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孙艳燕:宗教多元在英国——不和谐的和平共存   2012年4月10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Religious Diversity in the U.K.Coexistence with Uneasy Peace

 

内容摘要:英国被认为是世界上宗教传统最多元化的国家之一。在这一传统基督教国家的处境当中,基督宗教内部教派的多元与各宗教传统的多元这两方面特征同等突出,构成当代英国独特的宗教景观。

 

本文在介绍当代英国多元宗教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基督宗教内部各教派之间和各种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之后得出结论:英国宗教的多元性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而且是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但这种多元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作者提出“有限多元”的说法。另外,无论是朝向各教派联合的基督宗教普世教会运动还是各宗教传统在各方面争取平等地位的对话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方在近期内将会维持不和谐的和平共存状态。

 

在方法论方面,作者主要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宗教社会学的分析方法,结合实地考察,走访英国伯明翰基督宗教各主要教派,增强感性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希望作者的这一尝试能为国内宗教学界对当代欧洲宗教发展的研究做出贡献,并对中国社会处理多元文化共融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AbstractThe United Kingdom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religious diversifi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religious diversity is one of the key characters of religious situation in this country. When we mention religious diversity or plurality, we usually tend to discuss one side of the coin, which is about inter-religious relations and dialogue.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context of the U.K., which is a traditional Christian country, we must not neglect religious diversity among Christian denominations. Both sides are of the same importance.

 

The essay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religious diversity in the U.K. and analyse the complex relations both among Christian denominations and among different religions. It concludes that religious diversity in the U.K. is a recognized fact and a historical trend. However, it is ‘limited diversity’. Both the Ecumenical Movement and inter-religious dialogue face huge challenges. In the near future, there would be coexistence with uneasy peace among Christian denominations and different religions.

 

On methodology, the author analyzed mainly with historical approaches. She also applied some methods of sociology of religions. She visited some churche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denominations in Birmingham and interviewed their church leaders. She hopes that this attempt coul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research on the contemporary religious development in Europe with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also hopes that this essay c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multi-cultural communities in China.

 

关键词:英国,宗教多元,有限多元,不和谐的和平共存

Key WordsU.K., religious diversity, limited diversity, uneasy peace

 

一、基督宗教内部教派的多元化

 

1.基督宗教内部多元的发展历史

 

基督宗教最初由凯尔特人从欧洲大陆传入英国,在英格兰北部、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得到发展。在罗马统治时期,基督宗教也在英格兰南部发展起来。在罗马教皇使者奥古斯丁于公元597年到达英国东南部的肯特郡传教,后又成为教皇授权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之后,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传统逐渐在英国各地得到巩固。直到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时期,西欧宗教与政治的剧变也发生在英国。英王亨利八世于1534年与罗马教皇在政治上脱离关系并规定英王为教会最高首脑,圣公会(Church of England,即安立甘宗)在英格兰被正式确立为国教。在苏格兰,属于加尔文宗的长老会(Presbyterian)被确立为苏格兰国教(Church of Scotland)。新教其它形式的各种教派(Protestant Churches)在16-18世纪相继产生。直到19世纪,这些不从国教者(Nonconformists)与罗马天主教徒一直受到各种形式的限制与迫害。[1]

 

除了英国本土基督宗教内部的分裂之外,几个世纪以来,大量基督徒移民将其各具特色的基督宗教传统带到英国,其中包括法国的胡格诺派(Huguenots),爱尔兰的罗马天主教(Roman Catholic Church),以及近来的希腊、俄罗斯和其它东正教(Orthodox church),以及非洲-加勒比地区的五旬节派(Pentecostal Churches)等。其他的则来自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中国香港、印度次大陆和韩国)等。[2]

 

2.教派类型

 

如按地区划分,在英格兰,圣公会居首要地位。而相对于城市来说,它在乡村地区比其它教派具有更强更广泛的影响力;在威尔士,自由教会(Free Churches,即非国教化教会)较其它教派势力强大;苏格兰最大的单一教会是苏格兰国教会;北爱尔兰地区最大的单一教会虽然是罗马天主教会,但新教各教会的影响更大。

 

如按教派传统划分,英国的基督宗教教派包括:圣公会(其中又可分为高教会派,即安立甘宗公教派,Anglo-CatholicismHigh Church;低教会派,即安立甘宗福音派,Anglican EvangelicalsLow Church;以及自由派,Anglican Church with liberal tradition);其它新教教会(包括卫理公会,Methodist Church,联合归正会,United Reformed Church,浸礼会,Baptist Church,五旬节派教会,贵格会,Quakers,又称公谊会,Society of Friends);罗马天主教会;东正教会,等等。

 

3.各教派在宗教信仰与实践中的共同特征与多样性

 

在宗教信仰方面,各教派所信奉的基本教义内容是一致的,例如:耶稣基督,上帝,道成肉身,启示,拯救,末日审判,永生,以及三位一体等。但是,不同的教派从不同角度强调这些教义的不同方面,或以不同的方式诠释和表达他们的信仰。比如,基督宗教的信仰焦点是拿撒勒的耶稣,他是基督宗教教义与基督徒生活方式的核心。而对耶稣的教导、生活、死亡和复活的解释,各教派则不尽相同;圣母玛利亚——耶稣基督之母为千百万基督徒所热爱,但关于玛利亚在基督宗教教义和基督徒生活中的地位,各教派有不同的观点;关于对《圣经》的诠释,多少世纪以来各教派更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在宗教实践方面,各教派的崇拜活动和宗教生活就更加多样化了。以圣餐礼(Holy Communion)、讲道(preaching)和教堂为例。第一,在宗教崇拜活动中,圣餐礼是重要的纪念耶稣的死亡和复活的仪式之一,在仪式中使用的面包和酒象征着耶稣的身体和血。绝大部分教会定期举行这项仪式,而贵格会和救世军(Salvation Army)则不然;各教派对这项仪式采用不同的名称。大部分新教教会采用“Holy Communion”或“Eucharist”,罗马天主教会采用“Mass”,东正教会采用“Divine Liturgy”,等等;各教派举行此仪式的频率不同,在仪式中使用的面包和酒不同,领取圣餐的方式也不同。

 

第二,讲道及解释《圣经》经文对所有教派来说都非常重要。而对于一些福音派教会来说,讲道通常比举行圣餐礼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在罗马天主教会中,只有主教(bishop)、神父(priests)和执事(deacons)可以进行讲道。虽然讲道通常为已被授予圣职的教牧人员(ordained ministers)的专门职责,大部分教会授权经过训练的普通信徒参与引领崇拜仪式,包括以《圣经》经文为基础的讲道。

 

第三,大部分教派将进行崇拜活动的场所称为教堂(church),而一些新教教会,尤其是自由教会,用“chapel”代替“church”指代教堂建筑,因为他们认为“Church”一词指的是构成教会团体的信徒。贵格会将其聚会的场所称为“meeting house”,他们认为信徒构成教会,而进行崇拜活动的场所并非神圣的建筑。

 

教堂的外部、内部形象也是各不相同。从外部观看,许多古老的教堂都有尖顶或塔式的明显特征,无论在城镇或乡村都极易辨认,另一些教堂具有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外观;从内部观察,卫理公会和浸礼会的教堂除了墙上的木制十字架之外,几乎没有其它宗教象征符号,一些教堂在墙上悬挂彩色旗帜和横幅。教堂一端牧师的讲道坛(pulpit)前方简易的桌子用来举行圣餐仪式,而东正教会使用隐在圣障(iconostasis)后的祭坛(altar)举行圣餐仪式。大多新教和罗马天主教堂内都有为参加崇拜仪式者设置的座位,但东正教会的会众大都以站立的姿势参加仪式。

 

4.普世教会运动——走向联合的努力

 

在基督宗教教派林立的背景下,英国积极参与了全球性的普世教会运动。20世纪以来,普世教会运动发展迅速。各教派希望能够重新联合,超越彼此的界限与分裂状态,资源共享,构建普世的基督宗教团契。它们试图在两个以上的单独教会之间组成共同的组织机构,联合归正会便是其成果之一。近年来,组织化的普世教会运动通过“英国和爱尔兰共同教会”(Churches Together in Britain and Ireland)寻求通过共同的事工促进各教会之间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一机构成立于1990年,它拓宽了原先英国普世教会运动的组织机构“英国基督教会联合会”(British Council of Churches)的参与范围。在其30个成员中,有一些大型的教会,包括以前未加入“英国基督教会联合会”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境内的罗马天主教会,也有许多小型教会。“英国和爱尔兰共同教会”与英国和爱尔兰很多普世教会网络和组织相关联,成为普世运动的总体协调机构。[3]

 

英国国家层面上的普世运动机构包括“英格兰共同教会”(Churches Together in England)、“苏格兰共同教会行动”(Action of Churches Together in Scotland)、“威尔士共同教会”(Churches Together in Wales)、“爱尔兰教会联合会”(the Irish Council of Churches)以及“爱尔兰教会间会议”(Irish Inter-Church Meeting)。“英格兰共同教会”中的“自由教会团体”(Free Churches Group)代表自由教会在各领域的特殊利益;在地区层面上,许多独立的教会和教区通过各地区的教会联合会、地方共同教会团体或“地方普世教会合作伙伴”(Local Ecumenical Partnerships)进行合作。[4]另外,一些福音派教会并不直接参与上述正式的普世教会机构,而是联合其它的地区和基层团体组成合作网络,如“独立福音教会协会”(Fellowship of Independent Evangelical Churches)和“福音联盟”(the Evangelical Alliance)。[5]

 

虽然各派教会为走向联合进行了长期的努力,然而各种正式的行动却曾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与失败。[6]在英格兰,虽然圣公会和卫理公会进行了几十年的对话,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约定,但在涉及到一些诸如卫理公会是否要设立主教这类关于教会的基本组织建构的问题时,双方的分歧一直未能解决。在苏格兰,主要的新教教派之间的讨论因不能互相承认彼此的牧师职位而未能达成协议。在威尔士,似乎曾出现达成永久联合协约的可能性,但并非所有主要的新教教派都能够加入。

 

在这种情况下,普世教会运动只得向更加灵活和注重实效的方向调整,从强调“联合”(unity)而转向“共同朝圣”(pilgrimage together)。[7]“英国和爱尔兰共同教会”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比其前身“英国基督教会联合会”有更宽松的机构设置和更广泛的参与者。它的成立表明了“对普世教会运动灵活性和成员范围广度的需求,同时也暗示着对现存的教派组织结构延续下去的重要性的认可。”因而,虽然普世教会运动不断采取新的行动,众多教派的存在始终“抑制”着它的发展。[8]

 

5.圣公会的优势地位

 

在英国历史上,各教派的身份和地位一直是比较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法律总是支持某些形式的信仰而压制其它不同的声音。比如,圣公会从其作为国教会开始便倍受扶持。虽然对于罗马天主教会和非国教化教会在公众生活中的法律限制已分别于18281829年被废除,此后圣公会的统治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被逐渐削弱,可是在当代英国的宗教生活中它仍然享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更高的社会地位,现实中仍然存在着对其它教派直接或间接的限制。例如,英王为圣公会最高元首,英国王位继承人绝不能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圣公会首脑)享有比威斯敏斯特大主教(Archbishop of Westminster,罗马天主教会首脑)和其它各教派领导人更高的知名度。英国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圣公会的关注与报道量远远胜于其它教派。笔者在采访英国伯明翰一位卫理公会的牧师时得知,有一次圣公会、天主教会和卫理公会的三位首脑在一起谈话,某媒体记者要拍照,却希望照片上只出现圣公会和天主教会的两位领导人的形象,因而把卫理公会的领导人请到一边。在一些关于宗教身份的调查中,许多英国公民声称自己属于圣公会,虽然他们实际上并不参加圣公会的崇拜活动。以上事实说明,不同教派在公众的心目中是有着等级次序的。

 

6.总结

 

英国基督宗教内部的多元性为长期历史发展所形成,并已越来越成为英国基督宗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由于这种高度的多元化和教派各自的独立性,达到教派联合的梦想很难实现,各教派之间在许多问题上总是有难以弥合的分歧。而与此同时,各个教派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各不相同,圣公会在这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因此,所谓多元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基督宗教内部的教派多元与各种宗教传统的多元,二者相互关联。在如何回应宗教多元现象及处理与其它宗教关系的问题上,各个教派也存在分歧,各有不同的观察视角与看法。一些基督徒认为,“寻求基督宗教各教派间的联合已被争取更广泛的各宗教信仰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所取代。”[9]

 

二、各主要宗教传统的多元化

 

1.多元宗教在英国的历史发展过程

 

自从罗马人统治时期起,除了各派基督徒之外,陆续有属于其它宗教的个人和团体来到英国访问或居住。少量犹太人在1066年诺曼征服之后到英国定居,但他们自1290年被驱逐后,直到17世纪英国内战后才被允许重新进入英联邦。之后的几个世纪中,英国在国际上的势力随着对外贸易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发展不断扩张,许多印度教徒(Hindu)、穆斯林(Muslim)和其他宗教信仰者作为仆人和女佣来到英国。19世纪以前,非基督徒的少数派一直遭受到各种形式的不公平待遇,包括被排除在接受高等教育和供职于地方、国家政府部门之外。宗教宽容和废除与宗教相关的民事限制在19世纪取得了重大进展,它推动了各种形式宗教生活的显著发展。例如,犹太教徒(Jew)人口在18811914年间得到增长。自1933年起,从遭受纳粹德国和其它纳粹统治国迫害和屠杀中逃亡出来的犹太人使在英国的犹太社区人口进一步增加;从19世纪起,穆斯林逐渐集中在卡迪夫和利物浦等海港城市。同时,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Sikh)商人和移民者也开始出现。一战和二战之后,各有许多从英军复员的穆斯林、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以及其他宗教教徒在英国定居,加之来自欧洲大陆、亚洲、非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移民,英国的宗教多元趋势发展愈加迅速。这些外来的非基督徒起初只希望满足最基本的居住和工作以养家糊口的生存需求,后来才逐渐过度到追求社会地位的平等和维护并传播各自的宗教文化传统。[10]

 

2.基督宗教的重要意义

 

英国是传统的基督宗教国家,基督宗教是英国各种世界性宗教传统中最大且确立时间最长的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它以其多种形式塑造了英国的国民生活形态,并对英国的法制体系、公共机构,以及社会和文化传统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宗教类型

 

英国虽具有很强的基督宗教传统,它比当今其它任何一个欧盟国家的宗教多元化程度都更深。2001年英国人口普查第一次加入了关于宗教身份的调查项目,这一举措本身即说明英国宗教多元的现实状况。其统计数据显示,75%以上的英国人具有宗教信仰。基督徒占总人口的71.6%,伊斯兰教是仅次于基督宗教最普遍的宗教信仰,穆斯林人口近160万,占英国总人口的2.7%。接下来是印度教徒,人口55.9万,占1.0%,锡克教徒33.6万,占0.6%,犹太教徒26.7万,占0.5%,佛教徒(Buddhist15.2万,占0.3%,其他宗教信仰者共17.9万,占0.3%。在宗教多元最典型的城市伯明翰,基督徒只占总人口的59.1%,而穆斯林所占比例相当高,达14.3%,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所占人口比例也高于英国平均水平,分别为2.9%2.0%,佛教徒占0.3%,与英国平均水平持平,只有犹太教徒所占比例低于英国平均水平,为0.2%[11]

 

在宗教信仰多元化的背景之下,各宗教传统之间的界限有时会显得模糊起来。公众的宗教意识不像从前那样泾渭分明,而是在各种“信仰和意识形态的超级市场”[12]上各取所需。近年来兴起的新兴宗教运动(New Religious Movements, NRMs)和新时代运动(New Age spirituality)便可看作是这一发展趋势的表现和结果之一。新兴宗教运动的思想来源包括基督宗教、印度教和佛教,以及各种心理分析、科学幻想小说和神秘主义传统;[13]新时代运动则融合了基督宗教、佛教、印度教和其它东方宗教和哲学体系,甚至包括神秘主义、萨满教和巫术崇拜。其成员分别属于不同的组织团体。[14]

 

4.基督宗教对待其它宗教信仰基本态度的转变

 

基督宗教理解宗教间关系不外三种理论:多元主义、包容主义和排他主义。在英国,与世界其它地区一样,近年来多元主义和包容主义思想逐渐占了上风,越来越多的基督徒认为各种宗教信仰是平等的,它们通过不同途径寻觅真理,应通过对话加深彼此的尊重和理解,并且超越了以往仅以传教并力图使人们皈依基督宗教为目的的对话,希望来自不同宗教传统的人们能够和平共处。

 

从对《圣经》的诠释可以看出从排他到多元思想的转变。许多世纪以来,《圣经》本身,尤其是其中的某些章节,被视作教导人们排他性地相信唯一的救世主耶稣基督,并反对与其它信仰进行对话的证词。而近年来一些学者主张发掘《圣经》文本关于与其它宗教信仰者关系这方面内容隐含的意义,认为当今世界迫切需要基督徒以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自身处于其中的社会,展示上帝出于对人类的爱而采取的行动。《圣经》“不应被看作是将社会共同体分割开来的一堵墙,而是一盏明灯,照亮基督徒寻求与拥有其它信仰的人们共同生活的道路。……《圣经》教导我们从狭隘的自我中解脱出来……。”[15]

 

5.宗教对话

 

1)动机:对于任何一种宗教来说,其它宗教的存在势必会提出一些深刻的神学问题,同时大家也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面对现实中共同生活和工作的问题。因此出于神学层面和现实层面的考虑,各个宗教团体都对处理不同宗教传统之间的关系给予了越来越高的重视。

 

2)进展:英国从20世纪20年代便开始了早期的小规模宗教间对话的行动,但只是在近几十年,英国成为宗教信仰高度多元的国家,宗教对话才大规模地展开。从20世纪末的最后几年至今,许多跨宗教信仰的组织致力于发展各宗教团体间的良好关系,并引导各宗教团体充分参与到公共生活当中。英国现已被许多国家视为“有组织地发展宗教信仰间关系行动的引领者”。[16]

 

3)形式:宗教对话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一些宗教间组织与相关机构相联系,如英国宗教信仰网络(the Inter Faith Network for the UK),另一些则主要以个体成员为基础,如世界宗教信仰代表会议(the World Congress of Faiths);部分宗教对话工作着重于讨论社会和政治问题,如世界宗教与和平会议(the World Conference on Religion and Peace),其它一些则偏向于祈祷、崇拜或默想活动,如为世界和平祈祷周(the Week of Prayer for World Peace);宗教对话也可分为双边、三边或多边对话。双边对话包括基督宗教与犹太教、基督宗教与伊斯兰教等之间的对话,三边对话主要指犹太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三者间的对话;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基层宗教对话团体在城镇和乡村涌现出来。这些独立的实体通过探索多样并有效的宗教对话方式回应各地社区不同的需求与面临的挑战。[17]

 

4)议题:第一,社会与政治合作。许多基督徒、印度教徒、犹太教徒、穆斯林和锡克教徒等结成多边宗教信仰联盟致力于达到特定的社会政治目标,比如帮助无家可归者、残疾人和难民,争取人权、正义与和平以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第二,寻求共同价值观。随着英国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日益多元化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人们担心支撑公民价值观的传统道德规范逐渐被侵蚀。虽然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各宗教、社会团体在价值观问题上达成一致是不可能的,但各方都认为应当至少去尝试探索一套基本的共享价值观,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多元的公共生活领域建设性地提供道德整合标准。这一目标在实践中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各方看法不一;第三,共同祈祷与崇拜活动。这一领域的合作与针对社会问题的共同行动相比较争议更多且难度更大。一些人可以接受不同宗教信仰者聚集在一起以各自宗教的传统方式进行祈祷,但无法接受以共同的方式祈祷和举行崇拜活动。而在一些危机时刻,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才更容易聚在一起,为特殊事件进行祈祷,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过程中各宗教团体有大量祈祷和平的联合行动。[18]

 

由此可见,宗教间的对话与合作在现实层面,面对具体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各方比较容易取得共识,而一旦涉及到宗教自身的思想与实践,则不易达成妥协了。

 

6.整个社会对公共生活中日益增强的宗教多元现象的积极回应

 

在现实层面,20世纪下半叶以来,除基督教会之外的其它宗教团体也开始被邀请出席各种国家级的重大庆典和宗教仪式,而这在历史上只是英国国教会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公共机构如医院和监狱中逐步设立了基于多种宗教信仰的礼拜堂和牧养关怀小组;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反映英国宗教融合的新闻报导比重增高。[19]在法律层面,一些带有明显宗教歧视内容的法规被逐步废除,或考虑到一些宗教信仰的特殊习俗而在特定法令中规定豁免内容。[20]

 

7.宗教歧视

 

尽管宗教对话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英国社会对各宗教传统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非基督徒所拥有的合法地位与现实中被歧视而处于劣势地位的经历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反差。根据英国内政部委任项目组经过在英格兰和威尔士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后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就业、教育和媒体是最易发生基于宗教信仰的不公平待遇和歧视的三个领域。相对于其他宗教教徒,穆斯林受到更高程度和更频繁的不公平待遇,其次是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21]即便是立法方面也存在许多漏洞。除北爱尔兰以外,英国其它地区都还未专门制订在就业等领域反宗教歧视的法律条款;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有一些反对亵渎神明的习惯法,但它们却只针对基督宗教,尤其是对圣公会的教义和宗教实践提供保护;在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反歧视的法律规定仅针对的是“种族”。根据其规定,犹太人和锡克教徒被判定为种族,而穆斯林则被排除于“种族关系法案”(Race Relations Act)的适用范围之外,因为他们被判定为只属于宗教的,而非种族团体;在涉及家庭、婚姻、就业等领域关于在何种程度上保护人们免遭各种形式的宗教歧视,法律界和社会各界仍在进行着争论。[22]

 

8.总结

 

历史发展造就了英国多种宗教信仰共存的局面。在多元化的社会中,除基督宗教之外各宗教团体的地位逐步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已通过对话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多元并非意味着平等。相对而言,基督宗教一直处于事实上的优势地位,各种形式、不同程度的宗教歧视仍然存在。而在实际社会生活当中,每一群体均感到自身处于劣势地位,包括一些基督徒也抱怨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其思想根源则是由于多元宗教的兴起,他们自觉原有的权威地位遭到挑战而滋生了不满情绪。

 

20041225,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一年一度面对英联邦国家的圣诞节广播电视讲话中,首次将宗教间关系这一敏感问题作为讲话的主题,表达了承袭不同宗教文化传统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消除歧视,和平共处的良好愿望。[23]英国女王的这篇讲话说明:第一,宗教多元化已成为英国社会的显著特征;第二,宗教歧视不容忽视;第三,大家对宗教多元化的未来持积极态度。

 

三、个案研究

 

1.调研目的

 

笔者希望通过对英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宗教多元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伯明翰地区基督宗教不同教派的实地考察,比较基督宗教各教派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并了解基层教会领导对当代英国宗教多元状况的看法。

 

2.调研范围与方法

 

笔者选取伯明翰分属圣公会,包括安立甘宗公教派、安立甘宗福音派和自由派,其它新教教会如卫理公会、联合归正会、浸礼会、五旬节派教会,以及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会组织,参加各教会的周日崇拜仪式和其它活动,并对各教派的教牧人员分别进行采访。

 

3.调研成果

 

1)分组:根据各教会的神学思想倾向,笔者将调研对象分为三组。第一组为自由派教会,包括圣公会当中具有自由主义传统的教会、卫理公会和联合归正会;第二组为保守派教会,包括五旬节派、浸礼会和安立甘宗福音派教会;第三组主要指罗马天主教会,也包括安立甘宗公教派教会,它们的神学倾向居于前两者之间。

 

2)周日崇拜仪式印象:从崇拜仪式的程序上讲,可以说各个教会大同小异。但是如果进行细致的观察,它们在许多方面是迥然不同的。第一,视觉印象:总的说来,大多自由派教会参加周日崇拜仪式的人数比较有限,几乎一半甚至更多的座位是空的,而在保守派教会,教堂里很少有空余座位;自由派教会崇拜仪式的参加者以白人和中老年人为主,而保守派教会中,白人、黑人和黄种人都很多,而且有很多青年人和带领孩子来参加仪式的小家庭。第二,听觉印象:自由派教会和天主教会在崇拜仪式过程中所运用的音乐风格大体比较传统,节奏较慢,主要乐器是管风琴或钢琴,有时也使用小提琴或吉他。保守派教会大都使用现代的电声乐队,选唱的赞美诗也是流行音乐的风格,节奏较快。第三,现场气氛:教牧人员主持仪式和讲道的不同风格导致教堂里气氛迥异。一般自由派教会牧师和天主教会神父讲话时神情比较严肃,语气平缓,教堂里的气氛非常肃穆。保守派教会则恰恰相反,尤其是五旬节派教会,牧师讲道时热情洋溢,并且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鼓励大家参与到仪式的各个环节中,教堂里的气氛非常活跃。

 

3)各教派对被采访问题的回答:笔者采访时所提的问题涉及到宗教多元与对话、世俗化、妇女任神职以及道德领域具有争议的一些问题。关于宗教多元,所有被访者都认同现实中英国宗教的高度多元化。类似于圣公会在基督宗教内部所处的优势地位,基督宗教相对于其它宗教信仰的社会影响力更大,虽然这种状况已在逐渐发生变化。基督宗教各教派的分裂状态令人痛心,虽然各派为寻求联合和统一付出了长期的努力,但始终困难重重,目标极难实现。一些教会领导认为本派教会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而其它教派不易合作;各宗教团体之间进行着各个层面的对话与合作并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宗教歧视仍普遍存在,冲突摩擦时有发生。英国社会是很宽容的,但只要涉及关于“真理”的问题,各方则无法妥协。保守派教会的领导在谈到宗教多元的问题时显得排他性更强一些,自由派的态度相对宽容。一位圣公会牧师认为,宗教间进行的定期的所谓正式对话并不能提供多少实质性的帮助,真正的对话应该从身边的社区开始。他的教区为促进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保持良好关系而设计了特定的活动项目。比如每周二、四上午,居住在教堂附近地区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尤其是家庭主妇,带领他们的孩子聚集到教堂的一间经过精心布置的大活动室里来。他们之中有天主教徒、新教教徒、穆斯林、佛教徒,等等。他们每周日会到各自的教堂、清真寺去做礼拜,而在这个地方,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而成为朋友,父母们在一起交流,也成为朋友。这位牧师说,确立了友谊,才会有信任,然后才谈得上对话。

 

关于另外几方面的问题,各教派领导的回答也各有异同。比如,他们都认同英国已成为高度世俗化的社会,而且教会应采取措施,对此作出回应。但在谈到教会如何回应时,观点就不一致了。保守派教会倾向于既要反抗又需顺应,基本信条和教义不会改变,但对这些教义的诠释方法需要改变,包括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崇拜仪式的形式等。而自由派教会更倾向于顺应社会的变化改变自身,甚至有卫理公会的牧师说应对传统的教义进行反思。又如,针对妇女任神职的问题,天主教会当然认为这是无需讨论的,妇女不可能担任神职。保守派教会也倾向于反对,自由派教会则倾向于支持。反对或赞成的理由又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基于《圣经》的教导,有的是根据教会的实践传统。另外,对于同性恋、堕胎、安乐死等道德领域的敏感问题,各教派总的来说态度比较保守,当然保守派教会程度更甚。

 

4.总结

 

对伯明翰基督教会的实地调查使笔者亲身体会到英国社会宗教多元的现状,尤其是基督宗教内部教派巨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更重要的是,调查结果证实了本文前两部分关于英国宗教两方面多元化的分析,为上文的理论分析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基础。  

 

四、结论:不和谐的和平共存

 

由上文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经过长期的演进,宗教多元化已成为英国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多元的各方所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并不均衡。圣公会在基督宗教的各教派当中、基督宗教在各宗教信仰当中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英国的宗教多元是一种“有限多元”。

 

由于基督宗教各教派以及各种宗教之间存在的众多差异和难以弥合的矛盾分歧,朝向各教派联合的基督宗教普世教会运动和各宗教传统在各方面争取平等地位的对话虽然已取得不小的进展,但仍面临巨大挑战,在未来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各方的矛盾摩擦时有发生,但一般会被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不以暴力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家仍须在共同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彼此。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英国基督宗教各教派以及各宗教传统之间将会维持一种不和谐的和平共存状态。

 

20058

 

参考文献:

 

1Paul Weller, ed., Religions in the UK: 2001-03, the Multi-Fait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Derb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er Faith Network for the United Kingdom, Derby and London, 2001

2Gerald Parsons, ed., The Growth of Religious Diversity—Britain from 1945, Volume 1: Traditions, The Open University, by Routledge, London, 1993

3S. Mark Heim, ed., Grounds for Understanding: Ecumenical Resources for Responses to Religious Pluralism,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Michigan and Cambridge, 1998

4N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Religion in Britain As a % of the population reported in the Census 2001, www.statistics.gov.uk

5Gerald Parsons, ed., The Growth of Religious Diversity—Britain from 1945, Volume 2: Issues, The Open University, by Routledge, London, 1994

6John R. Hinnells, ed., Dictionary of Religions, Penguin Books, London, 1997, p.351

7Wesley Ariarajah, The Bible and People of Other Faiths,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Geneva, 1985

8The Queen’s Christmas Broadcast to the Commonwealth 2004, www.royal.gov.uk, 25 December 2004.

 

注释:

 

[1]Paul Weller, ed., Religions in the UK: 2001-03, the Multi-Fait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Derb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er Faith Network for the United Kingdom, Derby and London, 2001, p.203-204.

[2]Paul Weller, ed., Religions in the UK: 2001-03, the Multi-Fait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Derb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er Faith Network for the United Kingdom, Derby and London, 2001, p.204.

[3][4]Paul Weller, ed., Religions in the UK: 2001-03, the Multi-Fait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Derb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er Faith Network for the United Kingdom, Derby and London, 2001, p.231.

[5]Paul Weller, ed., Religions in the UK: 2001-03, the Multi-Fait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Derb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er Faith Network for the United Kingdom, Derby and London, 2001, p.232.

[6]Gerald Parsons, ed., The Growth of Religious Diversity-Britain from 1945, Volume 1: Traditions, The Open University, by Routledge, London, 1993, p.78.

[7][8]Gerald Parsons, ed., The Growth of Religious Diversity-Britain from 1945, Volume 1: Traditions, The Open University, by Routledge, London, 1993, p.80.

[9]S.Mark Heim, ed., Grounds for Understanding: Ecumenical Resources for Responses to Religious Pluralism,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Michigan and Cambridge, 1998,p.2.

[10]Paul Weller, ed., Religions in the UK: 2001-03, the Multi-Fait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Derb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er Faith Network for the United Kingdom, Derby and London, 2001, p.25-27.

[11]N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Religion in Britain As a % of the population reported in the Census 2001, www.statistics.gov.uk.

[12]Gerald Parsons, ed., The Growth of Religious Diversity—Britain from 1945, Volume 2: Issues, The Open University, by Routledge, London, 1994, p.50.

[13]John R. Hinnells, ed., Dictionary of Religions, Penguin Books, London, 1997, p.351.

[14]John R. Hinnells, ed., Dictionary of Religions, Penguin Books, London, 1997, p.347-348.

[15]Wesley Ariarajah, The Bible and People of Other Faiths,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Geneva, 1985, p.71.

[16]Paul Weller, ed., Religions in the UK: 2001-03, the Multi-Fait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Derb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er Faith Network for the United Kingdom, Derby and London, 2001, p.79.

[17]Paul Weller, ed., Religions in the UK: 2001-03, the Multi-Fait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Derb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er Faith Network for the United Kingdom, Derby and London, 2001, p.79-85.

[18]Paul Weller, ed., Religions in the UK: 2001-03, the Multi-Fait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Derb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er Faith Network for the United Kingdom, Derby and London, 2001, p.87-89.

[19]Paul Weller, ed., Religions in the UK: 2001-03, the Multi-Fait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Derb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er Faith Network for the United Kingdom, Derby and London, 2001, p.42-45.

[20]Paul Weller, ed., Religions in the UK: 2001-03, the Multi-Fait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Derb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er Faith Network for the United Kingdom, Derby and London, 2001, p.46.

[21]Paul Weller, ed., Religions in the UK: 2001-03, the Multi-Fait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Derb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er Faith Network for the United Kingdom, Derby and London, 2001, p.48.

[22]Paul Weller, ed., Religions in the UK: 2001-03, the Multi-Fait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Derb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er Faith Network for the United Kingdom, Derby and London, 2001, p.47-48.

[23]The Queen’s Christmas Broadcast to the Commonwealth 2004, www.royal.gov.uk, 25 December 2004.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