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泰山后石坞元君庙与邹城西关泰山香社   

叶涛

后石坞位于泰山岱顶的北侧,是传说中碧霞元君修身成仙的“玉女修真处”。至二十世纪初,后石坞已是一片荒芜,庙宇坍塌,杂草丛生。泰山管理部门自90年代初期开始对后石坞景点进行修复,1993年先期修复了元君庙大殿和西厢,1997年至1998年又对后石坞古建筑进行全面修复,如今后石坞已经恢复为岱顶一个著名的景区。

后石坞元君庙自修复之初就与邹城西关以刘绪奎为首的民间香社组织发生了密切联系,后石坞的庙宇中处处可见邹城香客的供品。2003278日(农历正月初七至初八)、92728日和1025日(农历九月初七至初十),我们对刘绪奎为首的香社进行了跟踪调查。本文将以泰山后石坞元君庙与邹城泰山香社的关系为例,描述当代泰山香社组织的生存状况。

 

一、香头刘绪奎

 

刘绪奎,男,家住邹城市西关卜家庄卜南二巷14号,200358岁。刘绪奎的父亲是独子,他的祖母一直和他们家住在一起。祖母在家中供奉着泰山老奶奶像,在刘绪奎的印象中,他祖母供奉的老奶奶铜像金碧辉煌,可惜在文革中被毁掉了。这大概就是泰山及其老奶奶给幼小的刘绪奎最初的影响。

在刘绪奎16岁那一年,得了一场大病,眼看着人就要不行了,家里已经给他准备好了衣裳(寿衣),他突然又好了。大病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给人家看病。

刘绪奎有一儿一女,他和老伴的关系不好,分开来各过各的,单独开伙。刘绪奎住在儿子家,在儿子的房子上面又搭盖了一间小屋,自己单独住。他把房间隔成里外间,外间正面的北墙上挂着泰山老母的画像,画像前面的桌子上供着的塑像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观音菩萨、泰山老母。在这些神像的前面有一个流苏的帘子,上边绣着“佛光普照”四个字。东面的墙上挂着八卦图。门口左边放着两块泰山石敢当。

自从兖州矿务局来到邹城后,原来的土地被占用,当时的西关大队划为街道办事处,原来的村民现在也享受退休金。刘绪奎现在每月有100多元退休金,他全都交给老伴用,他主要靠给人看病为生,来看病的人自然不会空着手来,尤其是看好了病,有给钱的,也有给东西的。平时经常有人到刘绪奎家里来烧香,烧香只是一种说法,到刘绪奎家实际上主要是为了让他看病。刘绪奎说,他主要是看小孩的病,“孩子发烧时,给孩子捧捧魂。发烧是病,必须要打针,结合叫魂,阴阳结合好得快一些。他们有事来找,有的拿烟,拿点心。这边人相信泰山老奶奶的比较多。孔孟之乡,思想比较传统。一直都相信”。刘绪奎不认识字,但是,据说他能够给人开药方。泰山管委南天门景区赵庆富曾给我讲过一件事:“刘绪奎虽然不认识字,但他可以给人开方,我曾试过他,让他给开过一个方子,过了一会儿,我故意说忘了,让他再说一遍,结果他说的和前面的完全一样。邹城还传说有老刘给法院院长他娘看病的事。法院院长的老娘八十多岁了,得了绝症,家里人不死心,把刘绪奎找来了,他一看,就说别打吊瓶了,也别治了,回家吧(意思是没治了)。”

据刘绪奎讲,他初次到泰山上香是在1968年。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不敢说是去泰山上香,只能对人说是去走亲戚,把香包在煎饼里才带到山上去的。文革以后,他才开始带着人去泰山。

刘绪奎与后石坞元君庙发生联系是在1994年,他自己多次讲:“曲阜的姚村有个张五娘,男的在部队当医生。只知道姓张,不知道名字,都叫她张五娘。她在家里疯疯癫癫的,到邹城找我看病。对我说:‘我是泰山老奶奶,你没有去过我那里,我那里房子不好,窟窿朝天,我想要琉璃瓦。’我说去过,每年都去。‘你没有去,我那里最穷了。’你老人家说了我就去。那一年我就带着十八个人,去了后山,找到了奶奶庙。那时候刚修好,地面都特别湿。我就许下愿要给她弄什么,后来一步步的实现,做袍、放匾。从那以后,张五娘就好了,没有再联系。现在她家里供着泰山老奶奶,张五娘的对象也相信泰山老奶奶的灵气了。”

刘绪奎一年中有好几个日子要到泰山上香。每年的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一般是他自己一个人上山;三月三王母池王母娘娘蟠桃会,他带着人到王母池上香,一般是不上山顶;四月十八老奶奶生日,带着人上山烧香;九月九也是带着人上山。除了这些比较固定的日子,有时刘绪奎也去泰山,比如单独为了替某人给老奶奶烧香也会上山。只要到山顶,刘绪奎必定要去后石坞,而且一般情况下,他都要在后石坞元君庙里住上几天。

 

二、邹城西关泰山香社的其他人员

 

邹城西关泰山香社主要由哪些人员组成呢?这是一个难以准确统计的数字。因为,每一次跟随刘绪奎到泰山进香的人员并不固定,每一次到泰山的人员数目也不相同。不过,按照他们的说法,到泰山上香并不是可以随便说去就去、说不去就不去的。他们认为,只要开始去了,就不能“辞山”,最少要去三趟才能不去,或者一年最少去一趟。如果只去一次,然后就不去了,就属于“辞山”,“辞山”就会出毛病。

关于刘绪奎泰山香社的主要人员,泰山后石坞娘娘庙中他们历年来的贡献物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观察角度。刘绪奎自己曾说:每次跟他上泰山的,少则十几个人,多的时候三十几人。这个数字是比较可信的。例如1994年春天,刘绪奎第一次找到后石坞的那一次,跟他上山的人数是18人;2003年农历九月初九,随刘绪奎上山的人数是27人。这些跟他一起上山的人,都是各自带着供品。当然,这些供品有的可以为我们了解香社的情况提供线索,如有题名等文字内容的匾、旗、万民伞等;还有一些供品,由于无法确定奉献者的准确信息,失去了利用价值,如袍、凤冠、现供现烧的香烛等。

后石坞元君庙正殿大门悬挂的“有求必应”匾额上面,有一组题名,这是刘绪奎泰山香社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组人名,因为这次献匾是香社的一次重要活动,献匾的时间在1997年,当时正是刘绪奎得到泰山南天门管理部门特别青睐的时期,这块匾就是由当时的南天门景区的区长特别安排专人从山下面帮他们运上来的。匾上的题名共有12人,分别是:刘绪奎、李柏洋、胡建英、高潮苓、葛凡平、冯学文、张红美、刘玉凤、侯建伦、赵崇银、宋庆仓、李春英。在正殿门上悬挂的其他几块匾,分别是:泰山神明(刘绪奎、李伯阳献)、神灵在世(刘绪奎献)。在三官殿门前也有一块匾,上书“敬献泰山老神灵 济世惠民”,12个人的题名分别是:刘绪奎、马克珠、曹保玲、孟桂兰、胡建英、张宝存、杜西英、葛凡平、李佰洋、刘应启、孔祥城、冯少文、李凡喜。

刘绪奎和上述牌匾中提到的李伯阳、胡建英、葛凡平、高潮苓等,是邹城西关泰山香社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我两次去邹城调查,见到他们商量去泰山进香事宜时,主要就是这几个人在场。每年随刘绪奎上泰山的人虽然不少,实际上大多数人只是跟着(用他们的话说是“随大流”),真正在进香活动中起作用的,不过上述三五人而已。

 

三、2003年农历九月初九:一次进香之旅

 

农历四月十八和九月初九是刘绪奎泰山香社集体到泰山上香的两个日子。由于2003年春季非典的影响,四月十八没能够集体上山,所以,他们对2003年九月九的上山进香特别重视。我在九月九之前的一个星期(927-28日)去邹城调查时,就见他们已经把上山的大部分供品准备好了。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香社进香的仪式等相关事宜,对他们这次上香活动做了全程跟踪调查。

(一)准备工作

主要是准备各种香烛供品。供品是去泰山的每个人自己准备自己的,我们以刘绪奎和高潮苓为例,了解一下他们准备供品的情况。

刘绪奎准备的东西最多。这次一共准备带去14件袍,都是找人做的,全部给后石坞。其中3件是他自己的,做得高档点,连工带料每件28.5元。这3件袍是为了还愿,因为他替别人看病,治好后,患者家属总要给他送些烟酒、饮料或者钱,作为酬劳,刘自己说他要把这些得之于老奶奶的东西要“上升”,再还给老奶奶,所以要做袍还愿。其余的11件袍都是替别人捎的,那些在他这里看好了病的人希望还愿,但又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亲自去还愿,就让刘绪奎替他们还愿。许愿和还愿都可以让别人代替,但香火钱一定要自己出。刘绪奎还花240元准备了7面锦旗,最好的一面旗是60元,每面旗上的字都不一样。其中三面写着刘绪奎的名字,其余的四面都没有写名字,据说是怕以后再闹文化大革命会出事,所以不敢写名字,刘绪奎说他不怕。刘绪奎还准备了6双鞋,自己的3双,别人让捎的3双;还有6把塑料花,12把香,其余的供品主要是请客用的菜,有芸豆、胡萝卜、黄瓜、四季豆、菜花、苹果、石榴、柿子、核桃、蜜枣等。此外,还准备了几斤粮食酒,两个脸盆,一条毛巾(给老奶奶洗脸用),16个碗,2个茶盘。还有2斤香油,10斤豆油,1袋大米,1袋面粉,20斤面条,10斤鸡蛋,都已经找人(泰山南天门的管理人员)弄到后石坞了,其余的东西都是随身带着的。

与刘绪奎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高潮苓准备了5件袍,全是自己动手做的,用的都是好布料,还挂了里子,其中一件是自己送的,其余四件都是替人家捎的。此外,还准备了请客用的菜和水果等。准备东西共花了500600元。

为了准备给泰山神灵的供品,香客们真是颇费心思。胡建英除了准备香烛、菜蔬以外,还特意准备了今年刚下来的新花生,当地人称花生为“长果”,属于吉祥物品。上供不能要往年的陈花生,因为生象征着“生生不息”。由于胡建英家里没有新花生,超市里也没有卖的,所以就给她在乡下的的一个侄子要了一大包,她的侄子特意从乡下送来的。

(二)交通

刘绪奎曾讲过,他奶奶当年去泰山是走着去的,来回要一个星期(去的路上和上山需要3天,在山上1天,下山和回程需要3天)。如今他们去泰山,都是坐车去。邹城到泰安的距离不足100公里,火车和汽车都很方便。这次上山,刘绪奎提前租了一辆12座的面包车,老年人坐包的车,年轻一些的自己坐车去,到山上再会合。103(农历九月初八)早6点,租好的面包车从邹城出发,7点半就到了泰山山前的天外村。从天外村乘坐汽车到达中天门后,再乘索道上山,大约10点半就到达山顶。

(三)人员构成

这次进香共有24名香客,女性19人,男性人,分两批上山。一批随刘绪奎包车去泰山,12名女的,只有刘绪奎一个男的;另一批自己乘车去,在后石坞与刘绪奎会合,共11人,47女,年纪较轻,都在40岁左右。这些香客中最年轻的40岁左右,最年长的将近70岁。

(四)岱顶进香

岱顶是泰山庙宇最集中的区域,其中碧霞祠和玉皇顶是最主要的两个庙宇,碧霞祠是碧霞元君的上庙,玉皇顶则供奉着玉皇大帝,这两处是香客岱顶进香必到之地。刘绪奎等他带来的人在天街上会齐了以后,就安排大家先去碧霞祠上香。

他们一行人首先到碧霞祠前边专门烧香的“火池”烧香。到了火池后,大家围成一片,把自己的东西摊开。各人分头准备自己的香和纸。有的人用的是黄裱纸,上面没有印“佛”字,烧之前,要先用手把黄裱纸相互错开,然后用2050100面值不等的人民币在上面来回抹,叫做“印钱”,抹大约五六分钟即可。有的人带的是元宝,元宝在家里就已经叠好,这时只需要把元宝展开,如同真元宝一样,每个金元宝约值20两,各人准备的数量不等,有的多有的少。还有的人带的是“箔”,箔是按两计算,一打一两,在烧之前也要先把箔叠成简单的元宝样,蓬蓬松松的成一堆。还有一种金壳子,就是叠元宝用的纸,简单的摺一下,成元包的形状,然后就可以烧了。还有的人带的是“金墩”,又称作皇冠,也是用金壳子叠成的。他们把这些元宝、箔、金壳子、金墩用红布或蓝布包好,如同烧香那样,先东南西北四方拜几拜,许上自己的心愿,然后烧掉。烧的时候说:“给奶奶送钱来了,请老奶奶收下。”有些纸箔没有叠,就说把钱存在银行里,让老奶奶自己花。以上是大家一起烧香。此外,还要自己烧自己的香,许自己的愿。胡建英烧香时,先对着碧霞祠的方向拜,许愿,她这次是替自己的子孙许愿,每替一个人许愿,就要烧一炷香。她说她从不替自己许愿,甚至连自己的腿病她也没有许过愿。其她人烧香时也是如此,点燃香后,拜四方,许愿。有个别人把少许供品装在方便袋内,在烧香的炉前拜一拜,然后拿走。在火池前专门烧香,到碧霞祠内再上供。

进到碧霞祠内,她们就把供品拿出来,准备上供。仍然是个人单独活动。多数人只是简单的用方便袋装一些供品,主要有苹果、桔子、点心等,到大殿的碧霞元君像前上供,磕头许愿。若东西很少,就直接放在靠门口的长条桌上,若东西多,而且有袍、花、鞋等物,就要交给大殿内的道士,让他们把这些东西直接摆在老奶奶面前。上完供,一般要拿回一些自己的供品,但不能全部拿回,这些上过供的东西,已经有了仙气,名曰“仙果”,说是吃了对人有益。磕头许愿时,他们往往要捐些钱,一般数量很小,多是硬币,往里投时,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撞击声,主大吉。

从碧霞祠出来,经过青帝宫,就到了玉皇顶。刘绪奎在玉皇顶等着大家。大家到齐以后,刘绪奎就开始张罗着在玉皇殿内玉皇大帝像前摆供品上供。给玉皇大帝上供很隆重,供品也非常丰富,除了各种鲜水果(苹果、桔子、西瓜)、干果(花生、栗子、核桃等)、点心外,还有生鱼、活鸡(鸡最后没有带回,就留在了那里,鱼带走了)、花、袍、鞋等。因为玉皇大帝是男神,所以还要给他孝敬香烟,有的把香烟整包放在那里,有的把香烟拆开,还有的直接点了几支香烟如同上香那样摆在那里,上供用的都是济南产的“大鸡”牌香烟。有的人带了托盘和盘子,就把供品摆在盘子里,因为东西多,盘子少,刘绪奎还去管理处借了几个盘子。因为这里上供的人太多,所以非常拥挤,玉皇大帝面前的供品摆得满满的。大家把供品摆好,烧香、磕头、许愿后,开始给玉帝披袍。披袍可以由做袍的人来披,也可以由其他人披,因为今天这里的人实在太多了,为了防止混乱,就由玉皇顶的工作人员代为披袍。一名男工作人员从后面的小门进入供奉玉帝的神龛内,先把玉帝身上的旧袍去掉,然后又把新袍穿在玉帝的身上,为玉帝做的袍是黄色的。

在玉皇顶烧香大约用了50分钟,然后大家稍事休息,准备去后石坞。

(五)后石坞“报到”

下午4点左右,刘绪奎一行人来到后石坞元君庙。后石坞文管所的李所长听说刘香头到了,特意到庙门外迎接。大家在文管所办公室休息、喝茶约半小时,然后,就在刘绪奎的带领下,开始烧香,向老奶奶报到,通知老奶奶“我们到了”。报到时,要把每个地方、每个神像都拜一遍,此时不需要上供,只要烧香磕头就可以。

刘绪奎来到元君庙正殿,在老奶奶塑像前磕头、烧香,还把自己带来的鞋子献给了老奶奶。在神像前,他情不自禁的要唱,唱词是他随机编的,内容是说“老奶奶我又来给您老人家烧香了,有什么做的不好的,请您老人家原谅”。拜完老奶奶后,又拜了老奶奶旁边的送子娘娘。拜过下院正殿的老奶奶后,又到了上院。先去三官殿,天官位于殿中央,首先拜天官,刘绪奎拜天官时也唱了几句,又依次拜了地官、水官和其他神灵。又到了七仙殿,拜了七仙,并许诺说“明天就给您老人家换新袍”。此后来到老奶奶墓,烧香磕头后,又捐了些钱。他给每位拜过的神都捐钱。接着又依次拜了莲花洞、吕洞宾、黄花洞、弥勒佛。

(六)“上身”与“附体”

随刘绪奎上山的香客中,有一位老家是滕州的女香客施西美,在邹城做卖鱼的生意。她在拜三官时就出现了异状。起初,她也同别人一样,在天官前烧香、磕头,还摆上了供品。拜天官时,她就不停得打嗝,而且声音越来越大,一声比一声急促,间隔也越来越短。起初,大家没有在意,以为她着凉了,身体不适,可是待她把三官殿里的众神拜完之后,就开始痛哭,泪流满面,边哭边说边唱。这时其他几位香客就开始劝她不要哭了,有什么话就说出来,说出来就好了。可是她不理别人,还只是哭,大约哭了半个小时。

后来,刘绪奎介绍说,施西美每次到老奶奶面前都这样,是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的,这说明她和老奶奶有缘。当她恢复常态后,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她也不知道,到了这里就会这样,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事后她就会把刚才的事情都忘掉。当天傍晚,有三个河南的女香客也来烧香,其中的一位香客同施西美一样,也是大哭不止,边哭边说,说的都是伤心事。第二天(104)在三官殿上香时,有一位靠拾破烂攒钱来泰山烧香的老大娘也是大哭不止,双手撑地,几乎全身匍匐在地上,边烧香边哭。众姐妹就和她啦呱,让她把心事说出来,但是她仍然什么也不说,只是哭。在众人的劝解下,哭了大约有十几分钟,突然又开始大笑不止,笑了大约有五六分钟。她还代老奶奶说话,高潮苓就和她对话,说给她做袍、上供,问给她做的红袍她是否满意,还说待会就给她披袍。后来,她自己就止住了哭,又长出一口气,好像是恢复了神智。

香客们称上述情况为被老奶奶“上身了”,有的人(特别时女人)和老奶奶有缘,她们到了这里,就会被老奶奶上身,老奶奶借助她们的身体和嘴,说出自己的苦楚和愿望,对香客们有什么要求。但是,据当时观察,她们哭诉的其实都是自己家里的事情,施西美和河南的香客说的都是儿女们如何之类的事情,这些事情平常在家里可能无法说或无处发泄,来到这里可以借助这个途径一吐为快,而且还有其他人在旁边相劝,这可以达到两个效果:一是说出自己的心事,而且有人开导,心里会舒服些;二是在老奶奶面前说自己的苦和愁,希望老奶奶能听见,可以祈求老奶奶帮助自己解决家里的问题。

103晚上,大家准备在文管所的办公室里坐一夜。大约8:20分,胡建英提议让谁说点什么或唱点什么给大家解解闷,突然刘绪奎就开始唱了起来。唱词是根据今天的活动和现场的场景现编的,没有什么曲调,类似于说唱。起初,是他一个人自己唱,但用的口气是老奶奶的,这就是说他被老奶奶上身了。过后问他,他说不知道自己刚才说了些什么。

他唱时自称“修女”(后石坞是玉女修身处),起初的内容主要是说众姐妹上山是如何辛苦,如何不容易,姐妹们如何虔诚。姐妹们不辞辛苦来到了这里,而她没有让大家吃好、住好,很对不住大家。围绕这一话题反复地唱。刘绪奎唱的很投入,很有感情,面目表情很丰富。起初,是刘绪奎自己唱,后来胡建英出来和他对话,两人一问一答。刘唱到没有把大家照顾好时,胡就说老奶奶把大家照顾得很好,是姐妹们没有尽到心,没有上老奶奶跟前去。胡给老奶奶敬了烟,老奶奶不要。一会儿刘绪奎又唱到自己是修女,她的一针一线都是众姐妹做的,胡又问奶奶还要什么,奶奶说什么也不要了,并说自己不能喝酒,今天却喝了点酒,要罚自己站三个钟头,胡为他求情,但奶奶说不行,果然众姐妹无论怎么让座,他都不坐。

刘绪奎在唱词中说胡是今天最早来到后石坞的,这是老奶奶拽着她走的,说胡是小脚胡。大家让老奶奶去休息,还说明天要给她老人家晒卧室里的被褥。刘不去,接着唱道:众姐妹给奶奶争光了,给奶奶贴金了,说胡以前给奶奶做了一床被,今晚奶奶要给大家三床被。大家又劝老奶奶早点去休息,过了不久,奶奶走了(刘出去了),胡把奶奶送到了门口。天气这时已经很冷了,屋外刮着大风,但胡让人把屋门大敞开,说是让神灵都进来。过了一会儿,“老奶奶”又回来了,而且身上多了一件道袍(图十三)。这次是与每个香客对话,香客们称这种形式为“啦呱”。老奶奶又唱了一遍大家辛苦了,委屈了等等,接着又预言大家今年家里的事情都能顺顺利利,都能解决。姐妹们劝他去休息,他就唱:“你们来到我跟前,我高兴哟,怎么能睡哟,我可不冷哟,你看看你们给我做的袍哟,……”

老奶奶和每个人都啦呱,谁有疑问也可以问,奶奶当场给予解答。刘绪奎唱的时候,神态庄重,但表情丰富,有时左手压在右手上,有时左手包着右手。有的姐妹都被奶奶感动得哭了。胡建英说,真想在这里多住几晚,可是奶奶不让。胡说我不走,奶奶说我不留。奶奶给胡要玉带,胡说明年来时给奶奶带来。

现场的气氛很活跃,大家纷纷和老奶奶对话,本来已经睡下的人也纷纷坐了起来。大家和老奶奶的关系很特别,不同于一般的人神关系。她们可以和老奶奶聊天,问问题,对老奶奶表现出无比的尊崇和敬意,但同时也敢时不时的气老奶奶,拿话噎她几句,奶奶也无可奈何。

后来,胡建英问刘绪奎:“玉皇老爷,我的那包药哪里去了?”转眼间,刘又托身成为玉皇老爷了。这时就有人给玉皇老爷敬烟,即点三支烟倒放在桌面上。屋子里烟雾缭绕,除了敬烟外,女香客们已经抽了一晚上的烟,屋子里早已烟气腾腾,更增强了这种人神对话的效果。玉皇老爷让大家给她绣个烟包,上面要绣有祥云。胡就又开始和玉皇老爷斗嘴,时不时的气气玉皇老爷,后来胡出去了。玉皇老爷称赞胡机灵。胡后来后问玉皇老爷我的错多吗,玉皇说多,但改的也不慢,让老人家治治她的嘴。过了一会儿,啦呱就结束了,玉皇老爷也走了(刘绪奎走了)。

对于上述情景,众香客称刘绪奎是老奶奶和玉皇大帝的化身,或者说“被附体了”。在和附体的神灵对话中,大家对神有虔诚的一面,但同时她们在神的面前又很随便,敢随意气神,也敢大声说笑,没有丝毫严肃的气氛,类似朋友之间的相处。这与她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刘绪奎相处的模式一模一样。“啦呱”好像是人神沟通的一种固定方式,姐妹们无论谁被上身附体后,其他人就和她啦呱,让她把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有什么要求也讲出来,讲完之后,“神”自己就走了,人也恢复了正常状态。

(七)后石坞上香

104农历九月初九,是香客们正式上香的日子。这一天,他们要在每位神灵面前烧三次香,早、中、晚各一次。

早饭前,她们就开始在大殿内祭拜老奶奶。每个人都把自己带的供品拿出来,装在盘子里或放在袋子内,恭恭敬敬的端到老奶奶面前,再烧香磕头许愿。刘绪奎一大早就来到了大殿给老奶奶烧香磕头,而且分别给老奶奶、眼光奶奶、送子奶奶各送了两双鞋,在每位神灵面前又唱了几句。又在眼光奶奶面前放了一个新洗脸盆,盆内有一条新毛巾,他现场倒上热水,让眼光奶奶洗脸。然后他就开始帮助别人准备供品。每个人在摆放供品时都很小心,摆放得整整齐齐。

香客中以胡建英的供品最为丰富,共有13样,有3样点心和糖、桔子、桃、苹果、柿子、枣、花生、萨其玛等,此外还有两瓶专门给老奶奶准备的桂花酒。她把这些东西整整齐齐的摆在盘子里。这时奶奶像前的桌子上已经摆满了东西,她就把供品放在右边地上。摆完供品,她恭恭敬敬地烧香磕头。此时,碧霞元君像前的香火最盛,不仅桌子上摆满了鲜花、鞋等各种供品,而且左右两边的地上也摆了一大片供品。殿内人头攒动,众人忙着烧香磕头,殿外香炉前也是烟雾缭绕。

刘绪奎帮众人摆好供品后,就开始打扫殿内的卫生。他先清扫地面,又用布小心翼翼地把神像及其周围的灰尘掸去,把屋子各处都整理一遍。他在这里就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悉心照顾这些神灵。拜完大殿内的神像后,她们又逐次把院内的各位神灵全部祭拜了一遍。至此,早晨的祭拜活动结束。然后她们就开始打扫庭院,有的扫地,有的拣树叶,不一会儿就把后石坞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说,这是为老奶奶等神灵打扫卫生。众人烧香祭拜、打扫庭院完毕,才早晨7点半,然后准备吃早饭。

(八)晒被褥

刘绪奎他们历年来给后石坞的老奶奶和各位神灵奉献了很多衣物和被褥,平时这些东西被管理人员放在称作是“老奶奶卧室”的蔚然阁下面的地洞里,香客们来的时候要给老奶奶晒被褥。

104吃过早饭,就要给老奶奶晒被褥。蔚然阁位于上院,分上中下三层,最上面供奉一尊老奶奶像,她们先给老奶奶磕头跪拜,然后就到下面去取被褥。刘绪奎和两位妇女一起下到洞内,另有两个人在楼梯上接应。下面有一张床,还有一些被褥、铺盖、衣物等。一会儿,他们就把被褥、铺盖、衣物等递了上来,拿到了屋外。因为地下室潮湿,衣物都发霉了。这天天气很好,艳阳高照,是晒衣服的好天气。老奶奶的被褥、衣物很多,床上用的有床单、被子、毛毯、枕头等,衣服有棉袄、棉裤,还有单衣,鞋、袜等,一应俱全。人们把衣物全部摊开,搭在墙头、石头上等处晾晒。

(九)请客与挂袍

所谓请客,就是请各位神灵下凡来吃饭。请客时,摆上菜,倒上酒,香客们在旁边看着,还得随时侍侯着倒酒。玉皇大帝要吃荤的,老奶奶要吃素的。104日中午,刘绪奎他们就要请客。刘绪奎和其他几位妇女整个上午都在厨房里忙活,直到下午两点才预备好请客用的东西。这次请客一共摆了三桌,办公室内一桌,院内的两张石桌上各摆一桌。每桌十二个菜,每一碗菜代表一个月。先在石桌上铺好红布,然后把菜端上来。摆好菜,倒上酒,一桌是请奶奶的,倒的是桂花酒,另一桌是请玉皇老爷的,倒的是白酒。摆好酒菜,刘绪奎带头到老奶奶殿内烧香磕头,然后由一名女香客手持点燃的香烛,从殿内走出,绕院子走一圈,意思是请诸位神灵来吃饭,最后把香插在香炉内,这就算是把诸位神灵都请来开始享用供奉了。

这边的神灵正在享用供奉,那边香客们就开始准备为神灵挂袍(也称作“披袍”)。披袍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要烧香磕头,告知老奶奶要给她老人家披袍了。然后就开始给老奶奶披袍(披袍前要先给袍喷上防火的药水),把袍给老奶奶穿上,要穿得整整齐齐,非常漂亮。穿好袍后,不能让老奶奶空手,要给老奶奶红包,把红包放在老奶奶塑像的手里。披完袍,开始挂旗。随刘绪奎来的香客分两批披袍,一批在老奶奶殿,另一批在上院三官殿和七仙殿。在香客们眼中,能把自己做的袍披在老奶奶和诸位神灵的身上,是她们无尚的荣耀,若能亲手披,则更好。披袍时,其他香客在旁观看,她们也很羡慕那些给老奶奶做袍的人,而且有几个人纷纷说,下次再来时,一定要做袍。

挂完袍,香客们在山上进香的主要活动就结束了。

 

四、社会政策与当代民间信仰组织

 

以香社的形式到泰山进香的活动最晚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香社奉祀的主神是东岳大帝。宋代以后,尤其是明代以来,伴随着碧霞元君信仰的兴起,民间香社的泰山进香活动达到了高潮,这种高潮一直持续到近代。1949年以后,由于政府对反动会道门等组织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香社组织形式的泰山进香活动,但个人的泰山进香行为始终没有停止过。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松动,民间香社的泰山进香活动又开始活跃起来,邹城刘绪奎为首的泰山香社就是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出现的民间信仰组织,他们的活动反映了近20年来民间信仰及其信仰组织的一些新的特点。

民间信仰组织虽然延续了传统的活动方式,但名义上都不称自己为“香社”(或“香会”),表面上似乎没有组织,但活动时又有组织者(类似于过去的“会首”、“香头”,泰山后石坞的管理人员就直接称刘绪奎为“刘香头”),有固定的进香仪式(上香、挂袍、请客等)。出现这种情况,是与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家的政策有关。尤其是经过了文化大革命,人们对于封建迷信活动心有余悸,在现今政策松动的情况下,虽然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有明确的组织意识和信仰行为,但还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民间信仰组织。这就是当今民间信仰组织“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组织现状,也为我们开展民间信仰的调查和研究带来了许多不利。在上述九月九邹城西关香社进香活动的跟踪调查中,我们就与参与进香的一位男香客发生了冲突,他对我们随从调查从一开始就有些不满,到104日下午各项活动基本结束时,他的不满就爆发出来,他威胁说不许给他们拍照,不许出现他的名字,不许与他们在一起,等等。后来,我们了解到,此人在邹城城里经营水产,已经来泰山好几次,但他不愿意让人知道他来上香。

当代民间信仰活动还会受到一些原来意想不到的因素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比如,在我国各地出现的“旅游热”中,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规划的制订成为各级政府首先要做的工作。其中,由于许多名胜古迹本来就是民间信仰活动的场所,伴随着旅游开发的需要,许多场所也主动或被动地为民间信仰活动开放(尽管这种开放从国家政策角度是暧昧的),这也为民间信仰活动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邹城刘绪奎泰山香社在泰山的活动,就与后石坞文物古迹的恢复以及泰山岱顶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关。如果不是因为后石坞开发的需要,刘绪奎也难以得到他在泰山受到的优待,他的泰山进香活动以及香社形式的组织发展,也可能就不会出现如此长期和相对稳定的状态,刘绪奎作为民间领袖的地位也就不会得以确立。不过,原来的民间信仰中心成为旅游景点后,查收门票又为香客进香增加了经济负担,在一程度上影响了民众进香活动。

民间信仰活动受到政策的影响还表现在国家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时。比如“法轮功”事件就对民间泰山进香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据我们调查,在国家取缔法轮功以后,各地的民间信仰组织形式的进香活动都进入低潮,甚至有的地区还曾对民间到泰山进香的活动采取了封堵取缔的行为。据刘绪奎介绍,当年也有人让他加入法轮功,但他认为自己信老奶奶,不再信其他的了。国家取缔法轮功后,他的泰山进香行为也受到邻里和家人的质疑,甚至他自己也出现过动摇,但他自己说,后来老奶奶托梦给他,说他们的行为不是邪教,不用害怕,这才坚定了他继续泰山进香的决心。

当前,中国的宗教信仰处于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尤其是西方宗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西方宗教的发展受到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保护,也受到国际有关人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会出现这种发展的态势。相对于前者,尽管我国当前的民间信仰活动也是处于比较活跃的时期,但是,由于国家对于民间信仰没有相对固定的政策,而且民间信仰的复杂性也为政策的制订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正因为如此,对于民间信仰活动的形式、内部组织结构,以及民间信仰与当代社会伦理、农村社区建设、大众信仰心理等多方面存在的依附与制约的关系等等,都有待我们去进行深入的探讨,在科学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的民间信仰政策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提供可靠依据。

当代民间信仰组织的活动,为民俗学和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民间信仰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的理论探讨,现在还处于开拓阶段,从基本概念到研究方法都有许多有待突破的地方。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民间信仰,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总起来看,还是文献资料多于田野资料,活动描述强于理论分析,恰恰没有发挥出学科自身的优势。民俗学者通过对当代民间信仰组织的调查,可以提供关于当代民间信仰状况鲜活的资料,可以充分发挥民俗学田野调查的优势,为多学科的民间信仰研究提供符合学科规范的可靠的素材。

 

(附记:在本文的调查过程中,我的研究生李凡、辛灵美曾参与调查和资料整理工作。泰山管委副主任刘慧、泰山管委南天门景区的张琨、陈磊等同志曾为调查提供帮助,特此致谢。)

 

(原载《民俗文化论坛》20046月复刊第一期)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