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卓新平:“中国化”:基督教在华更新的必由之路   2014年8月11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编者按]2014年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基督教全国“两会”于84日至6日在上海举办“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宗教学者与基督教界代表人士一起,共同探讨深化三自爱国运动,引导中国基督教和谐健康发展,促进基督教中国化。本刊特刊发此纪念文章。

 

基督教的在华发展、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适应与融合、以及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这是中国宗教探究中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但在今天又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东西文化的相遇及交流中,基督教具有典型意义。基督教的本源在亚洲,其文化元素本来属于东方文化范围,但因其在古代罗马帝国时期在地中海周边地区的生存与扩展,使之得以沟通东西方文化元素,结合古希腊思想精神和古罗马社会处境而铸就了西方自中古以来的文化模式及思想根基,成为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及其内在精神。当基督教重返亚洲时,其主体已基本上成为一种西方精神信仰及思想文化形态。而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的相遇,则一般被理解为东西方文化在华的历史性会面,中国人对基督教的相识从而也是对西方文化的典型体认。这种形态的基督教之东来,以及其与西方国家政治文化的复杂交织,使中国人感到了一种“异质”文化的压力,随之而来的反映及回应则是将基督教视为“洋教”,有着一种距离感、陌生感。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基督教在华有着其“中国化”的义务及使命,而这种“中国化”在海纳百川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并不是要求基督教完全摒弃其西方文化元素,其所需要的乃是超越东西方的积极开放与吸纳,跨越时代的主动更新与复兴。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原本外来的宗教在华都有“中国化”的必要,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才能使其在华发展接地气、服水土、入社会、识文化、懂民情。例如,“中国化”比较成功的佛教在历史上就曾经历了其政治、文化双重意义上的“中国化”,从而使其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宗教”。佛教在华政治意义上的“中国化”始于公元4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初期,当时一些佛教僧侣以其文化的优越感而不屈从于中国社会王权政治,他们坚持源自印度佛教的“沙门”革新思想,坚决维护“佛法”的最高地位,不愿向中国世俗王权屈服,强调“沙门不敬王者”,认为自己有了僧侣身份就可以“出家入法,不向国王礼拜”、不依中国规矩。这种僵持达数百年之久,佛教也因水土不服而步履维艰、发展缓慢,而且不被中国王权所真正承认,也不为中国社会民众所接纳,结果处于中国社会的边缘。这样,佛教“中国化”的第一步就是急需改变其对中国政治的基本态度。公元4世纪的东晋僧人道安(314-385年)意识到当时佛教与中国王权对立的窘境,感到躲避政治、遁隐山林并非佛教最佳发展之途。为此,他改变了佛教以往用“佛法”来抗衡王法、傲视王权的出世态度,提醒佛教界意识到“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这种特殊政教关系的现实,说服佛教界改为持守“沙门崇敬王者”的态度。从此佛教因抓住了中国政教关系的关键而如鱼得水,开始在华顺利弘法。佛教在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化”,则是禅宗六祖慧能(638-713年)等人通过对佛教义理的透彻体悟及融会贯通,与印度佛教的古老教派分道扬镳,创立出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形成中国佛教各大教派的独立发展,真正让佛教在中国得以发扬光大。

 

对基督教而言,这两重意义上的“中国化”都是必要的,而且在当今形势下还特别急需尽早实现。基督教在华近1400年的历史有着多种波折,尤其是有着复杂的社会政治经历,其与中国社会文化的“遭遇”亦命运多蹇、并不顺利。基督教4次传入中国,却有3次中断;而使基督教最终得以在华立足的第4次传入却因复杂的历史背景及其客观上的政治卷入而留下了阴影,在中国近现代社会中基本上处于一种被边缘化、被视为“另类”的宗教存在。这种对抗和张力在20世纪达到顶峰,并使基督教在华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与其下半叶极富戏剧性的变化及反差。但也正是这种原因和历史机遇,使基督教得以面对和正视其必须“中国化”以及如何“中国化”的问题。

 

60年前,基督教在华翻开了其政治意义上“中国化”的重要一页。这种政治层面的“中国化”则是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为标志,而其成果就正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成立。我们今天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研讨基督教“中国化”的意义及途径,既有历史的启迪意义,更是中国基督教现实开拓、创新之必要。

 

1954年正式成立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为中国基督教的现代发展制定了章程、规定了宗旨。其基本精神(2008年修订)就是:“坚持自治、自养、自传,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带领全国基督徒爱国爱教、荣神益人;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弘扬高尚的道德风尚;增强教内外团结,为办好中国教会提供服务,引导全国基督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使中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其基本精神而言,这一表述主要是中国基督教强调其政治意义上之“中国化”的公开表达。必须看到,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首先应该被理解为中国广大基督徒爱国爱教的政治运动。这一运动在中国基督教领袖吴耀宗(1893-1979年)等人多次来北京并与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谈话中,在周总理的启发、鼓励下才得以真正形成。所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并不纯为宗教运动,而是基督教会与中国社会政治密切结合、积极呼应的社会政治运动。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必须肯定“三自爱国”的政治意义,必须发扬中国基督教爱国爱教的重要精神,使中国基督教会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积极适应、与时俱进,把基督教的“中国化”引向其纵深发展,取得新的成就以及书写中国基督教在新的社会、时代处境中的全新历史。

 

今天中国对于宗教的基本态度或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积极引导”、“加强管理”、“独立自办”这三个方面。这对于中国基督教尤为重要,也是其“中国化”所必须注意的。其中“积极引导”就应该包括在社会政治、宗教教义、实践伦理等方面对基督教的积极引导,这要求我们对基督教的信仰本真、教义教理和伦理道德等做出积极的解释,尽量发掘出其中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社会风尚的内容,而不能对宗教教义及其神学理论全盘否定;“加强管理”就应该包括依法依规来对基督教社会活动及其相应宗教活动的科学管理,使广大信徒具有自觉的公民意识,使教会礼仪等社会活动服从中国国情及其政治制度,促成社会组织建构之“外延”管理与宗教教理仪轨等传统之“内涵”管理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而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情感对宗教随心所欲、无视法律的尊严;“独立自办”则应该包括形成我们国家宗教的中国特色,认识到促成外来宗教在华“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充分了解中国政教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使中国宗教界积极热情地爱国爱教,使宗教社团组织成为属于我们社会系统的子系统,成为我国政治及社会建构的内在有机构成,把中国宗教的领导权、引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宗教领袖手中,而不能把广大宗教信众作为异己生硬地推出去,以免给外部或敌对势力的干涉、渗透和破坏提供可乘之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在教会政治层面的“中国化”上已经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但要把这一领域的工作做好,则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中国基督教在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化”,则需付出更大的辛劳。其实,这种“中国化”具有双向互动的积极意义,在使基督教真正“化”入中华民族的同时,基督教本身也给中国文化增加许多积极的、开放的、向上的新元素、新动力。正如吴耀宗先生所言,基督教的“中国化”对于教会而论具有双重任务:一则要根据中国现实国情来改造教会自身,使教会积极适应中国社会;二则要以教会的社会积极性和灵性资源来有效参与中国社会的改造,参与当前中华文化的更新及发展。赵紫宸、吴雷川、王治心、诚静怡、韦卓民、丁光训、陈泽民等中国基督教领袖曾对基督教的“中国化”有过许多构想和论说,这为我们今天基督教“本色化”的努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中国化”需要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及其宗教传统的建设性对话、沟通和交流,需要积极体认和领悟中国的文化道统、民族精神及其气质,需要融入中国社会文化氛围和中国民族的精神气场,尤其是需要了解中国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的处境与心境,使基督教的“先知”及“仆人”精神与中国的“士”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有机结合、融洽共处。中国基督教在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化”不是跟着商品社会来流俗,而是在其文化革新、文化重建上来寻找合作机会、得到共同升华。

 

今天,我们在基督教的“中国化”发展上要有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对于中国文化精神的现实处境亦应该有危机感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中国广大基督徒之梦,是大家应该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中国基督教已经与中国的命运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中国化”则是基督教在华更新的必由之路。对此,我们大家都任重而道远,都要决志弘毅、坚持不懈。

 

(作者系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来源:201485日《中国民族报》)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