本不会做的事情。从古至今,恐怖主义都是一种为正直的武士、军人、政治家所不齿的行为,但是在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军事实力越来越悬殊的全球化时代,宗教极端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给了恐怖主义以合法的依据。

 

根据我国学者张家栋的研究,当前世界上主要的恐怖组织大多都与极端宗教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有关。在各种由宗教极端分子发动的恐怖袭击中,包括基督教激进主义、犹太教激进主义、印度教激进主义和伊斯兰教激进主义。

 

从根源上说,全球化造成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贫富悬殊,特别是一些非产油国群众的绝对贫困化,是造成伊斯兰激进组织进行恐怖袭击的基本原因。中东的伊斯兰世界并没有计划生育的概念,一些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在5%以上,再加上伊斯兰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经济疲软,造成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失业青年。这些失业青年极易成为伊斯兰激进主义的忠诚信徒,而其中的知识分子,往往会成为恐怖组织的骨干。伊斯兰历史上的辉煌盛世,成为这些青年自救的理想,而造成目前困境的原因,则是由于西方列强强行输入其社会发展模式。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犹太复国主义,在正面抗争无效的情况下,恐怖袭击就成为伊斯兰激进分子唯一的选择。

 

详细区分,伊斯兰激进主义可以分成很多类型,并非统统都是恐怖主义。但是目前中东的恐怖分子,无疑都是宗教激进主义者,所以确切地说,应当把他们称为宗教激进主义中的极端分子。

 

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圣训》中有大量宣扬和平、宽容,主张正义、公正的经文: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全体入在和平教中,不要跟随恶魔的步伐,他确是你们的明敌。(《古兰经》2.208)所以很多学者、政治家认为伊斯兰教是一个平和的、有助于民族融合的宗教。很多学者写了大量文章指出,那些恐怖分子是在歪曲和利用伊斯兰教的概念,为他们袭击平民的残暴行径作辩护。伊斯兰教的圣战理论,正是经过宗教极端分子的曲解和利用,而变成了他们进行恐怖活动的理论依据。

 

当前世界的国际体系,仍然是以民族国家为基本框架的,民族主义仍然是主流的意识形态之一,对信仰其他宗教的民族或不信教的民族进行圣战,无疑为民族冲突特别是攻击对方国家、民族的平民找到了一种合法性依据。而宗教恐怖主义通常有不同于世俗主义的价值体系、合法性和正当性机制以及道德观念。对宗教恐怖主义者来说,暴力是一种神圣的行为,是在履行神的旨意,因此不受任何世俗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制约。当对方的军事人员难以轻易被攻击时,对方的平民百姓则成为了恐怖组织攻击的对象。当前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受到伤害的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穆斯林群众。恐怖分子有的时候制造的教派冲突,更多的仅仅是为了给美军和当局制造麻烦,使美军无法从中东脱身。这种完全丧失了理性的恐怖行为,已经成为人类的大敌,受到了世界人民,包括穆斯林的反对。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来源:中国民族报,引自人民网)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