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他对中国共产党“初心”的解释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社会主义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人民、民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中国的宗教学研究,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组成部分,它的初心当然也与党的初心相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宗教学研究,起源于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就是根据他的指示于1964年成立的。他提出要组织学者研究宗教,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服务。几十年来我国绝大多数宗教学研究者,也都是从人民利益立场出发研究宗教的,他们的成果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那么,宗教学研究应该怎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呢?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宗教学研究,立场第一重要。站在个人或者少数人立场进行研究,其成果可能只代表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利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进行研究,其成果必将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全体人民的立场,在中国就是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立场,这就是我国宗教学研究的初心。研究宗教,必须持客观、理性、科学的态度,否则就会失之片面或者偏颇。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都是客观、理性、科学的,因此,是指导宗教学研究者用科学理性的方式进行研究的法宝。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在今天,尤其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是我国宗教学研究保持初心、实践初心、实现初心的根本前提。
第二,研究历史上和现实中宗教产生、发展的原因,宗教与宗教的关系,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为当代和后代人正确认识宗教,为国家和社会正确处理宗教问题提供知识、理论、建议,直接和间接地为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国家统一服务。比如,研究历史上宗教产生的原因,可以有助于对今天新兴宗教产生原因的了解;研究中国历史上外来宗教中国化,可以有助于今天的宗教中国化;研究历史上的宗教战争,可以有助于今天防范因宗教原因产生的社会冲突;研究宗教极端主义、利用宗教分裂国家的行为,可以直接为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服务。
第三,研究宗教教义、宗教历史、宗教艺术中包含的有利于道德昌明、社会和谐、人民团结、国家统一、文化繁荣、世界和平、人类友爱的元素和事实,为今天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精神资源。比如佛教的慈悲观念、基督教的博爱观念、伊斯兰教的中道观念,都值得研究。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宗教,要看到宗教与人类精神文明的起源、发展之间密切的关系。
第四,研究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为社会稳定和谐、国家发展进步、人民团结友爱、信徒爱国守法提供智力支持。诸如宗教与政治分离,宗教与教育分离,宗教服从国家,教法服从国法,公民身份高于信徒身份,宗教文化融入中华文化,不信教公民与信教公民同心协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把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抑制宗教的消极作用,防止宗教成为导致文化分裂、社会分裂、政治分裂、国土分裂,危害社会、威胁政权的因素,等等问题的研究,都可以有益于国家和人民。
必须指出的是,既然宗教中包含有消极因素,对这些消极因素,我们要敢于进行批评性的研究。从学术的角度进行批评性研究,不妨碍我们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对国家、民族的忧患,对社会的责任,是宗教学研究者们与生俱来的秉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宗教学绝不是象牙之塔,我们的专家绝不是脱离实际的书呆子,我们的成果绝不是苍白的概念堆积。我们的人,我们的成果,都扎根中国的大地,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血肉相连。我相信,我国的宗教学专家们,一定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团结、繁荣、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来源:《中国宗教》2018年第8期)
(编辑:霍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