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了教务指导委员会,组织进行“解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一项极具伟大意义的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使伊斯兰教的思想理论建设更加贴近中国的国情、教情,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多种社会形态,一直生存和发展到今天,早已成为中国的伊斯兰教,具有中国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个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伊斯兰教具有与时代并进的特点,能够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打开宗教历史的篇章,可以发现,先知穆罕默德就是顺应当时社会的需要而宣传伊斯兰教的。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需要解决,社会价值观念需要变迁,社会信仰与伦理道德需要重建。因此,伊斯兰教的初期虽曾受到旧势力的迫害,但因其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对当时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所以能冲破种种阻力,凝聚起广大穆斯林并得到迅速发展。
我们同时还发现,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时,伊斯兰教内部都会出现一些宗教改革家,推动宗教的改革,适应并服从和服务于发展的社会,如艾布·哈尼法、马立克、沙斐仪、伊本·罕百勒四位大教法学家以及艾什尔里、安萨里等,中国伊斯兰教的马来迟、马明心、马启西、马万福、马元章等等。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教义、经典固然是不会变的,但关于信仰、教义、经典的注释,则是可变的,是因时代、民族、地区、社会的变迁而有所改变的。古今中外伊斯兰教只有一部《古兰经》,而《古兰经注》则成千上万,就是明证。诚然,因其特有的神圣、神秘、信仰,与时代变化相比,宗教的变革总是滞后或偏于保守一些,但这绝不意味着它们拒绝变革与进步。拒绝变革与进步,就意味着自取灭亡。因此,宗教的变革与进步总是会发生的。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伊斯兰教的思想理论建设已经开展起来了。
众所周知,由于在旧社会中国穆斯林饱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与屠杀,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所以形成了“不求今世求来世”的消极思想,强调“转眼间的顿业(今世),永恒的阿黑来提(后世)”。新中国的成立,和全国人民一起翻身做主人的各族穆斯林焕发了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改革开放后,“不求今世求来世”显然与时代要求极不相称,所以教内有识之士提出了“两世吉庆”的思想,从而改变了各族穆斯林的旧观念,极大地解放了思想,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之中,走上了劳动致富的康庄大道。由此可见,从“不求今世求来世”到追求“两世吉庆”,确实使中国穆斯林对于伊斯兰教真谛的理解与把握更加准确了,是一大进步。
但是,中国伊斯兰教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任务并没有完成,还需要继续努力。就拿对“两世吉庆”的理解来说,客观上还有很大差异,一般的理解都是追求个人的“两世吉庆”。与此相比,佛教主张要“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普度众生”,道教要“慈济和同”、为社会服务,基督教和天主教要发扬耶稣基督的博爱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作盐作光,都是在强调“奉献”“给予”。我以为,追求个人的“两世吉庆”不应该是穆斯林的最终追求。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根据伊斯兰教的观点,人类的社会价值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责任”。
伊斯兰教认为,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人,都具有社会性,是社会的一分子,生来就有一种神圣的社会责任:用真主赋予的身体、知识、精神、良善品德和坚强意志去为社会服务,为家乡服务,为祖国服务,为世界服务,努力把人类的共同家园——我们的地球村规划好、治理好、建设好,为人类造福,为世界万物造福,用善行不断地充实人生,寻求人生的真谛,寻求全人类的“两世吉庆”。这是人的价值所在,是人在宇宙万物中处于最高地位的具体体现。
总而言之,开展宗教思想理论建设,对于中国伊斯兰教来讲,是一项固本强身的工作,有利于中国伊斯兰教真谛的发掘与弘扬,有利于坚定信仰、纯正信仰,有利于穆斯林群众宗教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同打着伊斯兰教旗号进行分裂活动、恐怖活动以及其它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同时,应该看到,开展中国伊斯兰教思想理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始,有必要将这项事业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2019年4月18日《人民政协报》)
(编辑:霍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